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总觉得会有什么事发生,但是等整个春天都过了,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我觉得有点儿失落,好像错过了什么。

——王彩玲 《立春》

像王彩玲盼望着她的理想与幸福,春天,唐山的大爷大妈同样满心期盼。毕竟,一年一次的挖野菜工程即将开启。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野菜是一种集趣味、经济、健康、美味于一体的稀缺资源。加之“家菜不如野菜香”的饮食主义,让春季里的野菜大军生龙活虎。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敌动我动,敌不动,我还动

挖野菜,可以没有纯熟的技术,没有过人的体力,但一定要有眼光!找一处绿色有机、纯净无污染的洁净之地最为重要。行道树下、小区绿地这些看似春意盎然且出门右转直达的地方看似便捷,实则暗藏“杀机”:宠物粪便、园林农药、汽车尾气,都可能与生长在这些地方的野菜产生交集。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公园绿地就安全卫生喽?凤凰山公园里的野猫笑笑不说话

城乡结合部的荒地,拆迁区无人管理的废地,这种鸟不拉屎,狗不愿理,园林局杀虫剂喷枪无法触及的地方最得大爷大妈欢喜。手里攥着几个塑料袋,一上午功夫就能满载而归。他们是野菜猎手,是无公害的人工除草剂,所到之处,让人感觉春天的脚步又退了一步。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给我一把梯子和一支竹竿,我能让香椿树的生物钟永远停在立春

树上长出来的味道也不能放过。榆钱、花椒叶、槐花甚至是柳芽,都会被大爷大妈们看成是养生秘宝,食疗圣品。在不少老小区,大家最担心的往往不是自划车位被占,而是楼下的那棵香椿树刚滋芽,就秃了。而至于所谓的那些“香椿自由”论,大爷大妈嘴里叼着现摘的嫩芽,早已看透了一切。

什么样的野菜可以吃,野菜怎样料理才好吃?今天大牌哥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下唐山地区常见的几款野菜,如果你已经月光,正在吃土的同时不妨配搭这些野菜,别有风味儿。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榆钱| yú qián

至榆钱初长成,素日里颓唐的大爷大妈就会异常兴奋,他们用娴熟的技巧撸下一串串翠绿的榆钱树叶,一小会儿就能盛满一大兜,颇有成就感。最常见的吃法是用来做窝窝头和贴饼子,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香椿。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荠菜|

jì cài

华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野菜品种,它与菜花是近亲,叶、茎均可食用。唐山人喜欢拿它来包馅,也有人拿来炸饹馇签。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苣荬菜| qǔ mǎi cài

苣荬菜摇曳在春风拂过的原野上,连亘成片,甚为壮观。操着魔力唐山话的人们喜欢叫它——苦麻子。蘸酱、加蒜蓉凉拌或放入鸡蛋汤,都是属于老唐山的春日味道。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盐须菜| yán xū cài

野菜吃不对,堪比敌敌畏。这句话用在盐须菜身上十分恰当。盐须菜多生长在北方沿海一带,从曹妃甸到乐亭都有它的身影。据当地人介绍,盐须菜分有毒和无毒两种,直立生长无分叉的有毒,匍匐生长分枝较多的无毒。可以用来包包子、饺子、烧麦,也可以拿来摊鸡蛋。由于生长在盐碱地,故有一种海的咸味,口感有些像茴香。

到了秋后,盐须菜会变成红色,辽宁盘锦的红海滩其实就是这种植物的杰作,不过此时已经有毒了,不可食用。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蒲公英| pú gōng yīng

它是春季最常见的野花,蘸酱凉拌两相宜。功效有很多,各种消炎,各种败毒,各种祛火。当然,长成绒球的时候口感也不如开花之前。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野蒜| yě suàn

如果说前几类野菜寡淡如水,野蒜就可称得上是重口味了。较前几类略少见,它多生长在较为潮湿的地方,大牌哥曾在郊区的菜地里见到过。用铁锹,不费力一铲就能收获一大捧,吃法和普通独头蒜几乎相同,但是味道更冲,也更有蒜香。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刺蓟菜| cì jì cài

又叫刺儿菜、千针草、青青菜。名字听上去挺刺激,实际上外貌非常小清新。可食用部位是嫩叶和茎。

食用方法:焯熟,用清水浸泡并清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味道鲜美,可祛除风热。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紫花地丁| zǐ huā dì dīng

北方春日野菜的颜值担当非紫花地丁莫属,它与园艺常见花卉三色堇、角堇是近亲。它的幼苗和嫩茎可食,可炒可煮,还可和进面里蒸食。但本身带有一种酸味儿,因此吃的人不多。

春天唐山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挖野菜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嫩时可用来煮汤,东北银会拿来蘸酱生吃,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图中这种抽穗的老株大多用来入药。

曾经用来充饥的野菜

已成为日常饮食之外的调剂

但挖野菜、吃野菜

已成为迎接春天的一个仪式

我们乐意看到

老人们因收获露出的笑容

我们也乐意继承这项

由中国人创造的独门绝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