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口碑与责任同在党员与群众同行

“脚踏过多少人家,独熬过多少夜晚……真抓实干中转工作作风,热情服务中把效率提高;望着群众满意的笑脸,你们说这是最好的肯定。”

一首群众即兴创作的口头诗,道出了万山区党员干部的心声!他们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在落实工作中写尽责任,用真心感动群众、用信心战胜困难、用智慧创造工作方法,赢得群众一致认可。

办好实事让群众受惠

“现在的干部都一心为我们着想,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都70岁了还能在家门口工作补贴家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离任村干部刘和林说道。

为帮助基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致富路子,该区以合作社模式发展村级产业,推广“入股分红+村级积累+管理报酬”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不仅能成为股东享受分红,还能就近就业务工,多重保障提高收入水平。

谢桥街道龙门坳村发展2000余亩竹荪产业,纳入贫困群众162户558人,通过将纯利润的48%用于贫困户分红,16%用于村级积累,20%用于合作社管理报酬,16%用于商管公司报酬的方式,提高了村干部发展产业的热情,去年底,龙门坳村发放土地流转金50余万元,贫困户分红共计12.9万元,解决200余人就业,发放劳务工资120余万元。

截至目前,万山区74个行政村共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07个,贫困群众不仅就近就业,年底还可享受分红,成为真正的受惠者。

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搬迁到万山区丹都街道后,在社区支委成员的帮助下,我自己开起了百货超市稳定了家庭收入,更坚定了我们搬迁户开启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今年3月,从思南搬迁入住旺家花园安置点的群众安景绪在一封感谢信中写道。

在丹都街道,为给搬迁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社区党支部挨家挨户走访,摸排情况,面对面为搬迁群众宣传各项扶持政策,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搬迁户创业。

去年9月,安景绪一家5口搬入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在党支部的帮助下,了解到就业、就医、就学政策后的安景绪,决定自主创业提高收入,党支部还帮助他申请到了贴息贷款、场租补贴,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让他顺利地租了门面开起“军嫂百货”超市。

据悉,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工作,万山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组织为“主心骨”,积极深入搬迁户中送关心问候、送惠民政策、送解困方法、送致富技能。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最低价出租政府门面、送岗入户招聘会、就业技能培训、“一对一”推荐给企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为搬迁户们提供就业创业平台,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目前全区搬迁群众就业4590人,创业144人。

锦旗背后的感动

“住建局窗口96号工作人员不仅服务态度好,工作业务也很熟悉,我按照她的方法不到2天就全办好了,真的非常感谢她。”铜仁西南现代商贸物流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某说道。该公司按照程序原本至少需7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许可证办理,但因特殊原因需立即办理才能保证顺利进行下一步手续,为此,王某找到相关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住建局窗口工作人员放弃午休,为企业审查了所需资料,仅仅一天就办结了,王某十分感动,将一面“服务至上,廉洁高效”的锦旗送到了区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局窗口。

据了解,为提高干部执行力,万山区积极打造阳光型政务服务大厅,将39个部门354类事项搬入政务服务大厅,推行群众办事“一门办理”、政务大厅“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热线“一线连通”、贴心代办“一次办结”的“五个一”服务模式,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全部办理所有事项。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该区还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收集企业、办事群众的需求和投诉,更好地为企业、群众开展定制服务,让“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成为常态。(金婉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