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即為立夏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夏時節,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是標誌著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的重要節氣。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立夏之日,螻蛄鳴叫。螻蟈,螻蛄也,生活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螻蛄鳴叫,預示著夏天的到來。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立夏後五日,蚯蚓掘土。蚯蚓又名曲蟮,蟮長吟於地下,立夏時節,則乘陽氣而伸見。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再五日,王瓜生長。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會快速攀爬生長。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古時候,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這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立夏時節,一些地區還有秤人的習俗。立夏當日,吃罷中飯,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重,有祈求健康的寓意。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中醫認為,心通於夏氣,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也最強。由於夏季炎熱,人的身體也會出現頭暈乏力、坐立不安、心情煩躁等問題。因此,立夏後要注重清心。

想要清心除煩,可以嘗試浮小麥百合粥。準備浮小麥10克、百合10克,煮粥食用即可。浮小麥養心、安神、益氣,百合可清心解煩躁,兩者搭配效果很好。不過需要注意,浮小麥性偏涼,虛寒體質及經期女性儘量少用。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立夏後,天氣悶熱乾燥。中醫認為“熱可生火”, 天氣炎熱容易導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因此立夏時節要格外注意養神。

從中醫理論來看,每天的11點~13點為心經活躍時段,建議上班族或老年人應在此時間注意養神,可通過午休為身體儲備能量。午休時,即使睡不著也要閉目養神。長期堅持午休可生髮心氣、溫煦臟腑、養神護體。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夏季雨水增多,很多地區暑熱潮溼,加上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吃冷飲,令“喜燥惡溼”的脾胃很容易受傷,從而出現腹脹、食慾減退、容易睏倦等症狀,因此,立夏過後注意養護脾胃非常重要。

立夏之後,建議大家切勿貪一時之快而吃過多寒涼食物。可以適當食用一些清熱利溼的食物,如西瓜、桃子、草莓、黃瓜、綠豆等。還可在飲食中加入山藥、薏苡仁、山楂,煮粥煲湯皆宜。

想要養護脾胃,也可以嘗試紅棗山藥小米粥。取山藥100克、紅棗10顆、小米150克,放入鍋中,煮粥食用即可。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立夏食蛋,使人夏天不會消瘦,勁頭更足。事實上,這和營養師說法不謀而合。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更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苦瓜雖苦,但其清熱降火的效果非常好。在夏日天氣炎熱之時,適量食用苦瓜有助於清心明目、解暑利尿。

此外,苦瓜還含有豐富的苦味素和苦瓜甙,泡水後這兩類物質會充分溶解於水中,飲用後可以刺激唾液和胃酸的分泌,起到生津開胃的效果,有助於食慾的增長。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進入夏季要注意養心,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此時可以適當食用蓮子。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有助於清心火,而且可以壯腸胃,是養心安神的佳品。


節氣養生 | 立夏時節,這三個養生要點你必須知道

立夏已至,炎暑將臨,掌握這些養生知識可以幫你清熱護脾、安神養心。立夏時節,你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風俗習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或把這些節氣養生知識轉發分享給更多人。養生君在這裡祝大家擁抱健康、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