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素建筑设计 | 桃源村


宀屋位于通向村子内部的小路一侧,紧邻叙五祠(古九祠之一)。四周农田环绕,相对独立。房子体量很小,占地只有60平米。建筑原状为两层,一层堆放农具,二层由于木屋架高度很低,基本处于空置状态。屋顶为普通穿斗式木构,但已经几近腐朽,墙体则为当地惯常空斗墙做法。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点状烛灯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二层空间因屋顶的抬高留出缝隙,空间围合感被彻底改变。新屋顶同老墙之间的空隙使得内与外有了更多的互动:祠堂、田园、山峦的景观从不同的方向涌入内部。有了屋顶的庇护,在二层的公共空间,村民可以从新的视点欣赏村子里熟悉的景观。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祠堂、田园、山峦的景观从不同的方向涌入内部。

宀意为覆盖,这个简单而古老的手法成为这幢小房子唯一的形式动作。从材料到做法可见之处,全部采用了在地的方式;而承重加固等不可知之处,则用了现代的技术和材料。来获得一种隐形的“现代性”。这则小品建筑采用了这种“以新修旧,如旧补新”的方式,达到一种微妙的在地感和现代性的调和。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2

竹园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竹园”位于城市周边典型的乡村环境中,是乳业企业的奶牛生产基地中植入亲子儿童园的“活化”项目,亲子家庭可以在这里体验健康牛奶生产链的源头,同时亲近自然和土地。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竹,从古至今既用作器物,又被赋予人文情怀。竹材易得,生长周期快,便于加工。建筑师充分利用乡村手工劳作的资源,在传统竹工艺基础上探求当代的手工艺建造方式,希望通过竹建重构乡村生活、农业和景观建筑并满足。并满足当代回归自然的文化需求。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3

桦树村口乡村铺子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乡村铺子位于村口,在传统的乡村里,村口是村落和自然的分界点,有标志和分隔,交通组织,有休闲集会功能。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通常村口要有棵大树,还有个亭子,村中有个广场,村边有宗祠和家庙,才能说是完整的村子。乡村铺的屋架采取了传统中国的木构做法,设计参考了皖南和婺源乡村的一些公共建筑形式,如路亭、廊桥等。所以这里可以算是一个回溯到传统江南文化里的公共空间。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4

烤烟房民宿改造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贵州桐梓县是中国西南的主要烟草产区之一,村子以烟草种植为主要产业,维持着手工烤烟的传统。随着产业转型,和新型密集式烤烟房的建设,满足手工操作的传统烤烟房已经失去意义。烤烟房作为手工烤烟时代最具标志性的产业景观遗存被大量废弃和拆除。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建筑师希望对烤烟房进行改造和更新,来保留传统产业记忆,寻求烤烟房在下一个时代中存在的可能性,成为一个村庄一代人的记忆。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活动推荐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5月26-31日半农学院台湾农文旅精品项目+乡村建设深度参访活动最后报名中。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5

直向建筑设计 |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


所城里前身是明代海防奇山千户所,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现在,这里是市区保留的传统历史街区,也是老烟台生活的标志之一。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则是由近300年历史的张家祠堂附属院落改建而成。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首先,我们对原有院落中的墙面、门窗、屋架、铺地等构造系统进行了梳理与修复。在此基础上,设计选择将一套回廊系统植入历史院落,而非将旧有建筑完全封存起来。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院落中植入了一套回廊系统

回廊系统重塑了进入院落空间的秩序与层次,使院落的空间划分从“一”到“多”, 确立了基本的空间使用格局:一个可供灵活使用的户外场地以及四处绿化院落。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从东侧看入口处回廊及庭院

回廊系统的钢结构主要由弯折的钢板与门型钢柱构成。在构造的整合性思考中,我们尝试将建筑中的工程问题转化为空间体验建立的一种切入途径:弯折的动作本身使钢板变成结构,从而省去了一般意义上的主、次梁系统;在兼具组织排水功能的同时也让整个结构系统产生一种轻盈、漂浮感。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回廊系统将各功能空间串联起来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阅览空间夜景

6

富春俱舍走马楼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走马楼”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徽派老宅的移建,由于位置正处码头,因为被改造成为一个酒店的接待厅和酒廊。整个老宅的占地面积很小,天井就占了不少空间。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在天井的局部可以开启一个“伞形”独立装置,来解决空调密闭性,雨水收集和采光通风等一些系列问题。“伞形”下方可以腾出更多空间放置沙发,同时也可以让“雕梁画栋”更好的呈现。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7

米思建筑 | 蒋山渔村更新实践


在现代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没落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米思建筑受南京高淳蒋山渔村的委托,以满足原住民对现代功能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最基本目标,制定了乡村更新计划。希望从乡村本源的“人”的角度出发,用片段式的改造和建设来改变这个固城湖畔的小渔村。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8

柴米多农场餐厅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这里原本是一组被废弃的办公室,而今它被改造成了一个集合农场餐厅,农产品超市和集市的社会活动场所。


9

太阳公社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纽约时报称其为中国农村复兴的一种可能性。

太阳公社是一个社会环保型的项目,建筑师以当地的材料毛竹构和溪坑卵石,建造了这间适于田间地头的茶棚猪圈,造价低廉,但是却易拆卸和重修。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屋顶的毛竹构的编织发动了当地所有村民。正如太阳公社的理想:“让每一颗在尘世中奔波的心有一个地方得到休息。”这个乡村里的乌托邦同样也是对手工艺的一次复兴。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0

石塘村互联网中心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石塘村的“互联网小镇”计划,是今天中国乡村城镇化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传统乡村,大房子并不多见。基于对公社礼堂记忆的唤醒,才自然生产了两坡屋顶。


而装配式的杆件解构则是对温室大棚轻钢解构建造类型的一个发展。这里除了起到会议的作用以外,也作为村民聚会民俗延续的一个场所。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

三甲屯南院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在周围新农村住宅包围中的南院显得分外特别。老房子的业主黄先生一直生活在南宁,她一直致力于在广西开展乡建和儿童自然教育活动。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这座老房子得以完整的保存,成为村屯唯一的记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是一个链接了城市和乡村的建筑,但它富有生活气息,村里的小孩都喜欢来这里玩耍,因为这里有很多个院子供他们穿梭,这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公共场所。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11个农村改造案例,这样的设计正能量爆棚


就是这样的一小股设计力量

他们正慢慢地改变中国最偏远的农村面貌

农村可以暂时性的经济落后

但设计所带来的影响

正在逐渐改变着它们

让最偏远地区的人民

享受到最先进的设计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