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亡清詛咒的復仇女神,青史留名的女中堯舜

都說亡清詛咒的復仇女神是慈禧,雖然她將大清推向了風雨飄搖的滅亡邊沿,但是大清的國運依舊持續綿延,而隆裕卻是直接葬送大清的掘墓人,所以亡清詛咒的真正復仇女神應為隆裕太后。結果慈禧落了個千古罵名,隆裕則留下了“女中堯舜”的美譽。

無論詛咒的傳言是否可信,但歷史的車輪卻發生了驚人的巧合。

亡清詛咒的起源

從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開始,努爾哈赤便開始攻打葉赫部,直到天命四年(1619年)八月,最終攻取開原、鐵嶺兩地,從此大明失去了抵禦大金攻略西部的遼東據點,葉赫部也失去了大明的庇護。因此,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征討葉赫部的東西兩城,數日後兩城失陷,葉赫部首領金臺石、布揚古被殺,葉赫部變為一片廢墟。

面對部族被滅,布揚古悲痛欲絕,臨死前對天起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這就是葉赫那拉的詛咒。此後,愛新覺羅便定下了葉赫那拉女人不可為後、為妃的祖制。

至於後來慈禧、隆裕的出現,和唐太宗晚年世間流傳的“女主武王”的預言極其相似,就算唐太宗相要殺光宮中的武姓女子,也未能如願,結果武則天還是篡奪了大唐江山。

隆裕太后,亡清詛咒的復仇女神,青史留名的女中堯舜

清太祖努爾哈赤朝服像

為何努爾哈赤和葉赫部有如此深仇大恨呢?其實,這和葉赫部的一個女人有關,而這個女人曾被稱為建州第一美人,她就是東哥,史書上也稱其為“葉赫老女”。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海西女真四部被努爾哈赤迫降後,葉赫部想與其結好,欲將東哥嫁給努爾哈赤,她此時已有三十三歲。當時,努爾哈赤非常高興,立即派遣族中長輩帶著財物前去下聘禮。然而,這時的東哥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她認為姑姑孟古已經嫁給了努爾哈赤,她又怎麼能再嫁過去。因此,她還揚言:“努爾哈赤是我的殺父仇人,誰能殺死他,我就嫁給誰。”同時,葉赫部也取消了東哥與努爾哈赤的婚約,並以“殺死努爾哈赤”為條件,公開向所有部落為東哥招親。

這下氣的努爾哈赤暴跳如雷,誓要消滅葉赫部。其實,就算沒有東哥之事,最終努爾哈赤還是會消滅葉赫部的。按說,後來許多的葉赫部將領成為大清國建國的開國功臣,葉赫和愛新覺羅之間的仇恨早已煙消雲散,但是歷史的車輪好似冥冥中自有天定。皇太極為葉赫那拉·孟古所生,建立了大清國,而葉赫那拉·靜芬(隆裕)卻又將大清埋葬。還真應驗了巫師的預言:

葉赫那拉的女人可興天下,也可亡天下。

雖然這些不可能是詛咒的結果,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會如此巧合呢?一是詛咒巧合,二是預言巧合。

復仇女神的行動

1889年2月,隆裕奉“老佛爺”之命,嫁給光緒皇帝被立為皇后,從而成為了姑母慈禧的宮中“密探”。1898年,光緒皇帝欲同康有為等廣東派變法人士進行改革運動。但是,隆裕卻第一個跳出來公開反對,因此慈禧收回了光緒皇帝的朝政大權,導致“戊戌變法”中途夭折。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在病逝前,曾寫下一份遺詔,從遺詔內容可以看出,她可能並不想讓隆裕參與朝政,但不知為何在詔書末尾又意味深長地來了一句:“然而,若有任何極其重要的問題產生,務以徵詢皇太后的有關見解和看法為要,攝政王需親自前往請示其旨意,並照之辦理。”從而又給了她一個參與朝政的藉口,就在慈禧太后的喪禮上,以沒有對“老佛爺”表現出足夠尊重的理由(讓拍照者隨意拍照),將攝政王載灃(宣統皇帝生父)的死黨直隸總督端方一舉拿下,從而嚴重打擊了攝政王在朝堂輔政的威望,導致諸多有利國家發展的策略無法實施。

隆裕太后,亡清詛咒的復仇女神,青史留名的女中堯舜

清西陵崇陵,光緒皇帝和隆裕太后陵寢

1911年3月,臭名昭著的大太監李蓮英病死,隆裕對其繼任者張元福非常器重,也想玩一玩慈禧的那一套,卻沒有其能,進而造成張元福腐敗貪汙、傲慢狂妄的個性,排擠朝中異己,打擊朝中政敵,不但沒有拉攏到一批效忠大臣,反而更加的離心離德。

同時,隆裕和宣統皇帝的父親都斗的你死我活,又怎麼會喜歡這個“兒皇帝”呢?所以,經常將其打發給太監照看,因此溥儀也一直非常反感隆裕。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眼看大清王朝即將崩潰,為了顧全大局,攝政王於次月上書辭職,12月初隆裕假意挽留一番便準其請辭,從此她取得了朝廷的控制大權,接著便任命自以為可託付重任的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然而,這個她認為可信的重臣卻揹著朝廷與南方的革命黨人進行聯絡。

眼看大清國運勢已去,自己又無挽救之能,又再經袁世凱“大義凜然”的多次感召,遂無奈決定退位讓國。

1912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乾清宮組織王公大臣召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好不顧諸大臣的強烈反對,親手頒佈退位詔書,宣佈“接受共和,退位讓國。”,並聲稱:“大清滅國的一切罪責,由她一人承擔。”從此,大清國268年的國運被其終結。

青史留名的女中堯舜

下詔遜位後,隆裕將自己關在長春宮內,整日鬱鬱寡歡,心中頗多自責,畢竟大清江山葬送在自己之手,自己也成為了大清國的千古罪人。1913年2月24日,46歲的隆裕因抑鬱成疾在長春宮病逝。

隆裕太后,亡清詛咒的復仇女神,青史留名的女中堯舜

袁世凱民國畫像

對於隆裕的去逝,民國政府非常重視,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號令全國下半旗為其致哀,政府官員穿孝27日,參議院26日休會一天,並從國庫中撥出3萬元用於治喪。3月18、19兩日在太和門前廣場召開全民公祭哀悼會,到會者多達5萬餘人。3月19日,民國政府在太和殿召開國家哀悼會,靈堂正中懸掛“女中堯舜”的白紙黑字條幅,儀仗隊排列左右,袁世凱臂戴黑紗,致念悼詞,舉哀祭拜。而且長春、遼陽、營口、鐵嶺、鳳凰等地,也自發舉辦了隆裕太后追悼會。同時,各外國使館也紛紛下半旗致哀。

死前她絕對不會想到,死後自己不但沒有成為千古罪人,反而被譽為“女中堯舜”,甚至出現了舉國致哀的盛況。雖然,袁世凱的民國政府帶有明顯的做秀嫌疑,但是隆裕皇太后確實推進了封建帝制向共和民國的平穩過渡,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所以應當受到世人的稱頌與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