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追求自由的"野蔷薇"

萧红,追求自由的"野蔷薇"

一、为着身体的自由—抗争

有很多人在写萧红,写她的才华,写她的不幸,甚至写她做人方面的"不洁"。有些人认为她有才华,只可惜在儿女情长上花了太多心思。有些人认为她在做人方面很失败,原因是与萧军第二次见面就发生了不耻的关系。这一点我实在不敢苟同。在中国,自古以来,男女关系的话题就一直被看做是豺狼虎豹,即使私下里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对此乐此不疲,但一直难登大雅之堂。这我不敢否认,更不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提出任何异议。但在萧红的这一问题上,我认为,她并无什么过错。她和萧军在思想上的沟通,足以让他们觉得并不是只认识了两天,而是认识了两个世纪那么久。我们能说认识了两个世纪的人发生关系这不正常吗。文人较普通人思想本就自由,且在当时的环境下,她已经食不果腹且欠债累累,萧军对她来说就像是"神",那个带她从地狱中走出来的"神"。所以对于萧红,我的观点是:这一生,她活的洒脱且漂亮,只不过是少了些运气罢了,但这样追求自由的萧红,让我惊艳。

去年在北平,

正是吃青杏的时候;

今年我的命运,

比青杏还酸!

——萧红

这是萧红在和汪恩甲回到哈尔滨,住进道外东兴顺旅馆时萧红写的诗,也是萧军初见萧红时看到的诗。读罢这诗,我们不仅能将萧红小女子的情怀领略一二,也不禁让人感叹到底是什么样的遭遇,怎样的女子,能有着如此转折的人生,有着比"青杏还酸"的命运。

萧红,追求自由的

萧红生在有钱人家,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祖父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不受什么气的。"幼年的萧红并不像中国大多数文人一样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她过着相对富裕的日子。但是,在张家,萧红很孤独。整个张家,只有她的祖父,用自己的全身心爱着她。现在,这唯一的人也已经老了。本来,在张家,祖父就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现如今,祖父又老了。祖父不能为萧红的自由出太大的力了。但值得庆幸的是,萧红自小就有反抗精神且年老的祖父有着和萧红一般的童心和爱心,他用他自己温暖着年幼的萧红,陪她在后花园走过了一段又一段温暖又善良的岁月。和祖父相比,父亲张庭举表现出与萧红强烈的对立。父亲是幼年萧红最大的"不自由"。张庭举本就有着中国最传统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再加上萧红出生在一个"不吉利"的时辰,后来又"克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萧红与他父亲一生的对立。原本,父与女之间,应是有这世上最深的羁绊,女儿一般比较像爸爸。但在萧红与张庭举之间,所相像的却只有那执拗和敏感。

萧红,追求自由的

不禁让人觉得,萧红和那生长在田头,路边的野蔷薇倒很相像,虽孤苦无依,自己却又活得芬芳艳丽。

张迺莹之所以能成为后来的萧红,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她创作的天赋,另外的就是她不妥协,抗争的精神了。她不满父亲给她定的亲,和表哥陆哲舜"私奔"到北平,一时间成为震惊整个呼兰河的大事件,每个人都在说张家的大女儿是怎样的忤逆不孝,放荡不羁,是怎样不知羞耻的和"野男人"私奔。就连父亲张庭举的名声也给她"败了去"。在萧红回到呼兰的当晚,张庭举就下令全家迁往阿城的福昌号屯,并将萧红软禁了长达半年之久。但是后来,九一八事件爆发,历史终于是为萧红创造了重获自由与新生的契机,她又一次在动荡中逃离了家,只身来到哈尔滨。开始了她崭新的人生。

萧红,追求自由的

萧红的一生被许许多多的外界条件限制,但她,从未停止过自己的步伐。萧红独身在日本的时候,寄信给萧军写道:军:你是还没过过这样的生活,和蛹一样,自己被卷到茧里去了,希望固然有,目的也固然有,但是都那么大和那么远。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这段话,萧红将不自由的处境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她在日本的日子是活在笼子里的,没有可以对话的人,也没有可以读的书,但是,她还是为着自己的自由努力着的,她为自己制定一张工作量极大的时间表,并且学习了日语。在这里,我想到了萧红传记式电影《黄金时代》的标题,萧红的一生,国家受日本入侵,自己也从不是舒适的过着日子,却又为什么是黄金时代呢,大抵是萧红自己说的:"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人活这一生,无悔也便好了。我不知道如果当初萧红听从她父亲的话,遵循俗世传统将自己嫁了,接下来的人生会不会不同,会不会幸福,但现实的萧红,终究是无悔了。

萧红,追求自由的

二 、为着爱情的自由—分离

萧红终归是从家里逃出来了,她遇到了萧军,这个第一个握紧她自由双手的男人,她们疯狂的相爱。萧军说:"她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子,也许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人,我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她,"但是后来,这个疯狂爱着她的男人,也终究是背叛她了。无数的藤蔓缠着破旧的墙,就像缠绕在萧红的心上一般,扯不断,也乱成一团。萧军是将她从地狱,从深渊中解救出来的人啊,是曾经共同追寻自由的战友和伙伴,在《萧红自传》第三章《家》整整一章中,萧红没有写父亲,没有写母亲,没有写呼兰河小镇,只写了萧红和萧军的家。在萧红的一生中,与萧军同居的这一段时期是最幸福的,虽然没有好的物质条件,但年轻人的心中有了爱就相当于有了一切,有了自由。有一起追求自由的伙伴是多么幸福的事啊。现今,萧军亲手将她推进深渊了,同时推下去的还有她对于爱的幻想与憧憬。萧红与萧军分开了。分开,也正是为了追寻自身的自由。我想,就算是父母兄弟,感情上也是会出现裂痕的,更何况是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本是陌生的两个人。萧红女人的身份让她对感情极为看重,她善良,纯真,但又多疑,敏感,她将萧军视为一切,但萧军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的性格。在爱情的方面,她与萧军本就是方枘圆凿,他天性自由,放荡不羁,她是空城枯守,不知利弊。萧红离开了,正像她当初离开张家一般,他离开了萧军。带着腹中的孩子,结束了她们近六年的感情。

萧红,追求自由的

是啊,人生本就是自己的,指望旁人,永远都是靠不住的。

萧红也是一样,吸着烟的萧红也仿佛如萧军一般,是那样的放荡不羁,自由且洒脱。1938年5月,萧红和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但12月,端木前往重庆,种种原因萧红独身一人辗转于战争的爆发。最终肺病爆发,住进医院,最后卒于医院。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虽有骆宾基陪伴,但萧红总归是孤独的,没有亲人,也没有爱人。她就那样被误诊,"被死去"了。她说过,"如果我和萧军说我的境况,他不会放任我不管的。"但她终究是没有和他提起,她和萧军的爱情,最后也是自由又洒脱的。

三、为着创作的自由—奔走

萧红的作家生涯是从那日她向《国际协报》副刊裴馨园寄出那封十万火急的信件开始的。自此,萧红终于拿起了那只在时光深处孤守了她许久的笔,开始了与她生死与共的漫长并悲壮的写作。人生就是这样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和作家朋友们的聚会上,心直口快的胡风曾坦然:萧红写的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物的是喜是悲我们都能感同身受,而萧军呢,是完全凭着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才达到自己的艺术高度,萧红是靠自己的感受还有天才在创作,这点非常难得。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萧红是有着非凡的创作才能的。

萧红,追求自由的

外面的世界可以阻挡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但绝对不能杜绝一个作家创作的心。萧红从小就喜欢读诗,祖父念一句,她跟着念一句,声音还是绝对要超过祖父的响亮。后来,萧红上了小学,不顾父亲的反对又上了中学。参加了许多抗议活动,也真正成为了当时的文学青年。虽然这一路走的极其不易,但,庆幸的是这一切的苦难也成为了萧红后来创作的源泉。也正是萧红一次次的不知妥协,不停地奔走,才有了萧红身为作家的一生。

1935年,萧红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由于和萧军的感情出现裂痕,也由于身体原因,萧红东渡日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砾》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并未连载完,萧红就去世了,这也成为她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在萧红创作生涯的十年间,曾多次因为作品的"特殊性"被监视,1933年12月,她与萧军的小说、诗歌、散文合集《跋涉》自费在《五月画报》印刷社出版,引起东北文坛注意,也因此,她和萧军被誉为"黑暗现实中两颗闪闪发亮的新星",奠定了他们在东北文坛的地位。但《跋涉》因"反满抗日"倾向遭查禁,她和萧军也不得不离开哈尔滨来到青岛。后又辗转到了上海,日本,汉口,西安,武汉,香港。萧红一路走,一路写。从北方的北方来到南方的南方,从懵懂的少女走到头发中很明显的白丝。但她终究是没有丢了创作,这对萧红对后世,都无比的可贵。

萧红,追求自由的

萧红的一生中,鲁迅先生对她的影响极大,先生待她如亲人,扶持她的创作,帮助她的生活,甚至为她呵斥萧军。许广平同情她,爱她,照顾她,就连小海婴也很是喜欢这位姐姐。但是鲁迅先生不在了,支持她自由的人又少了一位了。萧军作品中有和萧红一起去祭拜鲁迅先生墓的场景,"萧红踩着落叶,一步三回头,再望一望啊,再看一看,忽然猛地急转身奔到鲁迅墓地,扑到在地,放生痛哭起来。"这位待自己如女儿一般的人去世了,该是多么难过啊,可能只有萧红自己知道。

四、为着国家的自由—担忧

国家的不自由同样是萧红日夜担心着的事。在上学的时候,萧红就曾经为着国家的自由参与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 "今天一早又来日本宪兵把全宿舍检查一遍,每个床铺都翻过,翻出一本《战争与和平》,不用猜疑,路南就停着小电驴子,并且那日本人又走到路南来。"这是二萧在刚刚印刷完《跋涉》时候的场景,他们的作品因"反满抗日"倾向被查禁。这个场景在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中也有描述,他们两个顽皮地躲进一家面包店,等日本人走后方才出来走在大街上,甚至还为误买了香肠互相拌嘴,在当时的境况下,这种令人艳羡的场景还能出现在萧红萧军的生活中,由此可见,他们并不将生死看的那么重,生便生了,死便死了罢了。是啊,就算命运对她如此的不公,萧红还是对祖国抱有无限的希望,仍然深深爱着这个已经满目疮痍的中国,她的祖国。

萧红,追求自由的

在《同命运的小鱼》文章中,萧红和萧军用死去的小鱼做菜,萧红说:"不吃这鱼吧,然而它已经没有肚子了,可怎么再活?"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这些失去人性的东西!这小鱼就像是萧红,身在鱼缸里,可是一旦跳出来就会死亡。萧红,虽然还活着,但是和小鱼一样,处在案板上,随时有可能会死去。而对于小鱼来说,萧红自身又是刽子手,杀死小鱼的刽子手,就像这凶残的世界想要杀死她一样。国家还是个什么国家,国家的自由还有什么希望吗?

萧红也有令人振奋的书稿存留下来,是她写的《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几百万的市民都在仰起头来寻觅——其实他们什么也看不见的,但是他们一定要看,在黑黢黢的天空里,他们看见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和人类应有的光辉,抗战到现在已经遭遇到最艰苦的阶段,而且也就是取得最后胜利的阶段。"国家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她自己同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自由马上就要毁灭了,作为国家的人民,萧红义无反顾,起身呼吁:为着我们国家的自由,为着人民的自由,同胞们,奋起反抗吧!

萧红,追求自由的

或许昔日里在呼兰河吃着青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与萧军在东兴顺旅馆亲密无间的日子也不会再重来了,但是否,萧红会在写作的时候,抬起头看着蔚蓝的天空沉思,然后,继续爱着这无常的世界。

蔷薇一般生长在田边,路旁,花却开的艳压群芳。而萧红,一生跌跌撞撞,却也活得风风光光。我想,甚至蔷薇是喜光的特性也应对应着萧红的爱自由。萧红的一生为着身体的自由,爱情的自由,创作的自由,国家的自由,从未停止过抗争。这一生,不安又彷徨,但充实且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