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80年代怎麼沒有這樣的感覺?

我國楊樹栽種歷史非常悠久,據可靠歷史記載,我國在公元前7世紀的《詩經》中已經有了“東門之楊,其葉洋洋”的描述,說明當時楊樹就已經成為了門前門後的栽種樹木。楊樹在我國種植範圍廣泛,從東邊的連雲港到西邊的新疆伊犁,北邊的黑龍江到南邊的長江流域均有大面積的楊樹種植分佈。相比之下,歐洲楊樹種植歷史不過300餘年,那麼為何我國楊樹這麼久的歷史當中,沒有過多的讓人感覺楊絮滿天飛對我們人類生活造成什麼困擾,而如今人們對於楊絮多到令人憂愁的境地呢?

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80年代怎麼沒有這樣的感覺?

楊絮古已有之

首先科學興農認為有必要為大家澄清一個事實:就是楊絮並非是如今才有的現狀,我國楊樹種植歷史這麼悠久難道說我國古代所種植的楊樹品種類型不會產生楊絮?顯然不是。宋代曾豐《次韻楊誠齋雪中二首“夜閉袁門晏未開,開門滿目是瓊瑰。木綿著地還飛起,楊絮沾人倒撲回。”的描述,足以證實在古人眼中楊絮也已經是四處飛散迷人眼的物件了。因此對於個別網友所認為的過去我國沒有楊絮的說法還是站不住腳的。

為什麼如今楊絮這麼肆虐?

其實這要同我國建國之後的策略有很大的關係,楊樹在我國雖說種植範圍極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種植,但是很關鍵的一點是,在我國其種植面積並不大,也就是不足以讓人們感覺到那麼“噁心”,對於我們人類的生活沒有造成什麼過多的干擾。

在建國之後,針對我國的荒漠地區以及樹林覆蓋偏低區域進行了大面積植樹造林活動,由此大面積提高了我國的林地覆蓋面積。而我國傳統楊樹,在眾多樹種當中雖說生長速度也算比較快,但是還不算快,而且過去的毛白楊推廣至長江流域基本上就已經達到極限了。

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80年代怎麼沒有這樣的感覺?

​為此我國尤其是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從國外引進了意楊和加楊,適宜於我國南方以及北方普遍種植的速生型楊樹,並取得了成功,隨後在我國全國範圍內推廣。如今幾十年過去,我國的楊樹造林面積已經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且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造林國。如今楊樹占人工林地面積就高達22.45%,總林地面積的18.75%。

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啊無性系的楊樹引入我國之後,不僅繁殖速度大大加速,而且還生產出了大量的板材,可以說不僅解決了我國環境惡化性難題,而且也解決了我國木材短缺性難題。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事,我國的一次性筷子,其實都是源自於速生楊,包括大量的三合板。

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80年代怎麼沒有這樣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速生楊在為我國做出貢獻的同時,楊絮也是危害環境的一大因素,四五月份,漫天飛絮也著實困擾大家,更為嚴重的是,一個火星甚至可能都會引發火災。

看過上面的內容想來大家應該對當今為何如此之多的楊絮有一定的認識了,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如今楊樹覆蓋面積過大,而過去我國也並非沒有楊樹,僅僅是因為覆蓋面積偏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