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陳三五娘傳說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印象

陳三五娘荔鏡記是古老的民間傳說,屬於中國明代傳奇作品,出於中國閩南地區的福建泉州(陳三)和廣東潮州(五娘)一帶,作者已失佚,主要為曲牌(劇本)型式,用戲劇來表演,廣泛流傳於福建閩南,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閩南語系地區。

內文詞語用閩南語潮州話及閩南語泉州話混合著寫,可謂最早的一部閩南語出版品,故事內容在敘述陳三(泉州人)五娘(潮州人)愛情故事曲折之過程。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故事背景

《陳三五娘》就是以元宵節為背景,敘述泉州人陳三邂逅黃五孃的浪漫愛情故事;該故事在潮汕地區廣為流傳。

“走花燈”為元宵節營造出浪漫的氣氛,增加了青年交往的機會。舊時那些平日足不出戶的深閨淑女,只有這天才被允許出門賞燈,她們往往乘機與意中人談情相會,所以這一天也造就了無數的良緣美眷。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傳承價值

陳三五娘傳說具有文學價值、人文價值和民俗價值。與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白蛇傳、天仙配、孟姜女、梁祝等愛情悲劇不同,為追求美好愛情,陳三以一介書生,隱瞞身份,甘心為奴三年,黃五娘敢於與封建禮制決裂,與心愛的人私奔,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另一種形式表達與命運抗衡的精神,寄託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給人以美的享受。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傳承意義

陳三五娘傳說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份瑰寶,其思想內容同人民大眾的情感相通,在海內外,尤其是包括港澳臺在內的閩南語系(潮州話)文化圈,有廣泛影響。

自明末至今,它經老百姓以及專業文學藝術家用歌謠、說唱、故事、小說、戲曲、歌劇、電影、舞蹈、版畫、年畫、連環圖等等形式,廣泛傳播,形成了一個陳三五娘文化圈。20世紀六十年代,潮劇《荔鏡記》搬上銀幕,陳三五娘傳說在潮州,乃至包括港澳臺在內的潮語文化圈,以及東南亞等地,更是家喻戶曉。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非遺名錄

2014年11月11日,陳三五娘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