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增量資金即將入場 中小盤成長股或成5月“金礦”

隨著2019年一季報公佈的落幕,A股今年第一次“月考”結束。

在剛剛過去的4月裡,北上資金合計淨流出超170億元,不少藍籌股遭到減倉,這是否意味著行情轉變?其實非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MSCI今年“第一步走”將在5月進行,屆時會帶來千億增量資金入場,在經過4月的調整後,白馬行情或許才剛剛趕來。

關注北上資金動態

自4月11日以來,北上資金連續淨賣出A股的情況比較罕見,不過北上資金4月中下旬的流出,與A股積累一定漲幅,以及北上資金存在大量獲利盤有關。截至4月底,滬指收盤已經退回3100點之下。中金公司認為,隨著MSCI擴容疊加A股“入富”的窗口期到來,海外資金有望在事件驅動下出現迴流。

東興證券分析指出,具體來說,納入安排的變化會從量、節奏及結構上對外資流入產生影響。第一,中盤股的提前加入會為A股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相較於原計劃,新計劃預計帶來合計人民幣4279億元的追蹤資金,較原計劃多增766億元;第二,創業板標的納入節奏的明確及中盤股納入節奏加快反映了MSCI納入A股總體進程的加速,或將刺激外資提前佈局,加速流入A股市場;第三,納入節奏的邊際變化體現了MSCI對於優質成長股的關注,這也將影響外資的配置偏好,外資流入結構將進一步改善,推動外資對A股進行更加多元的配置。

結合MSCI公佈的追蹤相應指數的資金量,測算出5月、8月及11月MSCI擴容將分別為A股帶來177.7億美元、171.73億美元、288.32億美元的增量資金,合計人民幣4279億元(以匯率中間價6.71計算),較原計劃多增766億元。更應該關注MSCI擴容帶來的超預期流動性部分。

數據顯示,從2017年6月MSCI宣佈2018年6月將A股納入指數開始,北上資金就不斷流入佈局,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北上資金淨流入量為3670億元。2018年9月,MSCI就進一步增加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展開諮詢。2018年11月起,北上資金繼續維持可觀的淨流入態勢,截至4月19日已淨流入1756.3億元人民幣,隨著MSCI擴容的實施,市場將持續流入可觀資金。

國金證券測算,按照A股納入比例提升方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按6.7,因此第一步,2019年5月,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提升至10%,同時納入創業板大盤股,帶來的增量資金為1281億元人民幣;第二步,2019年8月,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提升至15%,帶來的增量資金約1199億元人民幣;第三步,2019年11月,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提升至20%,同時將中盤股按20%比例納入,帶來的增量資金約2070億元人民幣。三步完成帶來的增量資金合計為4550億元;其中被動資金約910億元,主動資金約364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A股初次納入(即2018年6月1日)來看,當年4月和5月北上資金流入規模持續增加,5月的淨流入規模最大,達到508.5億元,6月正式納入之後北上資金流入規模有所減少。隨後從2018年A股納入比例提升至5%來看,受A股第二步納入MSCI的影響,8月北上資金淨流入規模再度升高,而9月北上資金流入規模減少,10月資金流入轉負。

成長白馬迎來機會

“我覺得之所以造成A股正式被納入MSCI後北上資金會出現短暫流出存在兩個因素,一是在預期之中,不少外資會提前潛伏,待到利好兌現,隨著潛伏資金存在獲利,選擇了結一部分利潤;二是去年整個A股行情不佳,外資雖然做價值投資,也會根據市場環境進行波段操作。所以在今年A股市場存在加大投資價值的背景下,我覺得放開後的A股吸引外資流入可能會超預期,白馬、創藍籌的機會或許會很大。”一深圳不願具名私募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東興證券分析指出,根據MSCI擴容權重和結構的變化,未來投資分為兩條主線,一是納入因子從5%逐級上調至20%,權重基數大的板塊在總增量方面受益明顯。預計銀行、非銀、食品飲料中的優質資產將持續獲得穩健的外資流入;二是股票池的結構性擴容:新增的創業板、中盤股使得新股票池市值分佈邊際上向中小盤傾斜。

需要關注的是,中盤股和創業板的納入使得整體納入股票中,中小盤佔比邊際走高。說明除權重股外,成長性較好的中小盤也開始受外資青睞。因此2019年股票池結構性擴容會使得跟緊相應指數的外資也相應結構性流入相應標的。對比不同時間段的市值分佈,發現2019年5月的新大盤股票池市值分佈與2018年相差無幾,但2019年11月加入中盤股的股票池市值分佈則與前兩次相比明顯向中小盤偏移。這有望使2017年以來的外資“鍾情”大權重股出現邊際性變化。

國盛證券也分析認為,隨著5月MSCI年內第一次擴容臨近,外資佈局窗口或將在近期再度開啟。雖然在空間和彈性上相對1~2月較弱,但仍會吸引確定性資金入場,兼具業績確定性和外資入場驅動的大消費性價比凸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