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出一上聯,秀才看到一洞口後脫口而出下聯,直接被當庭釋放!

縣令出一上聯,秀才看到一洞口後脫口而出下聯,直接被當庭釋放!

在中華文化當中,漢字是作為載體出現,而漢字的平仄押韻也頗為的講究,像在詩詞當中都有體現。而對聯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卻沒有詩詞那般嚴苛的要求,而且大多數對聯還都“就地取材”,憑藉著對聯的“短小精悍”,廣受人們的好評。對聯,更是在明清兩朝作為一種“全民文化”,上到六十的老人,下到三歲的孩童,都可以出口對出一二,文人之間更把對聯當做了一種娛樂項目,由此可見對聯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縣令出一上聯,秀才看到一洞口後脫口而出下聯,直接被當庭釋放!

在當時,對聯不僅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還有其他的用途,就有人靠著對聯讓自己脫離了險境,還被人們傳為一段佳話。在一本名叫《巧對錄》的書中,就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是有位秀才,被帶到公堂之上,馬上就要被開刀問斬,卻因為秀才對出了個下聯,直接當庭釋放,到底是對出了什麼對聯?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縣令出一上聯,秀才看到一洞口後脫口而出下聯,直接被當庭釋放!

說是在清乾隆年間,在某地有位秀才,頗有名氣 。雖然這位秀才家境貧寒,自己也沒有考上個功名,但為人厚道,品行端正,深受百姓的愛戴,而且常常給人代寫書信,逢年過節還免費幫周圍鄉鄰們寫對聯。與此相對應就是,當地有個土財主,平日裡為富不仁,常常魚肉百姓,惹得百姓怨聲載道,秀才就幫不少百姓寫訴狀,告發財主,所以財主對這個秀才則是恨之入骨。

縣令出一上聯,秀才看到一洞口後脫口而出下聯,直接被當庭釋放!

後來財主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打算把秀才置之死地,方可除去自己一個“心腹大患”,後來直接“誣告”秀才,把秀才送到公堂。縣令瞭解秀才的為人,知道這是財主的詭計,並不打算為難秀才。思量一番之後,縣令告訴秀才,若可以在一炷香時間可以對出對聯的話,便可當堂釋放,既往不咎,如果答不上來,就只好壓入大牢,擇日開刀問斬。

縣令出一上聯,秀才看到一洞口後脫口而出下聯,直接被當庭釋放!

於是縣令便出上聯:“雲鎖高山,哪個尖峰敢出?”意思就是在說,在自己的管轄區域內是沒有人可以逍遙法外的。周圍看熱鬧的百姓都在為秀才捏了把汗,都為秀才擔心。秀才則苦思冥想半天,都沒有想到下聯,突然發現在個不起眼的牆角處有個洞口,陽光從中透進來,秀才立馬脫口出下聯:“日穿洞壁,這條光棍難拿!”

縣令出一上聯,秀才看到一洞口後脫口而出下聯,直接被當庭釋放!

言外之意就是告訴縣令,自己同樣不好對付,而且就光桿老哥一個,不怕什麼。結果不言而喻,秀才被當場釋放,財主的計劃也算泡湯,人們聽到下聯也都拍手叫好,說此乃經典絕對。不由感嘆對聯真的是奧妙無窮,也從中可以看出了文字的魅力,是值得我們向古人學習的,不是嗎?

參考文獻:《巧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