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六个月之内的婴儿,需要避开哪些错误的育儿方式?

随心popo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的家长和长辈们的育儿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也不能说长辈们的育儿方式都是错的,只能说长辈们的部分育儿观念没有现代家长那么讲究科学依据。

我曾见过一些错误的奇葩的育儿方式给大家讲讲,希望能让看到的家长避免、减少同样的错误发生,也希望大家能够传播给更多的宝爸宝妈。

错误一:给刚出生的小宝宝使用枕头

长辈或者没有经验的宝爸宝妈会给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准备可爱的小枕头,这个是错误的。因为新生儿的脊椎本来就是平直的,所以他们在平躺时,他们的后背和后脑时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的,过早的使用枕头的会让小宝宝的肌肉紧绷,脊椎弯曲,这些都会造成宝宝睡不好,影响宝宝的呼吸还有吞咽,导致宝宝一直大哭大闹。

所以新生儿只要用纯棉的毛巾垫高上半身1厘米左右就可以了,不能太高。等到宝宝四个月左右,颈椎变硬,会练习抬头时再使用1-2厘米的枕头

错误二:为了防止O型腿,给宝宝绑腿

绑腿一般都是在农村或者老一辈带娃中常见的错误方式,而且绑腿会影响到宝宝的骨骼发育。其实刚出生的孩子之所以腿型不直是因为在子宫里的蜷缩的姿态,等宝宝慢慢长大了,腿型自然就会长开了。

但宝爸宝妈要注意孩子因为缺乏维生素D造成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的一种慢性病,会造成宝宝的O型腿。多带孩子晒晒太阳能促进维D的生成和吸收哦。

错误三:过早添加辅食

很多家长在孩子3-4个月左右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是错的。在国际母乳协会中建议:宝宝的辅食尽量在6个月之后,除非是宝宝已经可以扶坐、挺舌反射消失(婴儿4-7个月舌头会对进入嘴里的固体食物推出,以防止异物堵塞喉部导致窒息。这种反射消失也会被看做是可以适当喂养宝宝半固体或者固体辅食的重要标志)、表现出对大人食物的兴趣,才可以尝试!可以尝试!可以尝试!添加辅食。

而辅食的添加顺序我也给大家科普一下,主流的辅食添加指南中是这样标明的:首先是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动物性食物,肉泥、鱼糜、蛋羹;最后是蔬菜泥还有水果泥。

错误四:给婴幼儿的食物额外加盐

长辈还有一些家长觉得给宝宝加盐能让宝宝更有力气,骨骼更好发育。如果你家宝宝不超过6个月完全没有必要添加食盐!0-6个月的宝宝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只需0.4克,在日常的母乳和辅食中的盐分都足够满足宝宝的日常所需,0-6个月的宝宝体内器官功能还相对脆弱,额外的添加只会让宝宝过分的吸收,造成肾脏负担过重,影响钙、锌的吸收,影响正常的发育。

所以0-6个月的宝宝不应添加食用盐;6-12个月的宝宝不用刻意添加;1-3岁左右的宝宝应该少加盐,且2岁之前的宝宝,每日的盐分摄入量不应超过1.8克

先给大家分享这些,希望宝爸宝妈能够避免这些错误的育儿方式,为宝宝创造一个科学健康的成长氛围,让宝宝幸福成长!还有补充请大家在下方评论,让大家能够学习到更多更好的育儿方式!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多更多的人!

朗朗育儿课堂


对于六个月之内的婴儿,需要避开哪些错误的育儿方式?

每个宝宝都是父母的宝贝,更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

虽然现在提倡科学喂养,但是老一辈还是存在不少育儿陋习,这些错误的育儿方式,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岁内吃盐

我刚生大宝那会,老人说宝宝四个月就可以吃辅食了,怕没有味道,所以每次吃米糊,都会加点盐。

后来听儿科医生说,才知道过早吃盐,会损害宝宝的肾脏,加重宝宝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这让我后悔莫及,在养育小宝的时候,坚持一岁后才给他吃盐,宝宝胃口很不错,并没有因为没放盐就不爱吃辅食。

母乳喂水

母乳90%是水分,母乳充足,宝宝吃得饱,自然不需要额外喝水。但是有些人认为,宝宝不喝水就会口渴,所以从宝宝出生起,就时不时给宝宝喂水。其实是错误的育儿方式,母乳宝宝6个月内不用喂水,当然,如果母乳不够吃就另当别论了。

过早吃米糊,自制米糊代替高铁米糊

有些人为了省钱,满月后或4个月就给宝宝喂辅食,这时候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善。过早喂辅食,会增加宝宝消化系统的负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足的情况。

6个月后才能给宝宝加辅食。辅食有些妈妈喜欢用自己磨的米糊,这里面只有碳水化合物,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医生建议宝宝辅食应该采用高铁米糊,以保证宝宝生长需要。我家大宝4个月吃米糊,体重一直偏瘦。小宝6个月后吃高铁米糊,每次体检医生都说发育得不错。

宝宝穿开裆裤

有些人喜欢给宝宝穿开裆裤,觉得这样省纸尿裤,又不用担心尿湿裤子。但是宝宝穿开裆裤,细菌容易入侵,而且屁股裸露在外容易着凉。

用嘴巴含饭喂

因为怕烫着孩子,所以有些老人喂饭前,都喜欢在嘴巴含一下,试下温度。其实这样做,很容易把细菌或疾病传染给孩子。

我喂大宝小宝吃饭的时候,都是吹一下来喂,或者勺子放在手背上试温度再喂,这样干净又卫生。

过早使用学步车

过早使用学步车,可以导致宝宝骨骼畸形,腿型变形,也让宝宝失去了自己学走路摸索的机会。大宝那会我们不懂,就经常让他坐婴儿车玩,后来知道了它的危害。小宝小时候我们就一次学步车都没有让他坐过了。

母乳奶睡

有些宝宝喜欢奶睡,妈妈为了让他听话就顺着他,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奶睡会让宝宝的嘴里都是奶的味道,不利于牙齿的发育。而且奶睡的宝宝睡眠质量也会受影响,嘴巴受奶汁浸泡,也容易脱皮开裂。



星星妈育儿说


记得大宝刚出生时,唯恐她冷,一下子包了两个小包被,后来同病房的阿姨说:“给她穿的太厚了!”一摸她的小手,手有点烫。一量体温37.8°C,赶忙找护士要退烧药。护士说:“不用吃药,给孩子少穿点,多喂点水温度就降下来了,小孩的体温随环境变化较大!”新手爸妈就这样坑娃的😓!



大宝2-3月时,有好心的大婶劝我给大宝绑腿,这样长大了腿修长。幸好我之前看过相关的文章,知道孩子腿蜷缩是因为母体里习惯了蜷缩的姿势,并不是孩子腿有什么毛病。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腿就变直了。

大宝稍大一点,还有人劝我给孩子挤奶头,说这样长大后奶头不会塌陷。我知道这样不仅孩子会平白无故受罪,挤的过程中孩子会痛的哇哇大哭。还会有感染的风险,孩子就更遭罪。



类似的育儿陋习还有孩子吃些盐有力气,就盲目的给6个月以下孩子吃盐,造成孩子口味越来越重,也给肾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6个月以下的孩子过量吃蛋黄、蛋白,有些老人家认为鸡蛋有营养,就早早的给孩子喂鸡蛋吃,一天一个蛋黄,孩子吃了消化不了,很可能会拉肚子。

我是俩宝娜妈mn,喜欢就动动小手关注一下呗,娜妈在此以文会友,以诚相待!另我的公众号: 俩宝娜妈 也欢迎各位朋友留下脚印,不定时会有小礼品相赠哦😃


俩宝娜妈mn


哈哈!

关于育儿,《爸爸不讲理》来告诉你关于我家老二小时候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捏鼻子



老二刚生下来,重约9斤,巨大儿。虎背熊腰,小脸肥嘟嘟的,妈妈说怎么这么难看?然后又说鼻子塌鼻梁,一点都不挺。

隔壁邻居住着一老太太,爱热闹,没事常往我家跑。对妈妈说,捏呀!捏鼻子呀!捏过鼻子就变挺了。

于是妈妈没事的时候,就捏呀捏的,也不敢太用力,每次吵得老二睡不好。捏了三五天,不见效果才作罢。

打电话给她闺蜜,儿童医院的,闺蜜笑她,哈哈哈地前俯后仰,足足有大半年。

刮眉毛

老二是男娃,生下来背上一片黑色的胎毛,像熊。头发又黑又长,唯有眉毛稀稀拉拉地,呈淡黄色。

妈妈说这不行啊,儿子娃娃应该浓眉大眼,于是买来刮胡刀,开始给老二刮眉毛。

乘着孩子安静时,强生小儿沐浴露打底,操刀小心翼翼,如同小偷做贼一般!

完工,没有眉毛,更丑!眉笔拿来,描一遍,这才一边儿窃喜,甚是满意。

喂地瓜干



老二3个月,妈妈嘴馋,和爸爸说想吃地瓜干。买来,边吃边逗老二。老二逗急了,看妈妈吧唧吧唧嘴,哼哼唧唧也要。

拿地瓜干递他嘴里,没牙,更着急!小嘴含着,有时手又抓不住食物,又递不到嘴里,大哭!

妈妈边笑,边哄,拿走地瓜干,喂奶。原来,把娃逗饿了……


爸爸不讲理


照顾小婴儿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第一次当妈妈,会有很多困惑,我就来谈谈我家大宝那会的事情吧。

1、宝宝手脚凉就是穿得少:我家大宝出生在腊月,天气比较冷,我妈总说我给孩子穿得少,理由是手脚都不热乎,她就给宝宝多盖了一个被子,可手脚还不热乎,倒是出了一脸的湿疹。

其实新生儿手脚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宝宝的血压偏低,血液时无法压到手指尖端的,所以手脚摸上去会比较凉。

2、宝宝吐奶没事:大部分情况下吐奶是生理现象,因为宝宝的胃比较浅,但是如果宝宝吐奶呈现喷射状,吐出的奶水有异味,出现绿色,经常性呛奶,就属于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低月龄宝宝不能竖着抱:其实任何月龄的宝宝都可以竖着宝宝,只要护好宝宝的腰部即可,比如我们身体向后倾斜,让宝宝趴在肩膀上,用手护住宝宝的腰部就好了。


沛泽妈读心理


对于六个月之内的婴儿,需要避开哪些错误的育儿方式?

大家的回答都很不错,补充几点。

新生儿时期,即月子里的宝宝

1、鼻子上的粟粒疹用手去挤或者涂药膏。

其实这是宝宝的汗腺被皮脂堵住而形成的,属于正常的现象,很多宝宝出生都有的,过几周就会自行消退。

2、脸上的红斑涂药

很多新生儿稍微热了点,脸上身上就会出现红斑,也无需涂药,给宝宝穿少点,宝宝不那么热,红斑就没了。

3、第一口不喂母乳

第一口水喂黄连水、人参水等,各有说法,但宝宝第一口应该是母乳。

4、每天用沐浴露给宝宝洗澡

新生儿身上有胎脂,如果每天用沐浴露洗,会让宝宝皮肤太过干燥,容易引起湿疹。

建议一周使用一次沐浴露,一次用一滴化在洗澡水中即可。

满月之后

1、宝宝一满月,就给宝宝剃成光头

很多地方有这个风俗,但因宝宝囟门还没闭合,因此建议保留囟门处的头发。

2、抠宝宝头上的乳痂

宝宝头上的乳痂,用母乳或者茶油或者橄榄油滋润几分钟,然后再清洗,几次即可清洗干净,用手抠很容易造成感染。

3、奶粉冲太浓

不按配方表上的比例来,担心宝宝饿着了,每次多加一勺,多加两勺,结果造成宝宝消化不良。

4、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

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之后添加辅食,混合喂养或者奶粉喂养的宝宝,4个月之后添加辅食。在这之前添加,很容易给宝宝肠胃造成负担,让宝宝便秘、腹泻等。

5、一岁之前给辅食里加盐、糖

担心宝宝吃的辅食没味道,为了让宝宝爱吃,加盐加糖等调料。这样容易破坏宝宝的味蕾,给肾脏造成负担。

建议宝宝在一岁之后,再添加少量的盐。

6、直接用湿纸巾给宝宝擦嘴擦屁屁

湿纸巾很方便,也消过毒,但直接给宝宝使用,很容易让宝宝过敏。

建议用全棉的小毛巾。

7、睡眠环境太过安静

担心宝宝睡着了醒来,所以宝宝一睡着,家里就鸦雀无声。

可往往这样,稍微有点响动,宝宝还是会惊醒。

因此,建议睡眠环境不要太过安静,可以稍微有点声音,只要声音不是太大就行。

至于哭了不抱,睡觉戴帽子、家里什么都消毒、不让宝宝外出、给宝宝绑腿、挤乳头、挑马牙等,大家的回答里都有,就不赘叙了。

总之,带宝宝要精心,但最好也不要太过讲究,可以让宝宝适当的接触点细菌,更容易增强宝宝抵抗力。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帮助,愿每个宝宝都健康的成长。


本文为清心无碍原创,手打不易,欢迎转发,抄袭必究。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心无碍


新生命的诞生除了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孩子哭了,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孩子饿了,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很多新手父母因为没有经验,听从妈妈婆婆老一辈的育儿经验,这些育儿经验有的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一定要避免,否则不利于婴儿的成长。

错误的育儿方式如下:

1.宝宝哭闹不抱不哄



有些人认为,如果宝宝一哭一闹就把宝宝抱起来给予安慰,以后宝宝就会很难带,动不动就要求父母抱起来,这样会让妈妈很累,所以她们的建议是,任由宝宝哭闹不哄不抱,哭累以后自己会入睡。

这是错误的做法,宝宝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通过妈妈对自己温柔的呵护来感受妈妈的存在和对自己的爱护,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宝宝哭闹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时,妈妈给予及时的回应,有利于宝宝健康情感和社交的建立。

2.给新生儿枕枕头



很多奶奶姥姥在宝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给宝宝缝好被子和枕头,有的还会给枕头里放入小米、绿豆、棉絮等填充物。

这是错误的做法:新生儿不需要枕头,新生儿的头几乎与肩宽相等,脊柱尚未形成生理弯曲,平躺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侧卧也基本保持平稳,所以不需要枕头,另外,新生儿颈部很短,枕头垫高,反而影响孩子呼吸一,所以新生儿不需要枕头。宝宝三四个月以后可以用枕头。

3.挤压乳头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的3——5天,乳房肿大如蚕豆,甚至有的像鸽蛋大小一样,而且有少量淡黄色乳汁液体分泌出来,民间流传着,此时要用手挤压乳头,不然女孩子长大以后就是乳头不能分泌乳汁。

这是错误的做法:新生儿挤压乳房是错误的,有害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新生儿出现乳房肿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由于胎儿受母体内分泌影响,突然中断而造成的,不需要治疗,两到三周后会自然消失。

4.捆绑新生儿手脚



有父母为了避免宝宝长成罗圈腿,新生儿出生后就用布条将孩子的手脚五花大绑的捆起来,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捆住孩子的手脚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湿疹,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髋节半脱位。

5.4个月前给宝宝添加辅食

有的父母喜欢给4个月前的宝宝吃食物,认为宝宝只吃母乳,害怕和担心宝宝营养不良,所以给宝宝喝粥喝果汁等。

这是错误的做法,小婴儿的肠胃发育未完善,或者添加辅食,不利于小婴儿健康,会增加宝宝肠胃负担,也容易引起腹泻过敏,等情况发生。


丁妈亲子时光


其他题主说了很多爸妈可能会犯的常见错误,但有几个重要的错误没有提到,这里我再补充一下。

错误一:认为宝宝一定要爸妈哄着才能入睡;

实际上可以使用一种的小技巧,温和地帮助宝宝慢慢学习自己入睡,自我抚慰。 具体方法是:家长可以在床边,轻轻地挠宝宝的脖子或脚,直到宝宝懒洋洋地微微睁开眼睛。很快宝宝又会回到梦乡。在半梦半醒的那几秒,宝宝没有依靠外界的安抚再次入睡了。这有利于宝宝之后在夜里安睡。


错误二:认为仰睡不好,因为会把头睡扁;

建议仰睡主要是因为可以防范婴儿睡眠猝死,其他睡姿更容易呼吸不畅引发窒息。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头型过扁、过于奇怪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胎儿时期在子宫里的位置、及生产时的挤压,但基本都会在6周内恢复到正常形态。

当然,婴儿的头骨确实比较软,过分长时间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也是有可能影响宝宝头型。不过即便如此,大多数时候,随着宝宝长大能坐起来之后,就渐渐好了。

如果特别在意头型问题可以尝试:1)抱孩子的时候,左右手轮流交换 2)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多让他们趴着玩(在家长的看护下)。


错误三:认为助走器可以帮助宝宝更快走路;

助走器不仅不能帮助宝宝走路,而且可能会影响宝宝肌肉的生长,让宝宝更晚走路。


错误四: 认为宝宝需要每天都生活得很有规律;

新生儿不太可能像成人一样形成规律的作息的。他们的睡眠、饮食时间都不一定。宝宝的睡眠时长不太稳定,他们每天吃几餐、什么时候吃也都是依据本能。


错误五:认为先达到发育里程碑(玩手指、认人、翻身、爬等),表明孩子有天赋;

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先达到发育里程碑并不意味着聪明或有天赋。


错误六:认为婴儿在襁褓中会睡得很糟,因为他们想要自由活动;

婴儿刚开始因为陌生,看上去可能会有些抵触襁褓的行为。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自由,宝宝需要的是像在母亲子宫里一样的安全感。如果没有襁褓,在睡梦中宝宝容易打到自己的脸、胳膊,影响睡眠质量。


错误七:认为可以给宝宝用小剂量的成人药:

不可以。不只是药品剂量的问题,更在于药性。宝宝的器官发展程度和成人的不一样,很多成人用药对宝宝来说是有危害的,即使减小剂量也会伤害宝宝。

成人药很可能伤害宝宝,致使宝宝过敏、心脏过速等,必须谨慎。


错误八:认为宝宝一哭就抱,会宠坏宝宝;

婴幼儿时期,家长对婴儿的及时回应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之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在妈妈(或其他主要抚养者)身边自己玩,虽然妈妈忙于处理家中的事务,但能够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获得满足感、安全感。

妈妈不断的回应,不断的抚慰、陪伴,让宝宝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好妈妈”的形象,当之后妈妈无法照料时,宝宝也可以靠心里的“好妈妈”安抚自己。

这种被及时回应的幼年体验,和内心的“好妈妈”,让孩子在长大后感到自己在精神、情感上是自给自足的,独处的时候也是安全、自在的。

相反,如果年幼哭闹时没能得到父母的回应,那么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需求不配得到满足,自己不值得被爱;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在独处时感到孤独、空虚、惶恐,只能依靠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图自Pixabay)

最后一点关乎着孩子的心理发育,可能比较晦涩,如有问题可以在评论中提出~


欢迎关注头条号"家有宝宝学心理”——全网超过400万用户信赖,专业的亲子育儿心理社区,陪伴你和宝宝幸福成长。

Reference:

Harvey, K. (2017). Myths about baby sleep and SIDS, debunked by an expert. CNN HEALTH

Joe, B. (2012). 7 Baby Myths Debunked. LIVESCIENCE

Common myths about babies (2017). HEALTHDIRECT

什么是在精神与情感上的“自给自足”?(2017)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


家有宝宝学心理


其实对于六个月之内的婴儿,除了要避开一些老的错误育儿方式以外。还有一些容易忽略的事项也应该注意。

对于六个月之内的婴儿,需要避开哪些错误的育儿方式


一,传统的错误育儿方式

  1. 给宝宝裹得严严实实:六个月之内的婴儿其实并不怕冷,反而更容易怕热。
  2. 睡头型:把宝宝头型睡得平平的,其实并不好看。
  3. 宝宝一哭就喂奶:6个月以内的宝宝会因为很多种原因而哭闹,比如尿了、拉了、热了等等。
  4. 给女宝宝挤奶:宝宝皮肤十分娇嫩,这是个明显十分错误的育儿方式。
  5. 给宝宝绑腿:有些人看宝宝睡觉总是盘着腿,怕长大以后是罗圈腿,因此要给宝宝绑腿,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等宝宝长大以后慢慢就好了。
  6. 把屎把尿:老一辈的人认为带尿不湿宝宝容易O型腿,还是穿开裆裤把屎把尿方便,其实宝宝的私处要格外注意,特别是女宝宝。如果真的觉得尿不湿不好,在家也可以带尿布,出门的时候再换上尿不湿即可。



二,现代的错误育儿方式

  1. 过分清洁和消毒:如果给6个月以内婴儿创造的环境太过于干净,宝宝一旦与外界接触,很容易生病。
  2. 离不开手机:很多宝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都是手机不离身,特别是喂奶的时候,其实这些电子设备离宝宝太近有很多隐患。
  3. 辅食太过于精细:现在网上很多宝宝辅食的教程,较新手妈妈如何做辅食,其实辅食做的太精细,会让宝宝的牙齿得不到锻炼,这样反而不利于宝宝发育。
  4. 给宝宝用洗护用品:还是那些话,宝宝皮肤很娇嫩,一般用清水清洗即可。
  5. 爸爸总是缺席:现代社会,养育孩子并不是宝妈一个人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爸爸,其实更应该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错误的育儿方式,比如太早给宝宝添加辅食(正确做法应该是根据宝宝的情况,在4~6个月之间都可以添加)。

总之,对于6个月之内的婴儿,宝妈一定要多加注意。与此同时,也不要护理过头了。


学而时习之育儿


1、在6个月内给宝宝喝水

其实母乳和配方奶里面的水含量很多,是可以满足宝宝日常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都是不需要额外喂水的。如果过多喂水,反而会加重婴儿肾脏负担。

2、给宝宝喝果汁、水里加糖

本来喝水已经不正确的做法,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喝水,宝宝不喝,就在里面添加糖或者饮料。

其实这样的做法真的不对,因为过早给孩子甜味感受,会影响味觉发育,以后会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另外还会增加龋齿和肥胖的风险。


3、不给宝宝刷牙

其实宝宝的口腔护理从小就要重视,并不是要等到乳牙出齐才开始清洁,我们有的宝宝在4个月的时候会出牙,那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用纱布帮助宝宝每天清洁口腔和舌面,避免龋齿。

4、给宝宝裹脚

旧风俗要给宝宝裹脚、绑腿,认为那样腿今后才比较直,脚才会好看,所以很多宝宝生下来,长辈就给宝宝裹脚、绑腿等。

其实这也是不对的,想通过外力改变宝宝的腿型,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髋关节脱位,让宝宝自然发育最好。


5、剃抬头

在我国民间有给宝宝剃“满月头”的习俗,有的长辈为了让宝宝头发又黑又多,所以到了满月的时候,就带着宝宝去剃。

其实宝宝的胎毛好坏并不能决定今后的头发密度和发质,事实上,宝宝对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抵抗力低,头皮自卫能力不强,宝宝的头皮受伤后,会导致头皮发炎或毛囊炎,甚至影响头发的生长,建议不要过早给宝宝剃发,至少3个月后。


6、睡平头

经常听家里老人说,宝宝出生后睡觉要在头下面垫一本书,这样宝宝的头才会好看。

其实平头真的好看吗?不一定。从健康角度来说,过早给宝宝睡枕头,容易造成脊柱畸形,最新美国儿科协会建议,不要给婴儿用枕头,如果要用也是在垫子下面放一个1-2cm厚的毛巾为宜。


7、捏鼻子

宝宝是“塌鼻梁”,为了让其挺起来,这样好看。其实宝宝的鼻梁相对踏平主要与父母遗传有关,是先天造成的,想把“塌鼻梁”捏成“挺鼻梁”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除非长大后采取整形手术。如果长期捏容易造成鼻前庭发炎、毛囊发炎等。

8、退烧用酒精

宝宝在这个阶段很容易感冒发烧,家长就用土方法,用酒精擦身退烧,其实这是不建议。因为宝宝皮肤娇嫩,酒精往往还没有挥发掉,就进入皮肤,让宝宝产生寒颤、醉酒,严重的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类似的还有捂汗,也是不建议的。


9、不给孩子吃初乳

很多妈妈认为初乳比较脏,就不给孩子吃。其实我们提倡产后30分钟就要开奶,让孩子吃上妈妈的乳汁,尤其是初乳。因为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10、黄疸就停母乳或者喝葡萄糖水

有时候黄疸并不需要停母乳,关键要看是什么黄疸,还有黄疸的值。

有的妈妈为了帮助宝宝早点退黄疸,会给宝宝喂葡萄糖水,甚至某些医生也这样建议。然而,这个退黄方法真的很不靠谱。宝宝喝完葡萄糖水,就没那么饥饿了,吃的奶量就会变少,从而导致排便减少。事实上,新生儿黄疸的消退需要宝宝多吃多排,喂葡萄糖水的做法可能会让黄疸更严重。另外,口服葡萄糖水会影响血糖浓度,增加新生儿的胰岛压力,如果长期喝,还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没有达到病理性黄疸值,多喂母乳是最好的,如果达到病理性的指,是建议光照治疗。


11、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

其实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满6个月后才建议添加辅食;如果是奶粉喂养,建议请医生判断到底是否可以加辅食。很多研究表明,早于4个月添加辅食,会增加过敏的机率。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错误的育儿方法(剪眼睫毛、多穿衣服、感冒就吃抗生素......),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成长。或者把你的经验分享出来,给其他妈妈参考。

芝士妈妈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母婴健康管理平台。

更多最新孕产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如果有孕产和育儿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私信我帮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