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文化:村委會幹部已經退休,村長卻要求繼續留下幹活,為什麼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事要幹,全靠人,沒人幹活沒法完。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常常行走於城鄉之間,發現有很多村子裡的幹部都到了退休年齡,有的已經70多歲了,整天騎著電動車,奔走於鄉村之間,忙不完的事。過了退休年齡,本來應該退下來享受生活,村長卻想盡辦法讓他們留下來繼續為村民服務,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試著分析一下背後的原因。

官場文化:村委會幹部已經退休,村長卻要求繼續留下幹活,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年輕人普遍外出打工,村委會無人可用,只能讓年齡大的人扛大樑

現在很多農村的青年都不願意呆在農村了,一方面是種地沒有多大收入,另一方面是就業機會少得可憐。為了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開支問題,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年輕人都知道打工所賺的工資,遠遠比在村裡種地的收入高出很多。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孩子們可以在大城市上學讀書,享受更好的教育,提升孩子的教育質量,這是很多年輕人的最真實的想法。年輕人都走了,村裡留下來的都是年齡大的人,村委會沒有可用的人,只能勉強留下年齡大的人繼續為村裡服務。

官場文化:村委會幹部已經退休,村長卻要求繼續留下幹活,為什麼

第二個原因,村幹部有明顯的圈子文化,村長只願意用自己信得過的人

村裡的工作很難開展,能夠方村長,得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也需要有親近的人支持和幫助。村裡有的圈子文化比較強烈,大家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很多事情不好意思不給面子。有些難做的事情,村長只能依靠自己最信任的親戚或者朋友處理,平時感情相處不錯,大家互相信任,用起來比較順手,工作也比較放心。從用人的角度,用自己的親信,更能把工作落實好。

官場文化:村委會幹部已經退休,村長卻要求繼續留下幹活,為什麼

第三個原因,年齡越大越有威望,村民比較信任,開展工作沒有過多的障礙

這也是很多村長考慮的問題。村裡特別注重人情關係,年齡大的人,在村裡經歷和認識的人多,處理事情的經驗特別豐富,更容易得到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而年輕人忙於賺錢養家,沒有經歷深度參與村裡的大小事務,很可能耽誤工作,影響工作質量。這些因素都導致村長寧可用老人手,也不願意用年齡太小的人。

認同本文的觀點,請您點贊、收藏、分享!您有什麼感想和收穫,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夥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