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們的“十八般”工具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部網訊(記者 趙昊)五一小長假已經結束,遊玩的人陸續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在這假期裡,有那麼一批人,默默堅守在崗位上,保障大家平安順利出行。近日,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探訪了公共自行車、地鐵、高鐵、公交這四種與出行相關的行業人群,看看他們的故事。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公共自行車維修員:戚琨

從2013年西安推行公共自行車開始,58歲的戚琨已經在這條維修線上幹了整整6年的時間,不管是換車座、修鏈條還是修理車閘,對於戚琨來說都是“小菜一碟”。

“我原來在戶縣有一家修理自行車的門面房,所以對於這一行相當熟悉了。”因為一次偶然的契機,戚琨看到了西安公共自行車招聘修理工的信息,加之女兒也希望他搬到西安來住,他便關掉了戶縣的門面準備應聘上崗。

然而,信心滿滿的戚琨剛上崗就遇到了難題,雖然自行車的構造基本都一樣,可是維護管理公共自行車還需要對存車樁裡的電子設備有一定了解,這是他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於是,年紀也不小的戚琨便跟著師傅開始了從頭學習。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熟悉業務後,從西安翠華路以東到曲江片區內公共自行車維護的擔子便落到了戚琨的肩上,“正常情況下,我每天最少要修理40輛的自行車,最多的時候能夠達到50輛,遇到問題較大的情況,還需要及時通知後方來接收。”

“我在修理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車座損壞、鏈條脫落和腳蹬鬆動這三類問題。”雖然是常見的小問題,但對於戚琨來說,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容忽略的,“車座如果出現裂痕,遇到下雨天的話,裡面的海綿會吸收大量的水分,導致問題車輛無法使用,而最需要操心的就是腳蹬的問題,如果松動的腳蹬不及時處理,在騎行過程中出現突然脫落,就會出現危險。”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在戚琨隨身帶的工具包裡,閘線、扳手、鉗子等工具塞滿了整個包,中間的那一把扳手是戚琨為了更方便的拆卸腳蹬自己設計製作的工具。

除了正常巡線外,隨叫隨到的工作模式對於戚琨來說也早已習以為常,有時候一頓中午飯要中斷三四次,等修完車之後才能吃完。

儘管如此辛苦,但是戚琨打算在這條線上繼續幹下去,“沒啥原因,就是熱愛這個”。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地鐵維修班技工:胡曉博、郭沖沖

作為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西安地鐵為古城人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作為中軸線上運行的2號線,卻也頂著巨大的運維壓力。

胡曉博今年28歲,與電客車打交道已經有10年了。2015年。他從高鐵線路到轉行西安地鐵,豐富的經驗讓他儼然成為2號線維修班組中一名年輕的老技工。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說起與高鐵的區別,胡曉博認為地鐵因為站間距段,車門開啟頻繁,因此在車輛維修的方向上會有些不同。目前,胡曉博所在的定修班每天對一列車進行一次從頭到尾細緻的先修,在他們行話中叫做“均衡修”,“我們均衡修每天早上9點30分開始到下午的3點30分,針對這一列車從車頂、電機、輪軸、駕駛臺、車門、空調、播報系統、顯示屏等方方面面進行檢查和維修,以確保這列車輛沒有任何問題並按時出車。”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郭沖沖是胡曉博一個班組的成員,雖然僅上班三年,但郭沖沖也逐漸成長為團隊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說起這三年的工作,最令郭沖沖難忘的就是西安地鐵4號線開通前的那一晚,因為與二號線存在換乘,二號線所有車輛每一節車廂裡的站名標識牌都需要更換,從晚高峰結束開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4點多車輛開始陸續出車為止,郭沖沖和同事一共完成了23列車輛標誌牌的更換。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說起維修地鐵的工具,胡曉博他們各種長短傢伙幾乎佔滿了一整件房子,而記者拍到的只是每一類工具中的一種。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北客站心動服務檯領班:吳瑜

經常坐高鐵出行的朋友一定對西安北客站心動服務檯不陌生,幾乎所有遇到麻煩事的旅客只要找到這裡,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今年30歲的吳瑜在西安北站心動服務檯已經工作5年,現在是日勤一班的領班,是專為旅客排憂解難的一把好手。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我記得是2014年的國慶節,那時候我剛上班,趕上出行的人特別多,一整天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晚上回家後,因為來回奔跑,吳瑜的腳上磨出了好幾個泡,在洗腳的時候坐在椅子上就睡著了,那時候的不適應幾乎令他放棄這份工作。令他沒想到的是,晚上領導打來電話,告訴他因為今天的優質服務,站裡收到了乘客的專程表揚。“就這簡單的幾句話,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也打消了離開的念頭。”

從那之後,吳瑜便在這個服務崗位上紮下了根,性格也變得越來越開朗,他優質的服務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旅客的認可,甚至有不少旅客只要到西安來坐車,都會專程去找他。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2月8日,一位北京的旅客帶著一對老人來西安旅遊,由於老人在遊玩途中不慎摔倒,導致胯骨骨折,因此該乘客決定緊急帶著老人返回北京。在聯繫到吳瑜後,他緊急協調同事,幫這位旅客改簽到最早一趟去北京的列車,並帶著醫護人員直接將老人送到了車上,“當時我們改簽成功後,距離發車只有10分鐘的時間了,我和我同時抬著擔架,從檢票口一直到過了10節車廂,最終把老人送到了車上。”讓吳瑜沒想到的是,在他幾乎將這件事忘記的時候,這位旅客從北京為他寄來了一面錦旗。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擔架、輪椅、雙柺、醫用吊瓶架等各種工具是吳瑜每天都要使用他們服務旅客的服務利器。工作這幾年,他在這個崗位上看到了親情,看到了愛情,也看到了友情,這對他來說是最大的收貨。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公交客車總廠第五保修廠天然氣班:劉阿明

充斥著濃烈機油味、七八十度高溫,這是12年來西安公交總公司客車總廠第五保修廠天然氣班劉阿明工作場所的環境。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劉阿明工作主要是新型燃氣公交車的發動機系統、燃氣系統和電控系統。在維修過程中,車輛但凡遇到動力不足,或者是火花塞出現問題等狀況,劉阿明便要鑽進車輛尾部發動機的位置進行檢修,因為要保證車輛的及時出車上路,劉阿明和同事沒有時間等待發動機倉的完全降溫,通常熄火後10多分鐘便要開始作業。

“一般我們鑽進去的時候,水箱的水溫在90度左右,而發動機外壁差不多有100度,只要皮膚碰到上面,瞬間就會燙傷,因此我們不管多熱的天,都要穿著長袖長褲幹活。”在劉阿明胳膊上還清晰的留著兩個燙傷的印痕。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雖然大部分時候能夠保證8小時的工作,但是遇到重大的維修任務,他也會加班到深夜。談到自己的家庭,劉阿明很感謝家人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成套的扳手鉗子支撐了劉阿明每天辛勤的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