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部网讯(记者 赵昊)五一小长假已经结束,游玩的人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这假期里,有那么一批人,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保障大家平安顺利出行。近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探访了公共自行车、地铁、高铁、公交这四种与出行相关的行业人群,看看他们的故事。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公共自行车维修员:戚琨

从2013年西安推行公共自行车开始,58岁的戚琨已经在这条维修线上干了整整6年的时间,不管是换车座、修链条还是修理车闸,对于戚琨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我原来在户县有一家修理自行车的门面房,所以对于这一行相当熟悉了。”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戚琨看到了西安公共自行车招聘修理工的信息,加之女儿也希望他搬到西安来住,他便关掉了户县的门面准备应聘上岗。

然而,信心满满的戚琨刚上岗就遇到了难题,虽然自行车的构造基本都一样,可是维护管理公共自行车还需要对存车桩里的电子设备有一定了解,这是他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于是,年纪也不小的戚琨便跟着师傅开始了从头学习。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熟悉业务后,从西安翠华路以东到曲江片区内公共自行车维护的担子便落到了戚琨的肩上,“正常情况下,我每天最少要修理40辆的自行车,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50辆,遇到问题较大的情况,还需要及时通知后方来接收。”

“我在修理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车座损坏、链条脱落和脚蹬松动这三类问题。”虽然是常见的小问题,但对于戚琨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略的,“车座如果出现裂痕,遇到下雨天的话,里面的海绵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问题车辆无法使用,而最需要操心的就是脚蹬的问题,如果松动的脚蹬不及时处理,在骑行过程中出现突然脱落,就会出现危险。”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在戚琨随身带的工具包里,闸线、扳手、钳子等工具塞满了整个包,中间的那一把扳手是戚琨为了更方便的拆卸脚蹬自己设计制作的工具。

除了正常巡线外,随叫随到的工作模式对于戚琨来说也早已习以为常,有时候一顿中午饭要中断三四次,等修完车之后才能吃完。

尽管如此辛苦,但是戚琨打算在这条线上继续干下去,“没啥原因,就是热爱这个”。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地铁维修班技工:胡晓博、郭冲冲

作为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西安地铁为古城人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作为中轴线上运行的2号线,却也顶着巨大的运维压力。

胡晓博今年28岁,与电客车打交道已经有10年了。2015年。他从高铁线路到转行西安地铁,丰富的经验让他俨然成为2号线维修班组中一名年轻的老技工。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说起与高铁的区别,胡晓博认为地铁因为站间距段,车门开启频繁,因此在车辆维修的方向上会有些不同。目前,胡晓博所在的定修班每天对一列车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细致的先修,在他们行话中叫做“均衡修”,“我们均衡修每天早上9点30分开始到下午的3点30分,针对这一列车从车顶、电机、轮轴、驾驶台、车门、空调、播报系统、显示屏等方方面面进行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这列车辆没有任何问题并按时出车。”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郭冲冲是胡晓博一个班组的成员,虽然仅上班三年,但郭冲冲也逐渐成长为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起这三年的工作,最令郭冲冲难忘的就是西安地铁4号线开通前的那一晚,因为与二号线存在换乘,二号线所有车辆每一节车厢里的站名标识牌都需要更换,从晚高峰结束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4点多车辆开始陆续出车为止,郭冲冲和同事一共完成了23列车辆标志牌的更换。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说起维修地铁的工具,胡晓博他们各种长短家伙几乎占满了一整件房子,而记者拍到的只是每一类工具中的一种。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北客站心动服务台领班:吴瑜

经常坐高铁出行的朋友一定对西安北客站心动服务台不陌生,几乎所有遇到麻烦事的旅客只要找到这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今年30岁的吴瑜在西安北站心动服务台已经工作5年,现在是日勤一班的领班,是专为旅客排忧解难的一把好手。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我记得是2014年的国庆节,那时候我刚上班,赶上出行的人特别多,一整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晚上回家后,因为来回奔跑,吴瑜的脚上磨出了好几个泡,在洗脚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那时候的不适应几乎令他放弃这份工作。令他没想到的是,晚上领导打来电话,告诉他因为今天的优质服务,站里收到了乘客的专程表扬。“就这简单的几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也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从那之后,吴瑜便在这个服务岗位上扎下了根,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他优质的服务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旅客的认可,甚至有不少旅客只要到西安来坐车,都会专程去找他。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2月8日,一位北京的旅客带着一对老人来西安旅游,由于老人在游玩途中不慎摔倒,导致胯骨骨折,因此该乘客决定紧急带着老人返回北京。在联系到吴瑜后,他紧急协调同事,帮这位旅客改签到最早一趟去北京的列车,并带着医护人员直接将老人送到了车上,“当时我们改签成功后,距离发车只有10分钟的时间了,我和我同时抬着担架,从检票口一直到过了10节车厢,最终把老人送到了车上。”让吴瑜没想到的是,在他几乎将这件事忘记的时候,这位旅客从北京为他寄来了一面锦旗。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担架、轮椅、双拐、医用吊瓶架等各种工具是吴瑜每天都要使用他们服务旅客的服务利器。工作这几年,他在这个岗位上看到了亲情,看到了爱情,也看到了友情,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收货。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西安公交客车总厂第五保修厂天然气班:刘阿明

充斥着浓烈机油味、七八十度高温,这是12年来西安公交总公司客车总厂第五保修厂天然气班刘阿明工作场所的环境。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刘阿明工作主要是新型燃气公交车的发动机系统、燃气系统和电控系统。在维修过程中,车辆但凡遇到动力不足,或者是火花塞出现问题等状况,刘阿明便要钻进车辆尾部发动机的位置进行检修,因为要保证车辆的及时出车上路,刘阿明和同事没有时间等待发动机仓的完全降温,通常熄火后10多分钟便要开始作业。

“一般我们钻进去的时候,水箱的水温在90度左右,而发动机外壁差不多有100度,只要皮肤碰到上面,瞬间就会烫伤,因此我们不管多热的天,都要穿着长袖长裤干活。”在刘阿明胳膊上还清晰的留着两个烫伤的印痕。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虽然大部分时候能够保证8小时的工作,但是遇到重大的维修任务,他也会加班到深夜。谈到自己的家庭,刘阿明很感谢家人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人物故事:出行保障者和他们的“十八般”工具

成套的扳手钳子支撑了刘阿明每天辛勤的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