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人生一串》《風味人間》,一部又一部的美食節目,通過誘人的文案和優質的拍攝畫面,吸引了無數觀眾和粉絲。

最近,營銷君只要想刷刷微博,就能看到眾人關於《早餐中國》究竟有多“香”的討論話題。是什麼讓《早餐中國》擁有如此之高的人氣?營銷君今天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美食節目的營銷秘密。

◆◆◆◆◆

文案細膩又“好吃”

在看節目以前,相信大家對《早餐中國》是不太瞭解的,光聽一個名字,也覺得不以為然:“不就是個講早餐的節目麼?能拍出什麼花樣?”

為了吸引這樣想的人,《早餐中國》在文案上就下了很大的功夫,讓他們光看看海報、讀讀文字就覺得饞,不信?讓營銷君挑3個風格各異的海報給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1.難就難吧,吃了早餐再說,今天要加一顆蛋

營銷君如果是要去麵館解決早餐,總會鼓勵自己似的,在碗中加一份煎蛋。不管生活有多辛苦,也要對自己好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份“煎蛋獎勵”產生共鳴。

2.等以後不做煎包了,我就帶著阿姨去浪漫一下

吃早餐的人有故事,賣早餐的也有。“帶著阿姨浪漫一下”透著十足的市井味,用描寫小販情感的方法,展現煎包裡幸福的味道。

3.倒計時海報

《早餐中國》在上線前,就已經開始“饞”你了,每一天的倒計時海報都是一款令人垂涎欲滴的早餐,鮮嫩可口的豬血湯、金黃酥脆的水煎包、香軟美味的油茶麻花,你還能不動心?

《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綜上所述,《早餐中國》的文案成功在,它想“饞”你,但它是通過描寫大家心底最細膩的情感來“饞”你。在早餐里加蛋、煎包夫妻的感情、家鄉的味道以及母親的手藝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經歷過的事,觀眾們看了又怎麼能沒有共鳴呢?

◆◆◆◆◆

5分鐘也能讓你淪陷

除了文案以外,《早餐中國》的內容營銷也很有趣。

《早餐中國》播放的時間很有趣,選在了早上的時間,每集也不長,只有5分鐘,對於營銷君這種早飯必看小視頻的人來說,是很好的“下飯菜”。

《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再加上,現在短視頻早已成了風口,與其做成40多分鐘的長篇大論,不如直接5分鐘一集,從食物製作過程到食客、老闆的背後故事,沒有令人生厭的刻意煽情,用一種年輕的感覺表達出早餐有多好吃。

每個地區的早餐都自有特色,為了表現出這種特色,《早餐中國》還把方言也融入了進來:“崽啊!,你咋是吃粉呢?要改成嗦粉曉得不?”這也是《早餐中國》想要給大家展現市井味。

《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即使是在外打工的人,看到這個節目,也能喚起他們對故鄉早餐的懷念,配上熟悉的方言,更能引起內心的共鳴。

不過,即使《早餐中國》有了一些突破,但它依然沒有走出“舌尖系”的套路:夫妻開店、堅守手藝、情懷串聯等等。但為什麼同樣的套路,不同的食物主題,卻依然能吸引到這麼多觀眾呢?

◆◆◆◆◆

美食節目的營銷秘密

美食節目的火有必然性,那就是人人都是“吃貨”,人人都需要搭配視頻做“下飯菜”;美食節目火也有偶然性,我們知道《舌尖》《風味人間》和《早餐中國》,但仍然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美食節目被人忽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首先,那些成功的美食節目,都做到了聯動觀眾“視覺、聽覺、情緒感”等感官的特點。

《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風味人間》截圖

散發油光的臘肉、入口即化的嫩豆腐、炸得咔嚓脆的叫花雞、嗦到爽昏的酸湯粉……抱歉,營銷君光寫下這些文字,都覺得要流口水了,更何況看完整個節目的觀眾呢?

另外,美食節目還真的不能缺少“情感”。雖然有些人會覺得很假,但你無法否認的是,情感和故事能給美食增添不少的可看性。“人在異鄉,胃在故鄉”“傳統老店”“家人的口味”,是不是覺得這些文字,又讓食物多了一分美味?

《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舌尖3》“在線”賣鐵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高口碑的美食節目,也有翻車的可能,《舌尖3》就是最好的證明。《舌尖1》憑藉其高水準的製作,在豆瓣上獲得了9.4的高分,《舌尖2》雖然略微遜色,但也擁有8.4分的好成績,《舌尖3》換導演後,賣鐵鍋、賣口紅、假科普等亂七八糟的事件,讓它的評分一落千丈,用3.8分的低成績砸了《舌尖》6年來的招牌。

《早餐中國》又火了,為何觀眾總愛這股“舌尖”系畫風

好的美食節目,能讓人從看到文案海報那一刻起就開始流口水,而忘記初心的美食節目,只會招來觀眾無盡的差評。目前,美食節目還僅僅停留在描寫製作過程和背後的故事階段,雖然都拍得不錯,但相信觀眾想看到的不是一個又一個“舌尖上的中國”。

未來,美食節目還能有什麼新的突破嗎?我們共同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