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紹興東湖風景區。圖/@紹興古城

俯瞰紹興,地處丘陵山地和平原盆地的交接地帶。城市以北,是直通入海的杭州灣;會稽山宛如紹興的脊樑,自西南延伸至東北,成為浦陽江、曹娥江的分水嶺。城內水流交錯、河網密佈,河水潺潺、穿街過巷,描繪出“水鄉澤國”的江南之景。

“勾踐小城,山陰城也”是《越絕書》中有關紹興城市最早的記載,緣於此,勾踐小城也常常被看作是紹興演變過程中的雛形。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冬日雪後的會稽山陰。圖/@紹興古城

若論山水城市營建的範例,紹興,一定位在其列。

紹興所處的山會平原本是古時海退時留下的沼澤之地,從灘塗沼澤,到現在體系完善、空間連續的山水城市;從整山治水、到疊山理水;縱觀紹興歷史發展,紹興山水城市的營建並非一蹴而就之事。

紹興的山水之城養成記

紹興的城市空間形態發展過程,宛如一位少年的蛻變。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夏時期,紹興古稱於越,簡稱越;春秋戰國時期,於越先民在順應自然城市選址的理念上,以今天的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以越國稱之。

在今天紹興府山東南麓,選址建造勾踐小城,將府山作為城市的天然屏障和控制點;引水入城,初步構建出以水為骨架的城市肌理,創造水陸並舉的交通脈絡。其後,范蠡在小城外建造山陰大城,城內包含周邊的塔山、蕺山等其他7座小山,形成“八山中藏”的城市格局。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勾踐時期的山陰小城和山陰大城圖:兩城在主要的種山和蕺山之南修建城池。圖/網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國為會稽郡;至晉之時,又稱會稽國,成為東揚州治所。

東漢至隋唐時期,應生產需要,紹興開始了一輪以生產需求為主導的自然山水改造

隋開皇年間,在山陰大城的基礎上,進行羅城擴建;子城在原來勾踐小城的基礎上向南擴充,子城與羅城相連,形成城市基本輪廓,此後,城市輪廓基本維持不變,並一直延續至今。隋大業元年起,改稱越州,與會稽郡交替使用。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橋橋相映,將人來人往的街道點綴城古意悠然的老街風景。圖/網絡

東漢永和五年(140年),鑑湖工程出現,成為影響紹興“水城”形成和演變的重要水利工程,山會平原受益於此,農業經濟也更加繁榮。鑑湖工程以會稽郡城為中心,修築鑑湖湖堤,向東連通曹娥江、向西連接起浦陽江,打通了山會平原的各條水路,連接起諸多孤立的縱向河流。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東漢永和至北宋年間鑑湖山會平原水網圖,橫向的古鑑湖溝通了山會平原各個橫向水系。圖/網絡

山陰小城和山陰大城的修建解決了紹興“北枕山”的問題,鑑湖的出現則實現了城市“南面水”的理想。至此,山陰城實現了北靠山,南環水的理想建城之夢。城內群山連綿,湖泊一望無際,湖中有島、城中含山,景色之瑰麗可與今日杭州媲美。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小橋、流水、人家、烏篷船,紹興有著水鄉一切的特色。圖/@紹興古城

彼時,城內以府河為南北中軸,自南向北而流,城內其他河流與之呈現垂直東西分佈,形成“七絃水”結構。魚骨狀的水系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幾乎涵蓋了城市的每一個廂坊。紹興城內居民過著“以舟為車,以楫為馬”的水鄉生活。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七絃即與府河垂直的七條河流。《越中雜識記》中記載,紹興“蓋城中有河七,昔人稱為七絃水”。圖/網絡

南宋時期,作為當時大都會的紹興,大量人口不斷遷入城內,對農田的需求達到新的飽和,對鑑湖圍墾成為獲得大量耕地的捷徑。鑑湖雖然至今仍在,卻也只是紹興西面一段較為寬闊的河道罷了。

唐元和年間建成的浙東運河取代鑑湖,成為加強紹興地區東西方向聯繫的紐帶。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2014年8月21日,受降雨影響,浙東古運河中夾帶了大量泥沙,呈現渾濁的黃色,緊鄰的東湖水依然清澈,

2014年8月21日,受降雨影響,浙東古運河中夾帶了大量泥沙,呈現渾濁的黃色,緊鄰的東湖水依然清澈,形成了獨特的“陰陽河”景觀。圖/新華網

南宋時期,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改古越州為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並沿用至今。

此時,人文引領的山水營造成為紹興城市發展的著眼點。城內形成街隨河走、河隨街流的街河佈局,此時期形成的坊巷制度也為紹興城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泰民安、社會經濟繁榮、加上安定的社會環境,紹興人民開始留意起審美趣味的培養。他們營造出大量的園林人文景觀,紹興地區特有的石宕園林,殘山剩水的獨特景觀,便形成於此時。

老城故事 對話世界(上)

在紹興,有柯巖之佛教,東湖之辛亥風雲,羊山歷史與佛門並存,吼山之越國遺聲之說。圖/網絡

自建城以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外部自然環境的改造,加之接連湧現的文化元素,使得紹興的山水文化屬性日益凸顯,整體山水格局逐漸形成,直至民國時期,也未曾發生大改變。

山水之城的紹興,如何以文化展現特色?敬請期待下期分享喲

幹春松. 偶開天眼覷紅塵[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朱斯斯,錢雲.紹興山水城市格局歷史演變和傳承研究[J].工業建築.2018, 48(9):70-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