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称霸中原前,是如何兼并东周一半领土的?

东周天子周惠王要废长子立幼儿,被齐桓公破坏了好事。周惠王去世之后,齐桓公统领诸侯联军,强行扶持老太子姬郑即位。

齐桓公兵退之后,东周呈现出一种对峙局面。

黄河将东周一分为二,南岸的是洛阳盆地,北岸是河内郡。周襄王与公子带,就隔着黄河对峙,南岸是周襄王控制区,北岸属于公子姬带。

晋文公称霸中原前,是如何兼并东周一半领土的?

公子姬带得周惠王倾力扶持多年,自身能力又不俗,将北岸经营得有声有色,兵精马壮,连齐桓公都不敢贸然与之交兵。

齐桓公将东周南岸的兵力和城防,进行过一番细致的部署,他知道姬带素来与洛水上游的伊诺之戎有勾结,因此也加强了东周西部的防御部署。齐桓公认为万无一失之后,才统领诸侯之兵撤离。

理论上公子姬带虽然强悍,但是要攻占南岸的领土,可能性并不大,表面看起来东周的防守固若金汤,周襄王足以自保。

公元前648年,周襄王登基只有三年,这场预料中的叛乱,如期而至。只是不知结果,是否如齐桓公所料。

黄河河面上,漂移着数百艘公子姬带的战船,船上旗帜飘扬,将士个个手持兵器,戈矛闪耀。可谓军容鼎盛,气势迫人,令人望而生畏。

大型战船周边,无数的小艇穿梭而过,耀武扬威,让南岸的守军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以免小艇登陆。

北岸的林木中,更是营寨处处,马嘶犬狂不绝于耳,大战的气氛一触即发。

南岸的守军,倒是兢兢业业,每人都把守自己的职责,等待北军来袭。

晋文公称霸中原前,是如何兼并东周一半领土的?

图-当年一匡天下的齐桓公

表面看北军势大,但齐桓公生前早有计量,只要南军稳固防御,不急不躁,北军根本无力突破黄河天险,一旦犯险渡河,北军将面临半渡而击的危局。

但是周襄王居然领着数百随从,弃城而逃,到临近的郑国避难。

周襄王的如意算盘是,只要留的自己这个青山在,再等齐桓公的大军大驾光临,便可收拾公子姬带。

东周的大小将领和士兵,见周襄王逃了,哪个还肯奋勇抵抗,纷纷望风披靡,投降公子姬带。

话说这个公子姬带,还真是有点本事。几日之内,原来东周百官来贺,谁也不愿再卷入东周的家事。姬带临朝,威风凛凛,东周已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

晋文公称霸中原前,是如何兼并东周一半领土的?

周襄王在郑国新郑,向诸侯下诏书,要求勤王。

一时之间,诸侯各自遣使问安,各有馈献,就是没有人发兵来勤王。

若说东周,有八军十万人的建制,如此强悍的军力,只有齐、楚、秦、晋四国有能力与之一较高下。可是这四大诸侯,全都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没有来勤王。

于是乎,木已成舟,公子姬带就当上了天子,周襄王后悔不已。

等到晋文公回国即位,姬带当天子已经十一年,天下再没人提什么扶持周襄王的事情,因为形势很清楚,姬带确实比周襄王有能耐,哪个诸侯都不想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说晋国与其他诸侯有什么区别,最明显的有两点,首先晋国与东周大幅接壤,地缘冲突明显。另一方面,晋文公走南闯北,了解天下地缘形胜莫过于他,他对天下山川地理了然于心,这些内涵绝不是坐在宫殿里边能够体会出来的。

晋文公派出使臣,秘密找到已经失去天子之位十一年的周襄王,一场谈判就此开始。这场谈判的焦点,无外乎晋国帮周襄王复国,周襄王用什么作为回报?

晋文公称霸中原前,是如何兼并东周一半领土的?

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晋文公帮周襄王恢复失国前的疆域,即黄河南岸的洛阳盆地。而周襄王则将北岸姬带的根据地河内郡,遥封给晋文公,至于最后晋文公能否得到这块土地,就看他的本事了。

对周襄王来说,这是一次很划算的交易,自己可以恢复以前的领土,而晋国无论是否拿下河内郡,都将给姬带沉重的打击。

动兵之前,晋文公邀请岳丈秦穆公一道出兵,请秦军做个偏师,吸引姬带的兵力。

秦穆公早有兵临中原的愿望,岂能错过这个机会,立即整军待发。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第二年,便起倾国之兵,往东周杀来,另一个方向秦穆公也派兵支援。

晋秦两个大国同时出兵,东周军哪能抵挡,公子姬带放弃洛阳盆地,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河内郡,料想再不济也可割据一方。

晋文公称霸中原前,是如何兼并东周一半领土的?

但是姬带没有想到,这回想将他领土占据的不是周襄王,而是晋文公,岂能同日而语。

最终,姬带军还是招架不住晋军的强大攻势,姬带和隗王后皆死于乱军之中,晋国取得河内郡。

一系列仗打下来,获益最丰的是晋文公,赵衰也获封原、阳樊两座大城,赵氏家族的力量迅速壮大。

周襄王回到久违的东周洛邑,重掌天子大印。但是东周的领土已经悄然缩小了一半,此后几百年,东周王朝已经不再是历史的主角。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