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的興亡

公元548年,投降南梁的東魏叛將羯族人侯景舉兵反叛,85歲的梁朝開國皇帝蕭衍在侯景之亂中,生生餓死與朝堂之上,掌握國家命脈的江南士族也慘遭屠戮,消亡殆盡,那段時間,江南人口銳減,昔日繁華富庶之地,瞬間成為千里煙絕,白骨成聚的人間地獄。江南,需要一位英雄,能夠興亡繼絕,保存文化根脈,救民於水火之中,陳霸先,這位出身寒門的江南子弟,應時而出,他兵出嶺南,北伐叛亂,又據北方大軍入侵,終於建立陳氏王朝,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江南重現繁華盛景。然而,僅僅在三十三年後,他的後人陳叔寶在王朝危難之時,竟悠然吟出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的亡國之音,陳霸先的英雄之夢,最終凋落在陳後主的鶯歌燕舞之中。

這裡是江南的一個小鎮,古稱長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裡曾有大量的蠻族居住,屬於南方的土著居民,在五溪蠻的後裔中有一位貧窮的少年,它有一個霸氣的名字—陳霸先。在陳霸先的故鄉,他的鄉親們更願意讓這位祖輩以布衣之相直面世人,但同時又把種種神際附著在他的身上。在塑像的後面有一座亭子,亭子裡面有一口井,當地人稱這口井為聖井。梁奕建,浙江長興縣的一位文博研究員,為了確認井的歷史,他曾經到過井下進行考古研究。

梁奕建:這個井圈不是原件,因為它的口徑,他的原來的這個井口離我們現在的這個地面約(低)一米左右,這個井上加起來這個是地面,那麼下去還一米左右,這裡有小瓦,中間是小瓦,下面下去有四塊條石拼合起來的,這個是他真正的井口,在我們當地,民間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做他母親在打水的時候,突然看到一條小白龍進入她的腹中,然後她就懷孕了,然後陳霸先後來就出生了,出生之後呢井裡的這個水都沸騰了,然後家人把井裡的水了舀上來給他沐浴,然後就把這口井稱為聖井。

這位未來的英雄,出身於隴畝之中,因為家貧,陳霸先早年以捕魚為業,後來做了村官,在鄉里任過里正,閒暇時間,陳霸先喜歡涉獵史籍,好讀兵書,苦練武藝。家裡面的這口井已經滿足不了他的大志,他決心去更廣闊的天地闖一闖,不久,陳霸先來到建康,管理起油庫,因為聰明伶俐,升為梁朝皇室宗親新瑜侯蕭映的傳令官,雖然出身寒微,地位低下,但他曉習吏事,勤於工作,因而深受蕭映喜愛。蕭映調任廣州刺史,將陳霸先也一併帶上,將其引入幕僚擔任中直兵參軍,受命召集士馬,成為主管軍隊的一名武官,這是陳霸先命運的重要轉折點,此時陳霸先正是30多歲的壯年時期。然而,陳霸先要想真正上位,還必須突破一重無形的障礙,那就是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雖然重建了皇權政治,少數寒人得到皇帝信任,但士庶之別國之章也,門閥制度戒備深嚴,豪門大戶盤根錯節,極力把持政權,所謂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寒門仍飽受排擠,難有出頭之日。

胡阿祥:六朝的時代是一箇中國曆史一個特別講貴族身份的時代,梁啟超甚至說六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貴族時代,也就說要一個好的出身,有個好的出身以後,平流進取,坐至公卿,在這種氛圍之下,陳霸先這種出身於寒族的,地位很低的人是很難冒頭的,那他怎麼後來就冒頭了呢,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侯景叛亂548年,那麼對江南地區造成的打擊非常大,不僅是經濟的破壞,而且更多從東晉以來,遷到江南一帶的世家大族基本上給毀滅掉了。

陳霸先的真正崛起就是在侯景叛亂中,面對著滿目殘山剩水,陳霸先率領3000廣東地方兵團,揮師北上,出師勤王,討伐侯景,期間,他遣使江陵,投到湘東王蕭繹,也就是後來的梁元帝門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性。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寒門出生的陳霸先開始展翅高飛,在侯景之亂後,活躍在梁朝政治舞臺上的有兩大權臣,一個是出身寒門的陳霸先,另一個就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太原王氏王僧辯,在結成政治同盟之後,陳、王聯軍勢如破竹,不久就攻破建康,剿滅了侯景的叛軍。侯景之亂平定後,湘東王蕭繹在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

元帝登基後,照例論功行賞,平定侯景之亂,以陳霸先之功居多,梁元帝僅封陳霸先為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而將王僧辯封為太尉,鎮建康,軍功卓著的陳霸先雖然享有三公之譽,但其實依然被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士庶天隔,在陳霸先的安置問題上可以看出,以元帝為首的梁朝皇室與士族對寒門出身的陳霸先充滿戒心。梁朝最大的矛盾,其實不僅在蕭牆之內,更在國境之外,在北方兩個虎視眈眈的鮮卑強國北齊和西魏,藉助侯景之亂,奪取了梁朝的大片土地,梁朝一向賴以憑藉的長江天險,也有近一半落到北方敵國的手裡,梁朝此時已經危如累卵。

樓勁:梁武帝的這些宗室是分崩離析,各地的豪強是在觀望,侯景之亂不過是北方的一支大政治集團,但就這樣一支力量,它滅掉了南梁,我們看到這個事實我們要肯定,就總體國力就總體力量來說,北強於南,大勢已成。

湖北省荊州市,是當年梁元帝稱帝的江陵,1500多年前,就在這個地方上演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江陵焚書,公元554年,在侯景之亂平定三年後,西魏大軍突襲江陵,梁元帝身陷重圍。這裡是荊州圖書館,現在這個圖書館有40多萬冊圖書,其中有兩萬多冊古籍藏書,這樣的藏書規模在全國來說並不算多,更無法跟大型圖書館相提並論,但1500多年前,這裡是整個中國藏書最多的地方,鼎盛時期古籍藏書就達到14萬卷,然而,浩瀚書海已蕩然無存,歷任的荊州圖書館館長都只能在這不多的古籍中,尋找當年曾經的輝煌。

歐陽軍:梁元帝在這個地方,將十四萬卷藏書毀於一旦,他焚的這些書,應該來講都是非常珍貴的圖書,作為圖書管理館長,每每想起來這個事情的時候,心裡都蠻不是滋味的,不然的話,我們荊州這個地方可能是有文化大都。

從梁元帝內心來講,他應該是很複雜的,他也不希望把這個書毀掉,從他內心來講,他覺得這麼一些好東西,我這麼珍愛的東西,我不應該留給你們這些蠻夷,我不應該留給你們,有時候人那在死的時候,把這樣一些最珍貴的東西隨著一塊兒焚掉,好像感覺到是自己的一種捍衛,或者是這樣的一種心態。

在江陵陷落之前,梁元帝蕭繹燒燬了歷年精心收藏的十四萬捲圖書,要用這些書為自己殉葬,自謂文武之道,盡今夜矣,史稱江陵焚書,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從數量上來說,梁元帝毀滅了傳世書籍的一半,從質量上說,他所毀的是歷代積累起來的精華,梁元帝兵敗被俘,被問及焚書原因時辯解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

樓勁:這個焚書當然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圖書的那麼十幾次重大的災難當中最要命的一次,為什麼,我們以後可以說,基本上除清朝以外,那都已經積累了這麼多,又積累了1000多年啊,再也沒有達到過這個數字。

隨著江陵焚書,梁朝也隨即灰飛煙滅,江陵破後,梁朝的存亡重任落在了陳霸先與王僧辯二人的肩上,身為梁朝重臣,王、陳當然不肯聽命北方強權,他們決定迎立梁元帝的第九子,時年13歲的蕭方智為帝,而此時的北齊也想在江南扶持一個代理人,他們所選中的是梁武帝的侄子蕭淵明,在安徽巢湖,北齊大敗王僧辯,並迫使王僧辯答應了北齊讓蕭淵明在建康稱帝的要求。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政治聯盟,因為王僧辯的變節背叛,終於分崩離析,公元555年,陳霸先從京口舉兵偷襲建康,殺死王僧辯父子,重新立蕭方知為梁敬帝,自己都督中外諸軍事,看到苦心扶植起來的代理人,須臾之間就被推翻,北齊政府豈能坐視不管,一場決定南方命運的戰爭即將展開。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每年夏天的玄武湖畔,荷葉田田綠遍了整個湖畔,剛剛進入建康的陳霸先,此時面臨著兵出嶺南以後最嚴峻的考驗,北齊為了侵佔南朝,組織了十萬大軍,揮師南下。江南的梅雨,遮天蔽日,連綿不絕,齊軍官兵都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的陰雨天氣,在久攻不下之後士氣開始低落,而陳霸先要等的就是這一刻,6月11日天氣轉晴,決戰的時刻來臨了,陳霸先希望將士們可以飽餐一頓,然而被圍困數月的建康城,糧草匱乏。就在此時,陳霸先侄子陳蒨及時送來三千斛米,一千隻鴨子,陳霸先大喜。立即命人煮飯烹鴨,又從玄武湖中割來許多荷葉,以荷葉裹飯,配上幾塊香噴噴的鴨肉,這就是南京城著名的荷葉飯的來歷。將士們吃得痛快淋漓,士氣大振,一舉殲滅了齊軍主力,退至江北的齊軍十萬人馬只剩下兩三萬,北齊至此一蹶不振,陳霸先終於擊敗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陳霸先將北齊勢力趕出長江以南以後,蕭梁政權自然會轉讓給他不可,他打下了江山,也準備坐江山了,公元557年54歲的陳霸先迫使蕭方知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建立了陳朝,定都建康,是為陳武帝,從此寒族全面上位。年少之時,陳霸先便離開了家鄉,三十多年後,這位寒門之子登基稱帝,走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峰,成為一國之君後,陳武帝依然不忘寒門本色,更提出了務在廉平的施政治國理念,突出表達了寒門庶族的政治訴求及其主張,這和南朝士族追求奢靡淫侈之風形成了鮮明對照。1994年,當他的後人在故鄉長興重修陳霸先故居時,也遵循了陳武帝節儉的風尚,整個紀念館看不出任何奢華。

梁奕建:我們這裡最為珍貴的一件文物,就是由明代的長興縣令歸有光和縣丞吳承恩合作的一塊碑,《聖井銘並敘碑》,他們兩個人在文學史上那種位置,是人們很仰慕的。他寫的是恭儉勤勞,志度弘遠,勤勞致富,江左諸帝,號為最賢。

作為開國之君,陳武帝意志品質頑強,工作作風樸實,在執政期間,他一改皇宮裡的奢華,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倡導儉以養德之風,反對奢靡浪費,陳武帝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餚核庶饈,裁令充足而已,不為虛廢。即使後來江南經濟復甦,宮中依然衣才重彩,飾無金翠,歌鐘女樂,不列於前,那個時期陳朝上下, 為政寬簡,民力得以恢復,江南一度破碎的山河,生機出現,歷史選擇的出身寒族的陳霸先,他從一個村官成長為將軍,受命於危難之際,攘臂於無望之時,最後黃袍加身,收拾起殘破的山河,避免了江南遭受更為殘酷的戰火,同時幾乎以一己之力保護了華夏文化在南方得以繼續傳承與發展。

如果形勢就這麼發展下去,陳朝是很有可能在專注國力的基礎上,變得更為強盛。但是,歷史總是被無數的偶然事件改變了走向,公元559年6月,在位僅僅21個月的陳武帝在建康城中猝然長逝。這裡是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的萬安陵,有一種說法稱,陳武帝死後就葬在了這裡,在虎踞龍盤的六朝古都,萬安陵,甚至是連當地人都不熟悉的景點,這裡只留下兩隻孤零零的石獸,陳武帝創建的王朝早已成為過往雲煙。但1500多年前,那個南朝歷史上疆土最小,國力最為孱弱的陳朝,卻頑強的守住了中國經濟和文化最繁榮的地區,為此後隋唐大一統留下了極為豐厚的遺產。

樓勁:在北齊和侯景這兩個集團都是六鎮興起的胡化漢人集團,所以是一個十分落後、十分殘暴、很黑暗的一種統治,相對於這種統治來說,陳霸先能夠力抗高齊,西拒西魏,那當然是一個民族英雄,通過陳朝的對江南的梳理和治理,因為他一開始需要平定各地的叛亂,平定江南各地叛亂的過程當中,他把江南的地方豪強勢力極大的削弱,這個過程,是有利於以後隋代的統治。

陳霸先打下的江山,百廢待興,他登基兩年,就留齎志而沒,留下了無盡的遺憾,由於陳霸先的兒子不在身邊,所以由侄子陳蒨繼位,是為陳文帝,陳文帝是南朝少有的有為之君,他曾追隨武帝南征北戰,對王朝的未來充滿憂患意識,他在位期間,先後平定湘郢王琳,臨川周迪,建安陳寶應等地的叛亂,繼而封鎖巴丘,阻止了北周順江東進。同時,文帝整治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這裡是紹興鑑湖,是浙江著名的旅遊景點,在陳朝,這裡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陳文帝執政期間,湖水順著開鑿的長達120裡的水道,灌溉千里良田,直到今日,這些河流依然存在。

陳文帝在位期間,陳朝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國勢開始強盛強盛。隨著陳朝的穩定與強盛,北周開始與陳朝修好,陳朝派遣使者周弘正尚書來到長安,迎回陳文帝的弟弟陳頊,也就是後來的陳宣帝。多年的囚禁經歷令陳頊對國破家亡有著切膚之痛,登上帝位之後,對王朝興衰充滿危機感和使命感的陳宣帝便立志北伐,開疆拓土,從戰略形勢來看,南朝長時間佔據的淮南江北,被北齊掠取,而陳朝西面的荊州,巴蜀又被北周奪得,沒有戰略縱深,成為陳朝國防最大的弱點。

公元573年,陳朝的十萬大軍度過長江,征伐北齊,北伐軍風行電掃,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便將淮南的大片土地重新收復,但形勢大好的時候,陳宣帝卻突然命令部隊停止北伐。陳宣帝沒有乘勝而上,是因為當時陳朝國力孱弱,北伐透支了這個剛剛恢復生機的王朝,相反,趁著北齊、陳朝互相牽制,漁翁得利的北周開始了和冰之旅,一舉殲滅已經被陳朝軍隊擊垮的北齊,公元577,北周統一了北方,北方的統一使陳朝面臨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而不甘心坐視北方日盛,卻未能判明形勢的陳宣帝,在這個時候,再次發動了第二次北伐,只是這一次陳宣帝遭受了重大打擊,徐州之戰幾乎使陳軍全軍覆沒。

樓勁:宣帝北伐,第一次是陳朝沒有準確的估價當時南北形勢,沒有正確地認識到當時依然處於北方明顯占強這樣一個基本的實力對比,同時呢也懷有驕傲情緒,那當然了,這次戰爭過程中,也使得陳朝原來就不怎麼樣的國力遭到一次重挫,那恢復起來又很費事,所以這次北伐的失敗,只能說南朝真是氣數已盡。

公元582年,充滿憂患意識,志在蕩清四海,包吞八荒的陳宣帝,在再三叮囑後人,文武內外,俱罄心力,當官務職,重在協和之後,撒手西去。陳王朝在建立二十五年之後交到了陳叔寶手中,陳叔寶就是後來的陳後主,映日花光動,迎風香氣來,佳人早插髻,試立且徘徊,這是陳後主所作的《梅花落》,陳叔寶的身份是皇帝,他的責任是治國興邦,但他對這樣的身份,這樣的責任,並不怎麼在意,面對旖旎的江南,陳後主更願意做一個詩人,吟詩而唱,陳後主自小命運多舛,兩歲時江陵淪陷,他和父母一同被西魏擄走,直到公元562年他才回到江南,此時陳叔寶九歲,被立為安成王世子,陳叔寶蒙難之時,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娃娃,等到初識世事時,已成為安成王世子,盡享榮華富貴。

陳叔寶不像父親陳頊那樣在坎坷之中,知宗廟之負重,識王業之艱難。唐朝魏徵說陳後主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大體是不錯的。陳朝內憂外患,已經風雨飄搖,陳後主在剛剛繼位的時候,也曾初懼阽危,屢有哀矜之詔。在他繼位詔書中有這樣的話,無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濟,意思是不能貪圖安逸無所事事,不敢忘懷治理國家。如果陳後主能像他即為初年那樣充滿憂患意識,勵精圖治,或許還能暫且維持半壁江山。但偏偏陳叔寶卻是一個胸無大志、樂於苟安的皇帝,十里秦淮,文采風流,甲於海內,在這條河流經的建康城裡,一國之君陳叔寶更是雅好文學,而且尤其擅長宮體詩,宮體詩的題材以吟風弄月江,豔情狹邪居多,風格輕浮綺豔,纖巧穠麗,陳叔寶當太子的時候,在東宮之中便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文學集團,孟暄、孔範、江總、王媛等十餘人,不尊禮節,行事放肆,號稱十狎客。陳叔寶繼位後,這個文學集團有了皇權的庇佑,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當時被稱為文宗,死後被後主尊為詞宗的徐陵,更是其中翹楚,為了迎合陳後主的好尚,徐陵特意編纂了一部專供宮中女性吟詠的詩集—《玉臺新詠》。《玉臺新詠》在文學史上一直有著較高的文學地位,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的第三部詩歌總集。

方麟:這個《玉臺新詠》裡面收錄了大量的宮廷體詩,它也收了像《孔雀東南飛》這樣的歌頌女性反抗封建壓迫、封建禮教這樣好的作品,但是它的審美趣味,可以說是有些俗,真的說是俗不可耐,宮體詩關心的是什麼,是女性的美貌、身體、還有床笫之歡,我們可以用一句話就是說他的兒女情多,風雲氣少。

作為君主,陳後主把當時即為時的政治宣言拋到腦後,不但不居安思危,反而沉湎於自己喜愛的文學,整日不理朝政,忙著與文學侍臣遊宴後庭。自私,陳朝國政頹廢,綱紀不立,君臣一起沉溺於嫵媚的江南文化,終日做著粉紅色的夢。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就是這樣的美人,史書記載她髮長七尺,真黑如漆,光可照人,舉止嫻雅,容色端麗,每瞻視顧盼,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在閣上梳妝時,面臨軒檻,宮中望之若神仙。從當太子的時候,陳叔寶就和張麗華兩情繾綣,當年陳宣帝剛剛去世時,陳後主曾被自己的弟弟,想要取而代之的陳叔堅砍傷,養傷期間,摒去諸姬,獨留張貴妃隨侍,加之張貴妃記憶力極強,許多奏章能過目不忘,所以陳後主對張麗華極為寵愛。陳後主對張貴妃以及其他妃嬪的寵愛,體現在歷史上著名的三閣之中,自武帝開國以來,內廷陳設都很簡樸,但這一切,在陳後主這裡發生了變化。

陳後主即位的第二年,便大興土木,窮土木之奇,極人工之巧,修建了臨春閣、結綺閣、望仙閣,中間以複道相通,廣數十間、門窗、壁帶、掛楣、欄杆都是檀香木的,並以金翠珠玉裝飾,閣內所設寶床,寶帳,瑰奇珍麗,近古所未有,每每微風徐來,相聞數里,朝日初照,光映後庭,江南多佳麗,三閣新落成,陳後主為此賦詩《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詩句脫俗,令後人讚歎,但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卻成為著名的亡國之音,東南嫵媚,雌了男兒,溫柔嫵媚,隨著江南文化的精緻成熟,自然山水成了人文山水,長江天塹也變得溫柔嫵媚起來。

而這個時候,在北方,北周已經被隋朝取代,立志再造統一的隋文帝楊堅已經劍指江南,除了不守君道,沉湎文學,奢侈腐化,放縱尋歡以外,陳後主在政治上也表現昏庸,所用非人。公元586年,34歲的陳叔寶頒發了一道詔書,要效仿上古先賢唐堯夏禹,置諫鼓,聽臣言,面對隋朝的大兵壓境,陳國大將任忠上書進諫,現在的官場公然行賄受賄,小人內外勾結,已經亂了朝綱,違背了法典,倘若邊境有戰事,我們的大業就要毀於一旦了。孔範是陳後主的狎客,因文章豔麗而被寵幸,官職都官尚書,他竟然訓斥仁忠說,我們有長江天險,邊關戰事何足掛齒,你們邊關將帥不過是匹夫之勇,哪裡比得上我深謀遠慮。陳後主聽了這樣的話,當即黜奪任忠兵權。此後,只要陳朝將帥稍有過失,陳後主就會下詔奪去這些將領的兵權,轉而分配給文官,最終導致了陳朝文武解體。陳後主任用的小人有施文慶、沈客卿和孔範等人,他們大多好文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猶善,如果只是一幫文人飲酒作賦,那對王朝也並沒有太大的禍害,畢竟文不誤國,但陳後主身邊的很多文人,自取身榮,不存國計,在治理國家穩定邊疆等關係國運的大事和後主一樣,沒有任何韜略可言。

公元588年冬,隋朝8路大軍從長江上游、中游、下游,同時向南朝發動了全線攻擊,大兵壓境之時,陳後主依然縱酒行歌,以為可以憑藉長江天險禦敵國門之外,然而,虎踞龍盤何處是,滾滾長江終究擋不住隋軍的鐵蹄,粉飾太平掩不住虛弱的本質,人造盛世更挽不回亡國的命運。公元589年正月,城破國亡,陳後主粉紅色的夢,終於在沒有進行任何大決戰的情況下,凋零在嫵媚的江南。在南京雞鳴寺的一個角落裡,有一口水井,和陳武帝的那口聖井一樣,這口井也有一個名字,叫胭脂井,而且這口井名氣甚至比聖井的名氣還要大。 邵磊:王國之夜,陳後主帶著兩個心愛的妃子,一個是張麗華,一個是孔貴妃,跳進去,苟且偷生,準備躲過這場劫難,當時隨行的大臣都紛紛勸阻,陳後主不要這麼做,這樣做畢竟有失國體,苟且偷生,容易被後人詬病,都紛紛勸陳後主乾脆衣冠正座,面對隨軍的進犯,但是陳後主驚慌之下,完全不聽臣下的勸阻,當時有的臣子勸說,這個陳後主就不要這麼做,甚至於把身體趴在這個井口上,阻止這個陳後主進入這個水井之內,但是陳後主執意不聽,帶著他兩個貴妃下到井底去了。

這口古井並不是陳後主遁入的那口古井,但這並不妨礙人們把史實和傳說附會在眼前的這口古井裡。亡國之夜,陳後主忘了自己身為一國之君的威儀,竟沒忘了心愛的嬪妃,如果僅僅是才子佳人,這一段在生死之間的經歷或許會被傳送成一段佳話,但作為一個皇帝,陳後主在國破之際,貪苟且,失威嚴,卻是他被歷史最為詬病的、而且鬧劇在他躲進井裡之後還沒有結束。

採訪:當天晚上就被發現,然後是帶著他的兩個妃子從水井裡面被隋朝的軍隊用繩子給撈上來的,當時是,一個繩子上面拽著三個人,所以隋朝的軍士覺得很重,當時出來的時候,他兩個妃子都非常驚慌失措,身上沾了很多的胭脂層,落在這個水井的井欄上,所以這個水井後來又得名為叫胭脂井,這個水井的井欄上的確是有一些紅色的痕跡,這些都算胭脂,都算傳說是胭脂的痕跡,但實際上,它不是胭脂的痕跡,它是那個石脈,紅色的石英岩,石脈造。

當年陳武帝霸先出生之時,長興的古井井水沸騰,等陳朝大業已成,那口井被尊為聖井,三十三年後,曾經的王朝便已經走到了盡頭,陳後主更是遁入古井,恥辱加身,他藏身的這口古井,除了胭脂井的稱謂之外,南京人還把這口井叫做辱井。

胡阿祥:陳後主陳叔寶,我們可以說是愛情的聖人,從文筆的感人來看,在中國歷史上文學史上應該有他的地位,我們不能說他是個暴君,但真的是一個荒主,陳後主去世的時候,隋朝給他的諡號煬,跟後來隋煬帝楊廣那個煬一樣,煬是什麼意思,就是荒怠政務一天到晚吃喝玩樂,玩的,這是惡諡。

亡了國的陳後主,在陳朝滅亡十六年後,因疾善終,時年52歲,然而至死,他也沒能再回到建康,因為他曾經的都城建康,在陳朝滅亡之後,被隋軍夷為平地,南京城城內,如今只留下了大概三百多每平方米的南朝遺蹟。

胡阿祥:南京今天看不到多少陳朝的東西,但是這個看不到以後,反而一種叫虛景藏情,在陳朝這個33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的東西很多,歷史我們不一定要得像這個唐朝、漢朝、明朝、清朝那麼長,有的短的歷史,它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段把很多的東西反映出來,陳朝在這一點上,應該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典型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