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房與裝配式建築的一點觀察

農村建房與裝配式建築的一點觀察

長年在外打工,一直想給父母在老家翻建房子,心裡想了多次,也說過幾次,種種因緣,這兩天才定下來。春節期間,有拆掉舊房子,做成裝配式建築的想法,因此,在春節後聯繫了幾家,並趕到佛山一家公司實地瞭解裝配式建築的情況。最後,經過多方比較,還是走了老路,找了村裡的包工老闆來做。在傳統做法與裝配式建築之間,有一點觀察,特此分享,供參考。

農村建房與裝配式建築的一點觀察

先簡單說說,為什麼走回老路,沒有選擇裝配式建築。主要原因是綜合分析後,擔心:如果選擇裝配式建築,很多方面都會很被動。由於目前裝配式建築廠家都是以買賣合同或定做承攬合同的形式進行交易,而且是先付清全款,後發貨,不僅長途物流費用和到達以後的現場裝配費用要業主自己承擔,而且,運輸途中的風險和現場裝配的技術、人員、風險也要業主自己全部承擔,這種模式下,業主的風險不好控制。雖然,從價格來看,一座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裝配式建築的買賣價格和傳統建房的成本差不多,甚至價格、效能、花色規格還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但從業主的視角來看,雖然差不多的價格,但長途運輸的成本、風險,現場裝配的成本、風險,都屬於陌生、未知、無法掌控或有效參與的因素,尤其,當裝配式建築在村裡甚至縣域都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情況下,業主一戶的資源無法高效率低成本化解這些風險。比如,我從裝配式生產廠家,無法獲取家鄉附近的樣本資源信息,也在家鄉四處向同學打聽,無法獲取可以提供現場裝配施工團隊的資源信息,至於能否得到廠家承諾的技術支持、團隊支持和當地政府解決後顧之憂的幫助等,都無從得知。簡單的總結,就是當前的裝配式建築廠家給潛在消費者的印象是:停留在銷售出賣建材的階段,且是專用建材(因為是給業主量身定做)。一旦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不知道去找誰。這種模式距離農村建房的實際需求有較大差距。

裝配式建築在農村建房不是沒有市場,無論是從綜合成本、節能環保、提高土地利用率、美化人居環境,還是從提高村民生活、衛生水平、建設美麗家園、順應物聯潮流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優勢和拓展空間,但目前的模式,僅僅適合在農村從事建房的新銳力量。

在農村,不僅活躍著一批已經有一定影響力的老牌建房專業隊伍和老闆,也活躍著一批更加年輕的新銳力量,但隨著競爭的態勢,規模效應下,新銳力量的建房成本比較高,給業主的報價也就比較高。在沒有做較多瞭解之前,往往會以為質量承諾和擔保會更加影響業主的決策,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傳統建造過程是在業主的宅基地上公開進行的,一般情況下,業主都一直在場,偷工減料的空間比較小,且鄉村是熟人社會,無論是新銳還是老牌,都很注重口碑,七拐八拐不是親戚就是同學朋友,也比較少出現偷工減料。如果是業主不熟悉的材料或環節,包工的老闆要怎麼糊弄業主,也往往差不多,因為業主不是專業的,根本看不出來。用農村村民的話來說,你就是隔壁村的李老四,能跑到哪裡去,出了問題,就去你家找你。因此,在很多方面,新銳和老牌面對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價格。

農村建房與裝配式建築的一點觀察

因此,新銳與其與老牌在價格上競爭,不如尋找與裝配式建築廠家合作,以新的業務模式介入農村建房市場。利用自己的本土資源,施工隊伍、技術、風俗、習慣等優勢,與廠家合作,彌補廠家遠距離無法投送的資源。

20190408咸陽機場候機匆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