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登基以后,为何没有将被囚禁了14年之久的大哥放出?对此你怎么看?

用户67600538


雍正登基的时候,大阿哥胤禔已经被囚禁了14年。雍正在位期间,胤禔又被囚禁了12年。胤禔前后被囚禁了26年,刚进高墙的时候才37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去世的时候已经63岁了,在古代也算一个垂垂老者了。那么,雍正皇帝上台以后,为什么没有把胤禔放出来呢?

(雍正剧照)

照理说,雍正当时是应该把胤禔放出来的。

当初雍正表面上是并没有参与储位争夺的。争夺的人,主要是大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和太子胤礽等人。雍正当时是置身事外的,至少明里没有这样做。尽管暗中他通过对康熙尽孝,获得了康熙的认可。不过这是暗中做的事情,表面上,他并没有和其他阿哥有直接的冲突。

正因为雍正表面上并没有参与储位争夺,和其他阿哥,没有直接的冲突。因此,他上台以后,做出了一副和解的姿态,一副大团结的姿态。

比如,他加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让他和十三阿哥胤祥、马齐、隆科多一起总理政务。再比如,和他有直接争夺皇位冲突的十四阿哥胤禵,雍正把他召回来后,也并没有对他进行严厉打击,而是让他闭门读书。而且,还授予了他郡王的爵位。可以说,当时雍正是做出了一副和解姿态的。

既然雍正做出了和解的姿势,大团结的姿势,那么,他就应该把大阿哥胤禔放出来。那样的话,不是更能体现他的和解吗?为什么他不这样做呢?

(胤禔剧照)

我认为,雍正上台后,做出和解的姿势,其实是假的,是一种表象。他并没有想过要和解,而是准备严厉打击那些争夺过储位的阿哥们。

虽然当初他们并没有把他当成是真正的敌人,但是,由于他“意外”地获得了皇位(至少在阿哥们的心中,他获得皇位这事确实非常意外),因此,阿哥们在心里都很不满。只不过虽然不满,毕竟皇权森严,他们只是在心里嘀咕,或者私下里议论,但在行动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阿哥们的这种情况,雍正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当时做的,就是要把阿哥们的这种不满给激发出来,让他们在言语或者行为上有所表示,以便对他们进行严厉打击。

雍正的方法就是,提拔争夺皇位的头目胤禩,同时打击胤禩的那些党羽。比如,他以派遣王公赴军为名,把九阿哥胤禟派遣到西宁。胤禟不去,而是还四处说雍正这样做,是“凌逼众阿哥”。雍正就等着他不去,就等着他说那样的话。这样一来,雍正就理所当然地处罚他了。接着,雍正用同样的方法,处置了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当胤禩的党羽都被处置以后,雍正最后才处置胤禩。

(胤禩剧照)

既然雍正一开始就是蓄意要处置那些曾经争夺过储位的阿哥们,他怎么可能把胤禔放出来呢?

要知道,胤禔实在是一个比胤禩等人更可怕的对手。他的可怕,并不是说他的计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没什么计谋,做事很莽撞。但是此人手段非常歹毒,心思非常恶毒。

当时在和胤礽争夺储位的时候,他就说过想帮康熙杀掉胤礽,说过胤禩“将来必大贵”这样的话,而且还搞过用巫术害胤礽这样的事。

康熙当年已经看出,这个胤禔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囚禁了他14年,都没有把他放出来。而且康熙每次出去巡猎什么的,都还要加派人员对胤禔进行看管。害怕自己不在的时候,胤禔出来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

既然如此,雍正怎么可能还把胤禔放出来呢?放出来,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不放出来,没人说他雍正做得不对;放出来,胤禔一定会搞事。雍正当然会选择不放出来了。

至于雍正为何直到胤禔死都没有把他放出来。那是因为在雍正的整个执政期间,那么阿哥们虽然被打击,但是依然并不消停。所以,胤禔至死都没有获得好的时机。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对大阿哥胤禔的事也有描述。而且,剧中讲的原因跟历史上的事实也很相符。大阿哥犯的错,是康熙和雍正都不能饶恕的。

在康熙朝“九子夺嫡”中,兄弟们为了皇位相互争斗是正常的。但是,鲜有上升到“杀兄弑弟”的程度,也就大阿哥干出了如此丧尽天良的事。

历史上,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大阿哥不仅不替二弟求情,反而劝康熙杀了废太子胤礽!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禔对康熙说:“允礽所行卑污,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看似为父分忧,实则是蠢猪行为,竟然撺掇父亲杀了自己弟弟。可能,胤禔是怕太子再次复立,他想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胤禔如此不顾兄弟骨肉之情,肯定在皇子中犯了众怒。

更让康熙和雍正生气的是,胤禔竟然还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魇镇太子。

在《雍正王朝》中,魇镇太子的事实三阿哥在康熙第二次废太子当晚,当场揭发的。历史上,三阿哥是在第二年(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份才揭发的大阿哥。

“魇镇”说白了,就是诅咒太子。真是心肠歹毒!撺掇康熙诛杀太子,还算是有“为父分忧”的借口。可是,魇镇兄弟,就真的没有任何借口了。

康熙下渝旨:“胤禔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万一祸发,联在塞外,三日后始闻,何由制止?”

魇镇太子的事,完全展露出胤禔的心肠歹毒!如此歹毒之人,当然不能放出来了!

不过,清朝皇子犯了错一般都不会被处死,最多就是监禁起来。

两代皇帝对胤禔还算可以,胤禔在宗人府活的挺好,一直在“生孩子”。这26年的圈禁生涯里,他生了11个孩子。直到雍正十年,61岁的胤禔还生下了第十五子弘屯。(真是金枪不老,老当益壮。。。)可见,他在圈禁中的生活待遇还是可以的。

胤禔63岁死的,而皇帝雍正也在他死后第二年死了,死的时候才57岁。这也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坏人祸害一千年。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关于这件事要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说起,这应该是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惨烈的一次,也是康熙一生中最深以为憾的一件事。

参与九子夺嫡的有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二阿哥胤礽是康熙最喜爱的皇后舍赫里所生,康熙和舍赫里的感情非常好,可是她在生完二阿哥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康熙将才一岁半的胤礽立为了太子,康熙把对舍赫里的全部转移到了胤礽身上,对这个儿子从小精心培养,多加爱护。


有一次胤礽得了天花,康熙这个勤于朝政的皇帝,居然连国家大事都不管了,全部交给内阁大臣处理,自己日夜守在胤礽身边,直到他全部康复。胤礽病好后,康熙亲自前往太庙拜祭,感谢上天的眷顾。

康熙亲征葛尔丹的时候,任命胤礽为监国,让他全权负责朝中大事,等于把国家全部交给了他管理。康熙对其他几个儿子的待遇也不薄,给他们分封了爵位,还让他们管理一部分朝政,但是这样就使太子的权利受到了限制,他无法放开手脚做事,有时需要征得其他皇子的同意才可以,其他皇子对皇位也是有想法的。

康熙在他身上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自然是希望他以后能够担当大任,做一个好皇帝,可是胤礽后来的所作所为却令康熙非常失望,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最令康熙伤心的一件事要从自己有一次生病开始。

康熙29年,乌兰布通战争爆发,康熙出塞途中生病,命皇太子和皇三子来迎接他,可是太子胤礽见到康熙以后,对于父皇的病情不闻不问,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关心的样子,这让康熙很伤心。试想为人父母把孩子抚养长大,肯定希望孩子对自己能有回报,哪怕只是一句话也满足了。

胤礽也许因为从小受到的关爱太多,又没有母亲的教导,他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所欠缺。康熙虽然非常宠爱太子,可是因为朝政太忙,有许多事情他也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太子的教育上可能会有一些欠缺。

康熙和太子之间一旦产生了隔阂,就给其他想做皇帝的皇子们有了可乘之机。

首先康熙的大儿子胤禔开始出手,他是康熙的长子,这就涉及到长子和嫡子的关系。

所谓皇长子是皇帝最大的儿子,而嫡子是皇后所生,如果长子和嫡子属于同一个人那便是嫡长子。古代接替皇位的要么是嫡子要么是长子,如果属于同一个人那基本上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

偏偏康熙的儿子众多,这嫡长子并没有属于同一个人。其他的几位皇子又对皇位有觊觎之心,当矛盾表现出来的时候,皇长子的希望似乎更大一些。

胤禔的母亲是惠妃,并不怎么受康熙的宠爱,但是她的哥哥非常厉害,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明珠。明珠是康熙的重臣,在朝廷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有了明珠的支撑,胤禔觉得自己胜算就更大了。

说起来这个胤禔也是能征善战的,康熙亲征葛尔丹的时候还把他带在身边,这让他觉得自己更加了不起。但是他这个人心胸狭隘,不顾亲情,让康熙非常不喜欢。

在征伐葛尔丹的时候,他擅自做主张,不幸被葛尔丹俘虏,后来是他的妹妹蓝琪儿公主将她救了出来。蓝琪儿是康熙最喜爱的女儿,把她嫁给葛尔丹也是万不得已,但是葛尔丹对蓝琪儿非常疼爱,所以就算蓝琪儿私自放了她的哥哥,葛尔丹也没有对她多加惩罚。

照理说胤禔应该对蓝琪儿感恩戴德才对,可是后来在与葛尔丹的战争中,葛尔丹被打败,胤禔将葛尔丹的头砍下来,连个全尸都没有给他留,这让蓝琪儿非常伤心,也使康熙非常气愤。

他还拿着葛尔丹的人头到康熙面前邀功,可想而知康熙会是多么厌恶。蓝琪儿也是其他几个哥哥喜爱的妹妹,大阿哥如此不顾兄妹之情,想必其他皇子对他也是心怀不满的,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愚蠢。

胤禔非常迷信,喜欢使用巫术,他迷信喇嘛。后来太子胤礽突然开始发失心疯,让宫中所有人都惶恐不已。康熙也不知道这个儿子到底是怎么了,只是以为他犯了错,自己对他惩罚过重,导致他心智失常,于是便把他关了起来,并让大皇子来看管他。

胤禔以为自己当皇帝的机会来临了,上蹿下跳,甚至还当着康熙的面说要替他杀了太子,还让康熙以为他是在为父皇着想。

康熙是多么英明的一个人,怎能看不出他的小心思,只是没想到他竟如此恶毒,为了当上皇帝,不惜杀死自己的弟弟。以为杀了太子,作为皇长子他就能当上皇帝了,这让康熙非常寒心。

帝王之家的亲情虽然冷漠,但是康熙他毕竟是一位父亲,太子还是他从小一手带大的,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就算是万不得已废了太子,他肯定也没有杀他的想法,废了太子不代表他从此不是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他的心也在滴血。

可见大阿哥是多么愚蠢,完全不是当皇帝的料,他还蠢到在康熙面前提出要杀了太子,这完全激怒了康熙,所以便将他软禁起来,一关就是14年。

九子夺嫡最终于以四阿哥胜出而结束,四阿哥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经过了这么惨烈的战斗,他当上皇帝后肯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何处置这些兄弟也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大阿哥被康熙关起来之后,已经远离了争夺皇位的中心,据说他只能躲起来生孩子。雍正当上皇帝以后,大臣们曾经上书请求把大阿哥放出来,可是被雍正否决了,仍然继续将他软禁,又关押了十二年。雍正之所以不愿意把大哥放出来,应该也是看到了他为人太过恶毒愚蠢,对他非常厌恶吧。


可以说大阿哥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囚禁中度过,这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作为一个人不应该罔顾亲情,也不应该蠢到去够自己够不到的东西,如果他能够稍微聪明一点,认清形势,作为皇长子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

可是人性如此,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权利又是那么有吸引力的一样东西,可以让人弑父杀兄不遗余力的去争夺,其实说来说去还都是人的私心造成的,如果做人能够豁达一点,不过于看重名利,应该活得会更轻松吧。(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小焱论史


康熙的大阿哥胤禔,在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被康熙下旨“永远圈禁”,至此开始了自己圈禁人生。

雍正帝,也就是“九子夺嫡”的四阿哥胤禛继位以后,如果将他的大哥放出来属于意外惊喜,而不放出来也是合情合理。

大阿哥胤禔在康熙朝时期被圈禁,而且是康熙亲自下旨圈禁的,雍正不放他大哥出来完全是遵照他老爹康熙的旨意,属于遵照祖训来处理,这是非常有力也是最和逻辑的理由和解释,而这个理由也会得到满朝臣工和天下人的认同。而这也为找一个放他出来的理由和借口,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即便是可以放他出来,如何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朝廷,地位、爵位如何,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大阿哥以长兄身份自居,干扰朝政又要如何处理,毕竟雍正此时还有几个反对党的弟弟没有处理,不会贸然给自己增加麻烦。

所以,雍正不放大阿哥出来,有着充分理由和考虑,同时,作为被圈禁的大阿哥,并没有像其他兄弟一样被圈禁而死,而是延续了康熙朝的标准,生活无忧,属于寿终正寝,并且子女满堂,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雍亲王府


清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逝世。评定康熙皇帝的一生,当真是十分精彩,比方说平定三藩之乱、铲除鳌拜等等。康熙皇帝逝世之后,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禛的年号就是雍正,雍正皇帝在清朝的历史上颇具争议。为什么呢?因为雍正在登基以后,有官员恳求放了几位被关押的的皇子,比方皇长子胤禔、废太子胤礽等等。但是雍正皇帝并没有赞同,而且勃然大怒。那么,雍正为什么连自己的大哥胤禔都不愿意释放呢?

胤禔是康熙皇帝的长子,在中国古代社会,长子和嫡子的优势很大。假如是嫡长子,那么基本上没有其他皇子什么事了。但胤禔仅仅是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妃子。老二胤礽的母亲是皇后赫舍里,属于标准的嫡子。康熙与皇后的感情十分好,在赫舍里逝世之后,康熙皇帝册封1岁半的胤礽为皇太子。随着皇子们逐渐长大,大家对皇位的觊觎越来越重了。尤其是长子胤禔,假如扳倒了胤礽,那么他最有可能会继承皇位。

胤禔十分的迷信,居然相信巫术,而且还用巫术来诅咒太子胤礽。在皇宫之中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老三胤祉得知。胤祉没有立即揭露他的大哥,他在等候时机,预备做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康熙47年,太子胤礽由于一系列的问题,最后被康熙皇帝废了太子之位。胤禔以为他的时机来了,开始鼓动康熙杀掉胤礽,并且表示可以代劳。康熙皇帝固然生胤礽的气,但丝毫没有杀亲生儿子的想法。

听到其他儿子这样的言论之后,康熙皇帝勃然大怒。此时,老三胤祉发起了致命一击,告发了胤禔用巫术诅咒太子的事情。康熙皇帝当然愈加气愤,最后将胤禔圈入高墙。除了太子胤礽之外,在抢夺皇位的阿哥中,大哥胤禔是最早倒下的一个。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逝世,雍亲王胤禛继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当时,有官员建议把圈进高墙的胤禔和胤礽放出来。但是,雍正皇帝立即表示回绝,而且表示没有任何协商的余地。

事实上雍正有自己的想法,在登基的初期,雍正的皇位并不稳定。老八集团在京城搅风搅雨,老十四在西北地区虎视眈眈。这些就够雍正头疼的了,假如再把胤禔、胤礽等人放出来。一旦几大实力互相结合,雍正的皇位有可能会发生动摇。为了保住皇位,雍正拒绝大臣的提议,坚决不释放被圈进的哥哥。到了在位的后期,连老八、老九和老十四都曾经圈进,雍正根本没有放出大哥的理由。在雍正逝世的前一年,胤禔逝世。

公元1735年,做了13年皇帝的雍正逝世,随后,乾隆皇帝继位。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初,对那些叔叔伯伯们进行昭雪。比如二伯胤礽、八叔胤祀、九叔胤禟、十四叔胤禵都被昭雪,唯独大伯胤禔没有被昭雪,乾隆皇帝最崇敬他的爷爷康熙皇帝。既然是康熙皇帝下令圈进胤禔,而且废了他的爵位,乾隆皇帝当然也不好意思为胤禔平反。所以,胤禔一脉从来没有被昭雪。胤禔的后代再也没有进入中枢,而且还被边缘化。唉,时也命也,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禾子大人说历史


太子吗?是二哥吧!


赶山郎


有很多问题很蠢,回答就是反问:为什么要把大哥放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