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和迅哥儿学习育儿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他们只能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之后,也做不了人。”这是出自于鲁迅的《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中的一句话,之所以会突然想到这句话,是因为最近一部很火的电影——《何以为家》。在这部电影中,赞恩向法官控诉他的父母生了他,却不养他,其实这不单单是黎巴嫩这个国家的社会弊端,在鲁迅当时的时代下,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读鲁迅:和迅哥儿学习育儿

人们常会说,三岁定八十,如果我们看一个小孩三岁时候是什么状态?那他等到成年,乃至他八十岁将要去世的时候,他依旧保持的是这个状态。鲁迅也曾经写过《现在我们怎么做父亲?》。这其实讨论的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穷人的孩子每天邋里邋遢的在街上游逛,富人的孩子则是娇生惯养,成为了一个个纨绔子弟,虽然这样看来他们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他们终将踏入社会,在他们踏入社会的时候,他们便成了他们的父亲,同他们的父亲一模一样,有的甚至都不如。

读鲁迅:和迅哥儿学习育儿

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一个很火的名词——“原生家庭”,这个词我听过很多遍,在一个孩子跳楼自杀的时候听过,在北大弑母案出现的时候听过,在综艺的相亲节目中也听过,甚至在谈婚论嫁的朋友口里也听过,于是我便去查阅了一些资料,到底什么是原生家庭?现在我知道了,其实它所强调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无论是压迫的,还是开放的,当触动到某一个点的时候,都会被认为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是错误的,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在多部电视剧里面都给出了我们答案,最近,一段时间很火的家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她就是受原生家庭压迫很严重的女性,她有着一股狠劲儿,她想要让自己成才。即便是在父母的打压下,她都一直在坚持,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她成了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中过的最好的那一个。那么,在这里,苏明玉告诉我们的是,只有不断的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够去摆脱那种命运的轮回。在《何以为家》中同样也给出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要让自己有目的的去努力,即便是你的敌人是父母,我们也要勇敢的去面对,勇敢的对着他们说“不!”。

那么,大家对于鲁迅的这句话有什么理解?欢迎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