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縣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新顏值”

黃岡新聞網(通訊員 毛紅平)6日,筆者在紅安縣瞭解到,該縣截止5月5日共拆除危舊房18052間,其中拆危拆舊力度最大的鄉鎮為城關鎮(3633間);全縣共接受社會捐贈1876.5萬元。這是該縣突出綠色循環引領、生態宜居示範,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發力點,不斷提升農村環境新顏值的又一喜人成果。

“把脈”鄉村 增綠扮靚 提升“新顏值”。該縣城關鎮將人居環境整治與“四邊四化”行動、美麗鄉村建設系統推進。緊扣“美”的主題,在“增綠”上攻堅,集中購買爬山虎綠花藤,對山體進行復綠;集中購買花籽,在路邊、壪邊、山邊、村部邊,宜種則種、宜綠則綠,建設美麗村莊。華家河鎮圍繞工作推進落實,建立“一把手”牽頭負責制、會議會商制,檢查督辦制,要求各責任單位和各責任人下沉村組走訪調查,把拆危拆舊、人居環境整治、“四邊四化”行動等方面的基數摸清楚,同時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細化推進措施,確保情況精準、措施精準、效果精準。城關鎮建中村盧家坳壪,結合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項目,新建集中汙水收集管網350米,大型汙水處理池2處,徹底解決了全壪59戶群眾的生活汙水排放問題,戶平投資僅4000元,為農村生活汙水集中管網處理探索了可行模式。

社會捐款 能人捐贈 整治“新環境”。城關鎮、上新集鎮、二程鎮、七里坪鎮部分村組通過多種途徑籌措資金,保證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進。激發群眾捐。城關鎮梅潮村以自然壪為單位,通過成立村民理事會,主打“鄉情牌”,每年正月初一召開團拜會,發動本壪群眾現場募捐,資金統一由理事會管理,主要投入村莊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理事會在每年團拜會上通報上一年資金使用情況、下一年項目規劃情況,同時開展新一年募捐。發動能人捐。上新集鎮龍井衝村能人劉盛祝在鎮黨委多次邀請下,放棄個人在外打拼的事業回村“兩委”任職,個人捐資近30萬元,修路、引水、安路燈,帶領鄉親建設美麗鄉村。二程鎮關王寨村王家田壪的陳宜生、徐紹松、陳德生等幾個老闆在村委會的發起下,捐資20餘萬元設立“精神文明建設基金會”,主要用於改善全壪人居環境。創新載體捐。城關鎮梅潮村在發動群眾募捐資金時,創新募捐載體,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體便利、快捷、易於傳播、影響大等特點,建立村、壪微信群,最大限度聚集起群眾力量。目前全村7個自然灣,壪壪建有微信群,連續2年共捐資40多萬元,30-40歲年輕人成為募捐主力軍。爭取單位捐。七里坪鎮七家畈村連續3年爭取駐點幫扶單位縣菸草公司投入60多萬元拆除危舊房200餘間,並對村組道路進行了全面硬化。二程鎮王家衝村曾是縣重點貧困村,該村爭取駐點幫扶單位縣人武部支持,幫助引進發展種植金果50畝,並爭取到省軍區每年對口援助資金30萬元,投入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大為改觀。

幹部帶頭 能人先拆 再現“新傳奇”。城關鎮的易楊家村、小豐山村,杏花鄉的百羅村、王祥畈村積累的一些有益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借鑑。村組幹部帶頭拆。城關鎮易楊家村的拆危拆舊工作早在2017年5月就開始,當時就陷入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相互推託、躊躇觀望的尷尬局面。工作該如何啟動是擺在村幹部面前的一道難關。“當時開了很多會,到底從哪裡開始(拆)?最後我決定先從自己家開始。”村支部書記謝友明首先表態,並帶頭拆除了自家的3件舊房,書記家拆完村幹部帶頭拆、村幹部拆完組隊長帶頭拆,一下子帶動全壪農戶拆除危舊房30多間,為後續工作打開了局面。在外能人首先拆。杏花鄉百羅村通過電話聯繫在外工作和經商能人,講清縣裡人居環境整治精神和壪的拆危拆舊情況,爭取他們的支持,很多人不講價錢,不講條件,委託兄弟姐妹、左鄰右舍或村組幹部迅速拆,在全村起到帶頭作用。以房換房加快拆。王祥畈村在推進拆危拆舊過程中,有四戶困難戶由於沒有建新房,過度房暫時也沒建好,思想上有顧慮,村幹部沒有搞“一刀切”,而是先拆其它舊房,最後通過以房易房的方式——用規劃拆除區域外條件相對較好的房屋與他們置換,確保拆除地塊的整體性,為他們安排臨時住所,順利實現整體拆除的目標。發動鄉鄰幫忙拆。城關鎮小豐山村在拆危拆舊過程中,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針對需要搬家的困難戶和人手不夠的戶主,村“兩委”組織村裡的黨員幹部、左鄰右舍幫助搬家、安排住處,讓被拆戶切實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和淳樸的鄉土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