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时被自己父母打骂过的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很容易打骂自己的孩子吗?

老左心理工作室


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被打的遭遇。父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即使我是一个女孩,也依然被打的屁股开花。随着年岁渐长,打骂的经历已经模糊,但是那种无助感却一直在我内心深处。

而我的先生与我不同,在他记忆里没有被家长打这回事。婚前,他曾跟我说,以后我们有了孩子,一定不能打他。因为家公就是这么教育他的。先生的爷爷是一个木匠,经常很凶悍地拿着木尺打自己儿子。于是家公就立誓,有了孩子绝不打骂,并且要后辈都牢记这点。

有时候我会想,那些小时候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会继承棍棒传统,还是反其道而行?

童年经历对于个体的身心发育影响深远。这是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对这点深有体会。因此,我对教育充满了焦虑。最近,我的焦虑感在看完《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后得到了缓解,之前困扰我的很多问题也在书中看到了答案。书中讲到,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你的育儿方式,你可能会复制父母对待你的糟糕的养育方法,当然也可以选择改变,通过反思,去形成正确的教养方法,不让你的孩子重蹈覆辙。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教好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完美无缺。为人父母赐予了我们机会,让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重新解读自己。孩子并不是这个过程唯一的受益者。”

《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的主要作者是丹尼尔·西格尔。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脑与神经科学。他在脑科学、心理治疗、儿童教养等领域颇有研究,出版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教养三部曲”《第七感》、《由内而外的教养》、《全脑教养法》。另外一位作者玛丽·哈策尔,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儿童早期教育及心理学硕士,儿童发展专家,致力于家长及教师培训和教育工作三十余年。所以《由内而外的教养》这本书结合了脑科学、神经科学、人际关系学以及儿童心理学,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的儿童教养方法,有强大的理论依据,也有很强的操作性。

《由内而外的教养》还有一个小标题,叫做“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所以这是一本讲述“育儿先育己”的书。这个观点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育儿先育己”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作者告诉我们,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经历能够塑造我们的思想。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由内而外的教养》从脑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大脑成长的机制。

大脑中有200亿个神经元,而每一个神经元大约与一万个神经元相联结。这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大脑的发育就是神经元的生长和神经联结的改变过程。所以,简单来说,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就像一把剪刀,不断修剪大脑神经元网络,从而编织出了每个人独有的信息处理网,思维、情绪由此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记忆模式。

《由内而外的教养》指出大脑可以对经历产生反应,创造出新的神经联结。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有两种主要形式: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顾名思义,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它影响的是情绪,行为反应,认知观点,还有一些特定的身体感觉。而外显记忆一般在一岁后才能形成。它包括事实记忆和情景记忆。所以很多人回忆不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事情,那是因为外显记忆还不够成熟。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童年经历如何对我们造成影响。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由内而外的教养》给我们阐述了三个非常实用的内容:如何与孩子良好沟通?怎么理解“安全感”?如何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1、如何与孩子良好沟通?

有人说,无名火一上来我就控制不住自己,打完孩子又陷入自责和后悔。有时候,我也会陷入这样的怪圈。《由内而外的教养》指出,情绪在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沟通提出了几点原则:

首先,是包容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这包括分享和强调孩子的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负面情绪,与孩子形成共鸣,让孩子感觉到尊重和理解。

比如,孩子在草坪里捉了一些五彩斑斓的甲虫,他兴奋地把装满虫子的瓶子给妈妈看,妈妈却毫不客气地告诉他,必须把虫子丢到门外去。孩子本来想和妈妈分享他的发现和喜悦,但是妈妈的反应告诉他,这并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他因此而感到困惑,母子俩失去了一次情感交流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新发现给孩子带来了兴奋和喜悦,妈妈首先应该和孩子分享这种积极的情感,先肯定这一点,然后再和孩子谈论其他的问题。

同时,应该注意情绪的调和,简单说就是情感的共鸣。为了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父母往往会对孩子做出一些评价。这个评价应该与孩子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经历相一致

《由内而外的教养》举了一个例子:小女孩萨拉是个谨慎胆小的孩子,有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走过了操场上的一座独木桥,当萨拉走下桥的时候,老师激动地喊,哦,萨拉,你做的非常好!你是最棒的!萨拉害羞地看着老师,接下去的几周时间,她再也没有尝试过走独木桥。

由此,我联想到一个理论:对孩子的表扬应该具体化,而不是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之前一直不是很理解,直到看到《由内而外的教养》举的这个例子,我终于明白了。表扬具体化的意思就是应该符合孩子的当下的心理和他的经历,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还有,沟通过程中,要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良情绪有两种来源,一是我们早年生活带来的心理防御,另外就是我们内在的不良情绪,这些都会唤起孩子的情绪防御状态,造成心理隔阂。就是说有时候我们感到不爽,并不是因为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本身不爽。或许因为童年的经历,让我们面对相似情况的时候感到不爽,或许是因为当时刚经历了什么糟糕的事情,让我们非常不爽。不管怎样,很有可能会把这种不爽的情绪发泄给孩子,这阻碍了我们和孩子的正常沟通,所以认清自我的情绪非常重要。

2、怎么理解“安全感”?

对于“安全感”这个词,我们一定不陌生,很多育儿书籍都会提到“安全感”,及其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那么安全感从何而来呢?

《由内而外的教养》指出,安全感来自孩子的依恋模式。如果孩子在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中能够一直感受到与父母心理上的适时交流,孩子的安全感就能够建立。早期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沟通模式形成了孩子不同类型的依恋。还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

作者把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模式是容易感受到孩子的情感,能够理解孩子的需求,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比如小婴儿哭泣,妈妈给他喂奶的过程。妈妈感受到了孩子不高兴的信号——哭泣,准确地理解了信号的含义——因为饿了,并及时做出了回应——给孩子喂奶。在本次经历以及今后的亲子交流中,孩子能感受到大人对他的理解和尊重,并得到了准确的回应,孩子因此充满了信心。他明白,如果我能良好沟通,那么就能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样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就形成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安全感”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感知情绪,了解需求,及时回应,是良好沟通的要点。《由内而外的的教养》指出:“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和沟通,是育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所有健康的依恋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父母和孩子都具向对方发出信号并接收对方信号的能力。”

3、如何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沟通中难免会遇到分歧、误会。《由内而外的教养》的把沟通过程中发生的争吵及其他冲突称为破裂。破裂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良性破裂,一种是恶性破裂。关系的重建叫做修复,《由内而外的教养》指出修复破裂的几个要点:避免误解、及时设限、主动修复和解释感受。

书中提到的几个例子颇有代表性。比如,如果你希望独处,而孩子希望你陪他讲故事,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告诉孩子,“我现在需要自己呆一会,但是十分钟后我可以给你讲故事了。”避免误解,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否定。

再比如,和哭闹的孩子说:“我知道你想吃冰淇淋,但是马上要吃晚饭了,要不我们吃完晚饭再吃吧”,比单纯的一句“不行,现在不可以吃!”要好很多。设限是尊重自己和孩子的方式,在发脾气前设限效果会更好。这就是及时设限的用处。

《由内而外的教养》还有两个小栏目值得关注,一个是每个章节后面的“科学聚焦”,从脑科学、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论证之前阐述的理论。另外一个是“反思练习”,书中提供了控制情绪、回顾童年、寻根朔源的一些自测题,有助于我们的自我认知。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自我认识的整合是永无止境的挑战,学会成长和改变,是我们将挑战化为发现之旅的来源。”“我们永远都有成长和改变的机会。”是的,我们可以选择,选择保护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经历过的无助和恐惧就在我们这里结束。《由内而外的教养》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育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可以实现自我的成长。



绿色儿童动画


❤❤❤这个我还没有经历过额,不过根据我的教育思想的话我是不会打孩纸的,因为那样会给孩纸心灵制造创伤,一辈子都抹不掉的,而且还对家长留下不和谐印象。我经历过我知道。其实反过来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打孩纸哪方面做的不好,对于这个问题自己平时怎么教育孩子的,是嘴皮上说说而已,还是认真贯彻的落实。导致陋习屡教不改。

🎉🎉🎉打个比方:孩纸喜欢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想很多父母就会说:

1.你要把作业做完了再去玩,

2.你玩可以但要先把作业做完,

3.我不管你怎么玩但是你要把作业做完,

4.要劳逸结合玩了一会就该写作业了,

5.或者有的父母干脆说玩吧小孩纸就应该玩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

我列举的都是家长嘴皮上说说而已的例子,这样对于孩纸自控力强的或者听话的管用,对于那些性格倔强的可能就不管用了,结果导致矛盾产生:我的话你现在都不听了是不?是跟我写作业?是跟我读书?……后面就开始教训了。这样一下子打破原来高兴的气氛转为安静带点忧伤,孩纸心里落差太大碍于权威只好就从。这样一来家长、孩纸都不高兴。

🌹🌹🌹如果家长换一个思维去做:

1.圆圆,玩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该写作业了,等写完了再玩好不好?

2.小棉袄,你玩的很开心嘛,今天你是不是还有作业没做呢?希望你写作业的时候也能像玩的时候一样开心喏。

3.捣蛋鬼,你今天作业写了没有?没有的话赶紧去写,作业写的好明天奖励你一顿大餐,写的不好的话不仅要重写还要搞一天的卫生哦。

4.宇航,今天老爸有空陪你一起做作业怎么样?哪里不懂的我们一起讨论谈论。

5.最高境界就是这样的:老妈我该写作业了,等一下再看电视或者老妈你先跟我留着我写完作业再来吃……

🌻🌻🌻我想早就有人看不下去了了,认为我写的太不现实,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家对比一下有没有发现除了家庭条件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方式不一样。

💐💐💐分析对对比一下:

前者,让孩纸被迫去写作业,情绪低落。

后者,跟孩纸融为一体引导孩子意识到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动的写作业。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的。

例如:1.像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就可能做不到了,父母为了家庭要去外面打工养家糊口,要是在家带孩纸的话可能生活就是个问题。

2.还有的家庭条件允许但是就是教育方式不一样导致的了,父母认为读书没什么用所以小时候一直不管,任其发展到不可收拾了就开始用老一套。

3.最好的就是后面一种,家庭条件好,父母思想教育也先进,从小就鼓励,引导孩子去做。慢慢的习惯养成了基本上就不用管教了。这点我们都是知道的,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可能要一个月,一年,两年……但是一个不良习惯养成只要一瞬间。比如:每天晚上刷牙,吃早饭收拾餐桌,每天打扫卫生……

🌝🌞🌚有些事情我们都向往着往好处发展,我相信每个父母都不愿意打骂自己的孩纸都是被逼无奈气不过,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但是生活总是在变化。不可能朝着我们设定的方向发展,所以只有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给我们孩纸最好的,希望他们最大限度的利用价值。

最后,真心地祝福每个家庭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阳光城北花已开



AmaDai


我个人觉得从小被父母打骂长大了对自己孩子有这样的,是不对的。我谈一下自己看法,我从小父母死的早,我是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带大的。孩子小不懂事很正常的。中国一般家庭大部分都是打骂孩子一顿。我不一样的。我小时候特别倔强的。可没有少受奶奶爷爷打骂当时特别恨他们。我爷爷奶奶都是种地出生,不知道为啥我从小不爱种地。立记学习技术走出大山,老是和家里吵闹。计从有我丫头以后我个性就慢慢变了。不能用老人办法去打骂孩子。城市和农村环境不一样,人慢慢会变的孩子犯错一定找原因为啥要犯错,用正确方式教育孩子走上正路,千万别用打骂孩子方法教育孩子,不信你试试会试的起反的。


苏氏推拿007


说句实在话,我几乎没打过孩子,虽然我小的时候经常被爸妈揍。

大儿子小的时候,我打过他一次,是因为他偷偷拿了一点儿钱,现在想来,这种事情根本不能怪孩子,原因是我没给他零花钱啊,这是做父母的失职。

三十五岁的时候,我有了第二个儿子,虽然不娇惯他,但是因为爱他疼他,即使他犯个小错也不舍的打,也没必要打,因为我允许孩子犯错,不断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成长,偶尔犯点错我也会先找找是不是我们家长哪些地方没做利索造成的。当然,我自认为言传身教的还将就事儿,他也没犯过比较严重的错。

是否需要打骂孩子,一个是家长的脾气原因,另一个是孩子性格原因,还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关。无论哪种原因,我认为有些孩子屡次犯一些同样的不该被原谅的错的话,适当敲打一下也不为过。

昨天,我回答了一个问答题,说是孩子经常性的主动打人,然后我就认为这孩子欠揍。为甚欠揍?屡次犯同一个“打人”的错误呀,试想一下,既然问这个问题,就是这家长很茫然,估计就是那种文化层次比较高一点,习惯用理性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我的答案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孩子主动打别人,还是经常性的,你就打打他试试,疼不?舒服不?至于,这位提问题的朋友小时候是否被打过,被打过多少次,我无从知晓。

再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没读几天书,脾气也比较烈,他家俩儿子性格都随他,性格开朗,皮得很,一不合适了,鸡毛掸子甚至皮鞋都能当武器,“啪啪”的折腾一阵子,孩子一边哭着一边嘟囔着“谢谢啊”,他爸哭笑不得后,该干嘛干嘛去了,但他俩孩子综合素质都比较优秀。我曾问过他,小时候是不是经常挨打,他说,“咱们这个年龄的人,没挨揍的能有几个?”

所以说,打孩子与自己是否小时候经常被打没有逻辑关系。

顺便延伸一下,现代人文化层次普遍高了,大都懂得对孩子“动武”是一种不合情理不合孩子心理甚至于不合法律规范的行为,通常用比较温和而理性的方式,这不是不好,而是因为相对于那些教育专家、心理学家来说,咱们在育儿方面毕竟达不到那种要求,半瓶醋似的啰嗦半天,孩子也不一定懂你的道理,再说了,百人百性百脾气儿,你怎么知道那些大理论就适合你家孩子啊?真若需要,活动活动您的筋骨亦是可行的哈。



火星星主


我父母4字头生人,从小没打过我,普通人家的宠,宠在允许我,学习上不为难我,就是自己能抓紧但开悟迟,打小不是尖子生,还能过得开心,宠我吧,但是我会打我小孩的,第一我妈那时候会说我,第二被外人说过二次,但也就普通人家的打,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阵仗反正是把周围人都吓到了,人说咦你怎么这样是不是跟你离婚有关系?非也,因为我是单亲妈妈,明白自己余地不大,得跟上大部队,舍不得难道放给外人去教育?她倒不会害别人,反而很多比她小的会来惹她,一点没遗传我的噶嘣脆,我得教她点狠的,第二,我除了是妈妈,我还是教练,打与不打二个观点的书我都买来看过,结合我自己的想法,我把自己训练成教练,理性长远有弹性韧性,钱少啊,不得自己成全面型选手啊,省钱呀,我最后扪心自问过,如果非单亲妈妈,我会不会打,我告诉自己,打一样会打,只要出现需要打的情况下,我厉害就在于,单亲确实负担重,心情可能好嘛,但是对孩子的部分,我始终能控制,所以,我非常欣慰在过去的日子里,该做的我都做了,顶着被人说啃老回娘家,避开会与他冲突的环境,学习上比较特别,幼儿园仅去了半年就没再去,我自己教,双休选择一些去上培训课,比如美术,我选的一家美术馆,一对一,也就一个半月,我就不要上了,方式我全会了,没必要上了,老师的货,哪一天学到,给我们的,都是我模仿得来的,到大班的年纪,我们在游乐场玩,遇见过考上私立的、上部队幼儿园的等等等等,结果是她的主动性创造性情绪的平和性,都挺顺利,唯独,去参加某著名机构的面试,少数里的少数,没过,对了,我大部分时候是不打的,只有在她特别拧巴的时候我会打,像她成绩不好之类的,我从来不打,说都不说,因为外面的标准,也并非我的标准,在我看来,都属于拔苗助长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上到这个平台的,所以,不说她,她哪里显弱了,我就给辅导一下,总结来说,她比较闲,我特别忙,忙着筛选机构,忙着备课,所以,我占用她时间特别短,也效率比较高,当然,都是上到累的补习班我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我这性子,在外面实在不好弄,太挑,没几个符合我要求的,有时看看机构不错,老师也看好,结果还有变数,等等等等的,现在我明白了,想得再好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弹性,唉,见多了就见怪不怪了,其实我要求也不高,需要对方真诚纯粹实在一点,现在的销售手段,真是高明。


AliceQY


看到这个问题,心头一紧,一种酸涩涌上来。我的童年是快乐美好被宠爱的!因为我出了满月就被二姨养着,一直到10岁才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我性格里所有恬静温和乖巧懂事的一面都是被二姨熏陶养育的!

10岁之后的我,不被父母理解和疼爱!我变得敏感。他们对待我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虽然从没有打过我!但是语言暴力带给我的伤害!是我一生无法言说和摆脱的阴影!爸爸是当过兵的人,一切行动都是军事化的他说一,我们必须无条件遵从。妈妈没有上过学,刀子嘴豆腐心,为了生活常常斤斤计较……他们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他们完全不考虑我的感受,一味的想要我优秀,想要我完全遵从他们的条件……我的性格,我的做事风格,我对待孩子的方式完全是我爸妈对我的那一套,我知道那样不对,不好,但是我不由得就做出来说出来伤害孩子的话了……我常常静下来的时候会忏悔,不该以爱之名伤害孩子!我也时常自我疗伤……看来,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我不断的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不断的忏悔,就是不想重蹈覆辙得上海孩子!爱孩子吧!用心爱孩子!别让他感受我们曾经刻骨铭心的痛……不要让他感受什么是“最好的关系,却没有最好的爱”……



暖夏1225


这个不一定的,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小时候即使被打了,也不至于心理不健康了吧,要把自己的经历再在自己孩子身上走一遍?

我从小没有被打过,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甚至爸爸妈妈都有些宠着我。

如今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孩,有时候孩子不听话还是忍不住会打她,(打手或者打屁股)我以前的性格还算温柔的,自从有了小孩以后脾气就变得很暴躁,总是动不动就生气,但是小孩没做错事我也不会骂她打她。好的时候就是抱着她亲个不停,会一直陪着她玩。😂😂


爱you橙子汁


会吧。好像还有一篇专门分析这种心理的文章。就是说小时候父母经常打骂的孩子,或者父母尝尝通过语言贬低,攻击过的孩子,成年后性格,脾气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失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情绪容易激动,而出现打孩子,骂孩子的事情。

我小时候,大概那个时候都父母都觉得打骂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而且快捷有效。我就被我妈打过,没考到她要求的分数,打了再说,跟同学出去看电影回来晚了,打来再说,早上没有起来读书,上来就是一顿骂。所以,我的童年到上大学前,一直是很痛苦,很黑暗的一段经历,初中开始叛逆,她前面刚打过,我后面就敢逃课。她越是打骂的越凶,我反抗的就越厉害。

现在我也有自己的孩子了,当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学习上的,学校里的,我时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像我妈那样,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但是,有时候跟孩子发脾气,事后想想,发现我其实真的是跟我妈越来越像了。

真的是情绪容易失控。当然真的是情绪容易失控。当然,我这种情况也只是特例。


天天天使1


你好,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挨打过,可以说有一个很美好的童年,从记事起,爸爸妈妈都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但是现在我对我的儿子经常大吼大叫,有的时候实在不听话了就拿衣架揍他,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一个小屁孩而已至于让自己下狠手吗?我经常做自我反省,告诉自己以后不能这样对儿子这么凶了,可是一到他调皮的时候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跟我一样的?有的时候我在想,也许是我文化不高,导致我遇到事情不会去想该怎么说,就知道使用暴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