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經濟持續向好,他們是這麼看的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改革,是推動遼寧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穩步邁進的動力之源,也是遼寧經濟持續向好的關鍵一招。

遼寧經濟持續向好,他們是這麼看的

體制機制改革釋放活力

“近年來,遼寧經濟運行遇到了很多困難與挑戰。在嚴峻考驗面前,省委、省政府以堅定的信心、堅強的決心,推進改革、深化改革,涉險灘、破堅冰,除頑瘴、克痼疾,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改革任務。”省政府參事喬軍說,面對“最難啃的硬骨頭”,我省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國企改革、黨政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許多都是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這充分體現了決策者的勇氣與擔當。我省之所以能實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國有企業重現生機、縣域一般預算收入持續增長,都源於體制機制釋放出的活力與動力。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民間投資增長17.3%,新開工開建項目投資額增長74.4%,實實在在的數據背後,離不開我省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做出的持續努力。

”遼寧社科院產業研究所所長張天維對記者表示,營商環境有四個維度,不論是提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還是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都必須踐行“改革”二字。

大刀闊斧機構改革

在省信息中心研究員姜健力看來,我省經濟走出低谷,跟上全國步伐,與全省深化改革,尤其是去年開始的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密不可分。他認為,去年進行的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公益性事業單位集中優化整合、行政類事業單位政事分開等改革,使一些部門存在的職能交叉、權責脫節等與遼寧振興發展緊迫性極不匹配的現象,得到有效改變,“這場觸及既得利益深處的機構改革,抓住轉變職能和優化職責這個關鍵,也促進了其他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項改革相互促進,協同推進,形成總體效應,激發出我省經濟發展的新活力”。

迎接挑戰,抓住機遇

“名非天造,必從其實”。改革打破了多年的羈絆,但前行之路仍會有更多坎坷。新組建的省環保集團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石玉敏認為,對我省許多經歷事轉企改革的幹部職工來說,轉變身份僅僅是開始,

轉變思想觀念,強化市場主體意識才是最為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只有學會迎接挑戰,抓住機遇,才能保持不懈的奮進動力。

疏通堵點,精準發力

“抓住癥結,疏通堵點,精準發力,才能讓遼寧的改革成果得以更好地鞏固。”遼寧閩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斌說,當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協同作用時,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的改革,必將持續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及創新能力,厚植經濟發展的沃土。

如需轉載,請與遼寧日報聯繫。未經遼寧日報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