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 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 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 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 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一份《烟台晚报》,重燃老兵国丰永埋藏心底七十年之久的战友之情;

一篇新闻报道,拉近江苏无锡与山东莱州距离,开启了祖孙三代的深情寻友之路。

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华东野战军9纵26师独立92步兵炮连的战士,现年93岁的潘宗道、89岁的国丰永,穿过历史的云烟,跨越千山万水,历史性地相拥在烟台,互诉衷肠。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给首长敬礼!”“小国,好好好……”战争已远,韶华已逝,他们是连队仅存的两人,一如当初的情谊,唯有那份气节和担当至今未散,唯有那份熟悉的亲切问候让人泪流满面……

一夜无眠

跨越千山万水共赴约

从莱州市到烟台高新区,距离不远,仅2个多小时车程,但行驶在路上,国丰永却觉得太过漫长,一遍遍问着,“还有多远?”

这一天,国丰永终于要和他一直挂念的老首长见面了。前一夜,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一夜无眠,心里想着见到老首长时要说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回忆着跟老首长在一起的点滴往事……

“首长好!”11时许,烟台市诚悦大酒店,透过车窗,国丰永一眼看到了站在台阶下的老首长,他推开车门、整理衣装,蹒跚的脚步往前紧迈了两步,一个立定站好,“给首长敬礼!”

“小国,好好好……”翘首以盼的潘宗道瞬间热泪盈眶,他张开双臂,与国丰永相拥而泣,泪痕交加。

为了这战争胜利后的一个敬礼、一个拥抱、一次相聚,他们等了70年。

老兵团聚,白发鬓鬓,皱纹深深地刻在了额头,可当年那段峥嵘岁月,那份过命之交,依旧记忆清晰,终生难忘。

“还记得当年咱连队的那些人吗?”“怎么不记得,印象太深刻了,可惜现在就剩下咱俩了……”坐在椅子上,两位战友神情凝重地陷入深思。

相比之下,国丰永记忆比潘宗道要清晰一些,有些事,潘宗道已经模糊不清,国丰永就提醒一下。“我记得当年,缴获了一双布鞋,你自己没舍得穿,却把它让给了我,那可是‘宝贝’啊。”“对对,那时候你是通信员,需要到处跑路帮我去传令,你比我更需要嘛。”

“我们两个一起打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当时子弹就从我们脸边飞过。最危险的时候,你冲在前面,宁可自己吃子弹也不能让我吃枪子,这种战友情是经历生死考验的,一辈子忘不掉。”潘宗道说。

“小国呀,是一个好兵,品质好,性格好,很机灵、又勇敢。当年分开后,我没想到他还活着,更没想到我们还能再见面。”潘宗道哽咽地说。在部队,他们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就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他们之间的情谊用任何词汇都无法形容。

交谈中,两位老人的手一直握在一起。潘宗道为这次相见专门写了一首诗:“枪林弹雨战友情,生死患难赛兄弟,70年前建战功,70年后再相聚,铁心永远跟党走,衷心赞颂习主席,红色基因传新人,强国强军创奇迹。”国丰永听了,泪花顿时涌出眼眶,与潘宗道的手握得更紧了。

一份《烟台晚报》,忆往事峥嵘岁月

江苏无锡,对于老兵国丰永来说,陌生而又亲切。他不知道无锡具体在哪儿,有多大,离家有多远,但因为一份《烟台晚报》,他牢牢记住了———无锡,那是老首长潘宗道现在住的地方。

“老国!27军潘宗道上报了!现在住在无锡!”2017年8月的一天,同村人给国丰永送来了一份《烟台晚报》,在庆祝建军九十周年特别报道中,刊发了《原27军老兵忆当年,峥嵘岁月壮心不已》的新闻。

潘宗道!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指导员吗?是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的英雄吗?他现在还好吗?看到照片那一刻,国丰永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平静……

轻轻爱抚着报纸,戴上老花镜,国丰永坐在书桌前认真地读着每个字,每句话。年轻时的峥嵘岁月再次重现……

潘宗道于1944年参军,老家在海阳市;国丰永于1948年入伍,老家在莱州市。他们的初次相识,是在1948年。

当年,潘宗道任26师独立92步兵炮连指导员,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济南战役,120多人的连队伤亡56人,亟待补充新员。国丰永所在的西海军区独立二团接到命令,补入潘宗道所在部队。国丰永因表现突出,到连部当通信员。由此,两人开始了一段生死与共、守望相助的峥嵘岁月。

在他的印象中,潘宗道不仅英勇无畏,做政治思想工作也十分厉害。“当时他经常给我们上思想政治课,全连战士坐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听,讲得好,听不够,我们都爱听!”国丰永说。潘宗道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战士们都很佩服他。

潘宗道也经常找国丰永谈话,每次都是语重心长,像兄长一般。“他总和我说,要好好干……”虽然时隔七十年,但这句话已在国丰永心里扎了根,永远抹不掉。

在2年时间里,他们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立下赫赫战功,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直到部队准备开赴抗美援朝战场前夕,潘宗道升任营教导员,国丰永成为九纵炮兵团的通信兵,两人分开战斗,失去了联系。

1952年,国丰永多处负伤,从朝鲜归国,回到莱州务农。潘宗道参加完抗美援朝战争,后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最终定居无锡。

一份思念,三代人苦寻“老首长”

往事历历在目,思念涌上心头。

如获至宝的国丰永将这份《烟台晚报》锁在柜子中,想首长的时候便会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种特殊的相聚。

然而,在他心里,期待着一个跨越70年的真正的团圆。“我想走到老首长面前,敬个礼,想握紧老首长的手,当面说一句:首长好!”从报道中,国丰永得知,潘宗道目前住在无锡,虽然仅有几个字的线索,但对于他来说,已十分知足。

按耐不住心中的思念,国丰永立刻拨通了大儿子的手机。“我一定要找到我的老首长!”国丰永给当兵的大儿子下了一个死命令,不管多难找,找多久,必须找到潘宗道!

“当时就知道住在无锡某干休所,但是不清楚具体位置,托朋友打听了一年多,但始终没有消息。老爷子着急了,一见面就说这个事情。”大儿子国建斌说。为了尽快找到潘宗道,他给自己在当兵的女儿、女婿下了任务,经过多地辗转,多方打听,最终在2018年春节后寻找到了潘宗道。

“听到这个消息后,老父亲高兴坏了!电话里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了!我们作儿女的也为他们这份战友情感动,真是太难得了。”国建斌说。

今年春节,两位老人通过手机视频相互拜年。时隔七十年,潘宗道仍然亲切的叫国丰永为“小国”,国丰永也坚持称潘宗道为“老首长”。“每次视频,都是父亲最幸福的时刻,他们的感情没有淡,他们的情谊没有变,让人羡慕又感动。”去年“十一”期间,国建斌和女婿特意去了一趟无锡,拜访了潘宗道,并转达父亲的祝福和愿望,希望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两位老人能够团圆相聚。“潘老也十分激动,说一定要见一见,全连一百多人,现如今只剩他们两人……”

在两人战斗的地方,在两人誓死守护的家乡,潘宗道与国丰永的相聚,对他们来说也许了却了一桩心愿。但民族英雄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故事和精神,将深刻印在这片土地,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编后语 :

硝烟远去,耄耋老兵泪眼再聚首,不仅谈论过往的艰辛与执着、血性与担当,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和话题,也相互嘱咐对方保重身体,为了下次的再相聚。

“我们的老战友剩下不多了,我希望咱们有这次团聚,还有更多次团聚。”潘宗道这样表达期盼。

“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也请您一定保持身体健康。”国丰永响亮回答。

今天,两位饱经战火考验的老兵将要”短暂“告别。从此,他们又将天各一方。但不管我们的民族英雄身在何方,我们都会深深地为他们祝福:祝愿身体安康,晚年静好。

记者 邵立强 孙凤丽 任文媛 烟台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