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個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員來支招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因個人信息被不當收集、濫用、洩露而導致公民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因而,通過立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保護公民隱私和生命財產安全、規範網絡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

3月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張業遂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列入本屆立法規劃,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和起草,爭取早日出臺。

如何有效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再次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信息洩露嚴重影響社會公信力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友誼促進會理事長,公安部原副部長陳智敏分析,當前,我國大數據安全面臨國家安全層面、公共安全層面、企業利益層面、個人隱私安全層面以及大數據安全等五個方面挑戰。

“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往往是違法犯罪的第一步,後續還涉及數據清洗加工、信息買賣等諸多環節,進而形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利益鏈條,導致電信詐騙、敲詐勒索、盜刷信用卡、非法討債、惡意註冊賬號等犯罪活動的發生。”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巡警大隊大隊長孫建國說,隨著科技信息化程度提高,各類傳統違法犯罪快速向網絡社會發展蔓延,極大地增加了防範和打擊難度。

“互聯網大數據急劇發展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技術手段保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佳都集團董事長劉偉認為,對個人而言,個人信息數據外洩,黑灰色產業便可利用其身份證號、手機號、郵箱、家庭住址等真實信息註冊虛假身份,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對企業而言,屢屢發生的客戶數據洩露事件向企業後臺的數據安全防護機制發起了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貴陽市副市長魏定梅表示,公民個人信息洩露不僅影響個人生命財產安全,對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也造成不良影響,社會危害嚴重。

加快立法進程,

打擊整治黑色產業鏈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立法保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陳智敏建議,有關部門應儘快研究數據權屬問題,從法律上明確政府、企業、個人在大數據權屬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既符合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數據確權法律和制度。要制定數據安全法,從法律上系統明確數據權屬關係問題。要修訂相關法律,使之與數據安全法相配合。

劉偉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數據確權(所有權、使用權、交易權等),只有數據確權,才能實現數據合理的使用,以及有效追責。他建議,在數據安全法中對刑事責任作出規定,洩露50條隱私數據即可負刑事責任。同時,建議買賣同罪,非法購買數據的群體以及群體行為基本都適用於違法犯罪,需要加大懲罰力度和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元立金屬製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新華建議,單獨制訂個人信息保護法,整合散落在各部法律中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條款,根據實際,細化或新增相應條款,特別是對違法者要加大懲處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懾力。

“公安機關要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作為打擊重點,持續深入推進。”孫建國介紹,去年廣東公安在開展“淨網安網2018”專項行動中,偵破網絡犯罪案件50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1萬餘名,查獲公民個人信息7.3億餘條。

“要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不放鬆。”孫建國說,廣東省公安機關今年將繼續組織開展“淨網安網2019”專項行動,綜合治理網絡黑產鏈條,強力整頓網絡產業生態。

亟須形成合力,

完善全鏈條監管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現在我們的網絡安全防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各個單位基本上各自為戰,各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認為,大家都只掌握自己的局部信息,無法及時發現高級網絡攻擊。

周鴻禕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隨著物聯網、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網絡攻擊的危害越來越大,甚至上升到國家和國防安全的層面,“面對這些威脅和挑戰,唯一的方法要靠安全大數據的聯合。”

“應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明確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的政府機關、相關單位和公民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增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共同做好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魏定梅認為,政府相關機構以及銀行、醫院等單位(企業),必須承擔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義務和責任,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保密培訓,加強對數據庫安全的維護力度,確保信息保密、信息安全。

“做好信息保護,需要政府、行業、社會組織形成監管合力,完善全鏈條信息監管的力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協會副會長樊慶峰建議,應統籌各方力量,梳理信息的產生、儲存、傳送、洩露各環節,進行深入的閉環分析,提出系統化監管方案。

“加大政府對侵害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的監管力度。”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認為。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認為,近年來隨著相關部門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問題的整治力度持續加大,公民個人信息洩露問題已有明顯好轉。他建議,政府監管、公安機關打擊、行業自律監管、公民個人自我保護都必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