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沒有海,學校裡的“海洋”居然這麼多

中國是個海洋大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海洋構成中華民族的半壁疆域。我國古代就有“物產富饒為陸海”的記載;十五世紀初,我國偉大的世界航海先行者鄭和指出:“國家欲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也曾說過:“今後之太平洋問題,則實關於我中華民族之生存,中華國家之命運者也。”關注海洋,也就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不絕之聲。

在海軍建軍70週年之際,北京多所學校在提升中華民族海洋意識上又是怎樣做的呢?

北京市匯文第一小學

育海洋世紀新人 創海洋特色課程

北京市匯文第一小學高度重視海洋意識教育工作,開展海洋意識教育至今已有30多年, 海洋教育已經形成了一項重要的教育特色和特色課程,每年都有上百人參與海洋教育的學習和培訓。學校還在2016年被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命名為“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2019年被中國大洋學會授予“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學校主要從國家課程、校本課程、選修課程、社團課程四個方面來推進開展海洋意識教育課程,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關注學生擁有大海的胸懷與氣質,關注國家海洋開發、海洋國防建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智勇報國”的決心與志向。學校還編寫了《海韻丁香》海洋意識教育讀本,建立海洋櫥窗、設計海洋教育樓層。參觀國家海洋局,走進全國各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展開以海洋教育為題的畢業研學活動,參與蛟龍號海事活動,登上雪龍號、大洋一號科考船、052D“昆明號”導彈驅逐艦,參觀造船廠,走進海洋大學等都在潛移默化中讓師生們體會到海洋與人類息息相關、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守護祖國海疆的重要性。

北京市海淀區七一小學

系列海洋課程 帶你暢遊海的世界

北京市海淀區七一小學是一所具有濃郁海洋特色和海洋情懷的學校,這不最近學校就開展了 “聚先鋒講壇‘走向深藍,一帶一路’”課程系列報道,豐富學生海洋知識,培養學生海洋精神。

“聚先鋒講壇‘走向深藍,一帶一路’”系列報道中,每期報道一個主題。如:“玩”轉海洋、遠離奪命殺手——離岸流、大海到底有多深等等,除了讓孩子瞭解到海洋的相關知識外,同時開發學生想象力,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保護海洋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氛圍中,瞭解和熱愛海洋。

垂楊柳中心小學

藍色夢想揚帆正啟航 學生海洋意識要加強

“海洋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認識海洋、開發與利用海洋、保護海洋,樹立全民海洋意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應該成為中小學教育內涵的拓展點。”垂楊柳中心小學校長鍾亞利敏銳地發現了海洋教育的獨特育人功能,又基於擁有豐富的實踐海洋教育資源的基礎條件,學校確立了開發海洋科普課程,打造海洋教育特色的決策。2017年垂楊柳中心小學被授予“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校”稱號。

學校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將《認識海洋生物》《瞭解海洋科技》《滲透海洋國防》與綜合實踐課程有機整合,藉助北京海洋館、海洋出版社、天津大學海洋學院、國家海洋局等資源,讓校園裡、課堂上處處可見海洋元素。坐在實驗室看到一心向往的大海,學生們內心雀躍,手冊上繪滿自己的海洋夢想、創意自拍、知識回顧、研學反思。

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

向海圖強 打造海洋特色校

4月23日,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中園校區舉行《向海》主題海洋文化節開幕式,本屆海洋文化節以:向海為主題,有7種不同類別的活動供學生參與。

據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中園校區主管校長駱秋節介紹,學校作為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多年來,始終堅持學習紅色文化,傳承海軍精神,不斷加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學校已經連續四年舉辦海洋意識教育活動,並且研發了海洋意識教育校本課程,讓孩子們瞭解海洋、熱愛海洋。”

北京沒有海,學校裡的“海洋”居然這麼多 | 教育行動


文字|杜謠謠 吳小歡 焦曉義

美編|趙姍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