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杨振宁先生在国科大现场交流中与年轻研究生的讨论?

碎在扬花里的文字


杨振宁在国科大跟现场的年轻研究生讨论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讨论话题就是说到了中国应不应该花200亿美元建大型对撞机。

所谓的大型对撞机就是通过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然后使之与其他粒子对撞,通过巨大的能量让这些粒子变成更加基本的结构,从而来研究物质的结构,进行物理研究。如下图所示,就是大型对撞机。

对于大型对撞机,杨振宁在这次现场交流中表示“盛宴已过”,意思就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一味地造更大的对撞机是不合适的。实际上这就是杨振宁对于大型对撞机的立场,他认为,现在国家应该把科研经费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去。

但是现场这位提问的研究生表示:

200亿美元的经费也是一个长期的投入,我们并不是一年就把它花完,与其分散做很多小项目,我们想的是做一个大项目。而且高能物理到底有没有前途,不是还得靠我们的努力吗?

随后杨振宁表示赞赏这位研究生的态度。但是他反问道:

高能物理的研究,是不是目前整个世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呢?

杨振宁的意思其实很明白,现在的大型对撞机在全世界已经有了不少了,中国只有建造出来更大、更强的对撞机才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换言之,这已经是一片红海,我们要付出多很多的代价才能够获得回报,这样得不偿失。

事实上,我们的贵州天眼FAST造价不过区区2亿美元,整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也不过花了50亿美元左右,所以这么一个加速器可以建造100个天眼,连着进行4次载人航天工程,这些都是可以极大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的领域,为什么要把钱全部投入到一个高能物理这一个领域呢?

我认为杨振宁的这些考虑都是很正确的。事实上,作为一个研究人员,认真对待自己领域的科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考虑整个科学领域的发展。

换言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搞某一个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就去无限拔高这个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去浪费本来就不多的科研资源。

比如说,我是搞飞机发动机的,我知道飞机发动机很重要,但是我绝对不会说国家就是应该把所有的科研经费都用来研究飞机发动机——飞机本身研究不研究了?导弹呢?雷达呢?海军、陆军的相关设备呢?

所以说,搞科学研究,应该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去审视全局,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努力工作,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然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SilentTurbine


高能物理方面的实验,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不会有任何研究成果,这个时间内,相关的实验、管理、人事、水电、住宿、生活等方面的开销一直要支付。如果加速器长期没有研究成果,也不可能让几千人暂时休息几年,或者先去做别的事,等有了成果后再把人员召集起来做研究、实验。因为,不把加速器运行起来,怎么可能有实验和研究成果? 而加速器一且运行起来,就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有实验和研究成果。

在世界范围内,高能物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加速器的实验,一旦有重大的研究和实验成果,一般都会向世界公开。所以说,加速器建在哪里、谁来建,可能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谁来建都完全是为世界人民作贡献。

但如果中国花这么多钱建了这样一个加速器,目前国内却找不到几千个高能物理方面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来参与实验、管理,需要从国外请这么多人来做实验、管理,那么急于建造这样一个加速器的意义何在?

加速器的实验方案需要有理论指导,需要有国际顶级物理学家参与以指导和提供研究方向,而中国在国际高能物理方面尚缺少项级物理学家。如果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加速器,核心圈内却找不到几个中国人,中国如果找不到人参与、或者是只能派出一些一般水平的研究人员参与核心圈内的研究、实验方向把握,对于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帮助不大。

当然,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加速器,对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交流特别是科技方面的合作交流、加速中国国内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等是有好处的,但是,在目前来说,这种好处与坏处比起来并不大。

如果把建造加速器的几百亿美元用到其它领域,例如教育和科技领域,培养人才,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提高,有了人才,再来考虑加速器的建设事宜,才是最合理的步骤。

这并非是中国不想承担在科技领域方面对世界的义务和责任,而是中国目前也只能承担与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相匹配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不考虑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而硬要承担一些超前的责任和义务,势必影响中国其它领域的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能更快、更全面地发展,这才是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不负责任。

再重申两点,一,不反对中国建造世界最大加速器,而是反对现在就建造。二,如果建造世界最大加速器的投资不是几百亿美元,而是大大少于几百亿美元,举双手双脚赞成现在就建,马上就建。


干货8


苦口婆心,千金难买的正确答案。


老馒头簸箕


杨先生说出了他自己想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