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年輕是什麼?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年輕是朝氣蓬勃,是橫衝直撞,是不斷試錯,是勇氣,是力量……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無所知,亦無所畏懼。青蔻年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往何方。

可我們充滿了年輕的活力,像初升的太陽,欣欣向榮,我們有犯錯的資本。於是我們任著性子,用橫衝直撞的姿態來面對這個世界,希望體驗最好的生活,找到自我。

這裡有3位年輕人的故事,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他們選擇了最慢的一種方式度過青春,用自己的手藝和器物來宣告自己的態度。

他們是這個時代裡,玩物尚志的年輕人。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90後的她,在紫砂中訴說年輕和澎湃

浮躁的年代,能安心做個手藝人的90後不多,但李雨霏恰好是其中一個。也許杏花煙雨的江南開悟了她對美的感知,又或者是骨子裡流淌著宜興的風土文脈.

從小,她就喜歡把眼中風景訴諸於紙,或是安靜的坐在那裡,搗弄手工。這是一種基因,安靜,本分,執著,與歲月共生長。後來,我們把這種基因,形容為“匠人匠心”。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2009年,18歲的李雨霏考上了大學。告別中學的繁忙,時間一下子鬆散許多,在課業之外,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彼時,正值淘寶網興起,喜歡搗鼓的李雨霏也琢磨著開了一家店,並上架了自己最熟悉宜興特產——紫砂壺

因為做人厚道,誠心與買家打交道,李雨霏的生意不錯,贏得了很多回頭客的照拂。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她對茶壺愈發感興趣,億萬年的礦泥,茶胚,燒製,再隨著時間的累積,和茶的浸潤,愈加深邃。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2013年,22歲的李雨霏大學畢業。

憑著對紫砂壺的一腔熱愛,她毅然關掉悉心經營的淘寶店,丟掉大學所學的專業,師從啟蒙師傅殷步榮,從零開始埋頭學習制壺。有人說她傻,淘寶店開的好好的,為什麼要做這種苦力?

但李雨霏不然。認定的事情,縱使前路茫茫,又有誰能阻擋?也正是在師傅這裡,她用整整一年的時間,學會了定心,也學會了制壺的基礎。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這是一段枯燥而又艱難的時光。

周遭的同學都在忙忙碌碌,為升職加薪而努力奮鬥。只有李雨霏,從零開始,學習新的技藝。壓力,不解,甚至質疑,排山倒海,洶湧而來。

李雨霏扛住了,用時光慢慢熬煮的定力,“熬”過了那段時光。對制壺越來越上手,對茶壺擁有了新的見解,像個執著的手藝人,也像個年輕而又澎湃的手陶藝術家。

因為熱愛,所以心裡有一腔熱血。這熱血,足以陪我們走過漫長歲月。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2016年,李雨霏拜工藝美術大師徐元明為師。

徐元明老師是徐漢棠老先生的學生,屬景舟派,秉承了紫砂泰斗顧景舟先生的理念,他的紫砂藝術,超凡脫俗,作品靈動而富有活力,同時深蘊創新的氣質。師承名家,李雨霏的作品,又擁有了更多可能。

而老師堅守一生的匠心,也同手藝,思想一起,傳給了李雨霏。一輩子勤勤懇懇制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不為紅塵所擾,不被俗事所亂,堅守內心的通透與澄澈,這,大抵是手藝人最動人的所在。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2017年,李雨霏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聽砂齋」,投入全部的愛,時間和力量,將二十多年對世界和萬物的見解,糅合到一隻只玲瓏的茶壺裡。

李雨霏將對自我的要求,歸納為大道至簡:找好泥,磨好工,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修養,才能做出真正美的壺。

當茶水如注,被手藝人拉長的時光,便擁有了柔韌的力量,這力量有從容,有篤定,無關繁華,構築起匠人的天地。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姑蘇少年事,緙絲團扇情

銀燭畫屏,小扇流螢,屏風扇面後掩笑著如靨佳人,在風流滌盪的蘇州城內。作為藝術碩士畢業的高材生李晶,如今作為一個手藝人,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初識李晶,眼前這個清秀儒雅的85後年輕人,待人隨和,談吐幽默,有著他這個年齡難得的活力,卻又與古韻溫婉的姑蘇城市氣息相得益彰。尚古風、通詩詞,李晶是個不折不扣的古典派真文青。而看著他的那些團扇,彷彿能見到風流滌盪的蘇州城內,扇面後掩笑著的如靨佳人。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李晶收藏團扇,還得從大學說起。那時候李晶修的是管理學學位,卻喜愛戲曲,尤其是京劇崑曲。其中的頭面、道具更讓李晶著迷。正是籍著對戲曲的熱愛,他才萌生了收藏古玩器物的愛好。

在他的漫漫收藏史裡,不時會收到一些老的殘破團扇,這觸發他萌生了修復這些殘缺之物的構想。因收到越來越多的老團扇,又是學藝術設計出生,李晶便試著用殘破的老團扇做出自己的作品。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崑腔悠揚,時光悠長,李晶就這樣一邊收藏著老繡、老扇子、老銀首飾,一邊從這些老物件裡面汲取審美靈感,職業做起了文玩器物。從玩到造,本就是學藝術設計研究的李晶,閒暇時間製作的工藝團扇也都得到了大夥的認可,所以對於他一畢業就全職投入到自己的手藝人事業中,親朋好友也就沒有誰會感到驚訝了。

李晶說,能將自己的愛好興趣延伸成為一門營生事業,並且日子也並沒有因此而拮据困頓,我想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也就不過如此了。李晶有自己執拗的審美追求,所有團扇的畫稿設色,他都要親自上手。他覺得全身心投入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過程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說起緙絲這些傳統工藝,我們的固有印象是長髯鬢白的長者,踽踽獨行的傳承著那些古老美麗卻又瀕臨失傳的技藝。年輕的李晶認為他該有作為青年手藝人的責任擔當。

在傳承傳統的同時,他融合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從畫稿到配色,從單純的“工藝”進化成了“設計師的工藝”,在團扇這樣的“懷袖雅物”之上完美呈現,讓這些傳統的工藝有了實用性,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創新和改進無處不在,在審美訴求上他從不苛刻壓抑自己的創意嘗試。李晶覺得,古老的緙絲不僅僅只是進入博物館或者教科書上,而是進入了大眾的生活。比起一味地保護,這樣的傳承更有生命力。

綾羅綢緞,工筆花鳥,刺繡緙絲,年輕的歲月,有人疲於奔波四海,山河羈旅,有人選擇用一把團扇驚豔世人。他是李晶,他是姑蘇城內,那個和團扇相伴365個日夜的年輕手藝人。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做一個知其所以然的普洱玩家

小黑本不叫小黑,一開始大約是因為長得黑。後來想到本是白族人,黑與白的對比似乎多了些耐人尋味的意思。於是這麼個接地氣的名字,就約定俗成了下來。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小黑留一頭黑捲髮,搭配小鬍子,形象很鮮明。他是85後的優秀男青年,典型的工科男,從裡到外都是。從小喜歡拆裝各種機械,探索機械功能背後的原理。喜歡機車,開車開手動檔,喜歡體驗齒比的變化,齒輪的結合的感覺。

他原本也不是茶人,甚至在人生的前二十幾年裡,他的生活和茶都沒有什麼交集。但一直要到大學畢業後回到雲南,因受沿海同學的買茶之託,他才第一次踏進茶葉市場。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普洱茶有趣而豐富的變化吸引了他,便決定要專心做它。人生際遇真是難測,就是這麼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工科男,卻一頭扎進了充滿人文氣息的普洱茶中。

作為一個新手,以做淘寶店入門。現在想來,當時的起步是相當草根了的。但他念叨得更多是自己的幸運。無論是老茶資深的從業者,還是新茶方面有很成熟的原料運作方式的人,在入行的時候都給了他很多指導。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做一個合格的茶人,除了解歷史,還應該從茶葉源頭入手,深入茶山是必修課。小黑從2011年就開始往雲南各茶山鑽,每年有一大半的時間紮在人煙稀少的茶山裡,他試圖去探索普洱茶的香氣,滋味,甚至體感和環境間的聯繫,尋找普洱茶的本味。

他在6年的時間裡,用車輪和雙腳丈量了雲南瀾滄江流域的數十萬公里路程,到達了數百個村寨和山頭。這種對普洱茶的熱愛起於茶山源頭,近乎偏執。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小黑是一個好奇心特別強的人,每到一個地方會不厭其煩得記錄下溫溼度,海拔,朝向等。於他而言,深山跋涉是一個動力和趣味並存的探索過程。

如果說這一路上遇到了什麼坑,對小黑來說,這是一個用新的知識和見解,不停的顛覆過去自己狹隘,不夠客觀的理解的過程。

為了降低外行人對普洱茶的認知門檻,他們用兩三年研發了吉普號曬青新茶的評測體系,NPS。這是他們這麼多年在各個茶山調研,品飲,對比所提煉出來的橫向的評測標準。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普洱茶的慢也在逐漸影響著他的性格,讓他逐漸從一個什麼都講究快的工科男,轉變為一個能夠去體會生活中細微美好的茶人。

他想用感性和理性結合的方式,把這些有趣的東西分享給所有愛茶的人。玩家就是體現一種玩家精神,能夠很專業的玩,玩出獨特的理解和個性,正是意義所在。

那些選擇去做“沒前途”手藝的年輕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在什麼都要求快的時代,紛雜的誘惑太多。

一夜成名、一夜致富、一步登天。。。還該不該勤苦修煉,還該不該沉心靜氣堅持自我,還該不該選那條難走的路走到底?

這是每個年輕人都曾遇到的問題。

時間無法倒退重來, 年輕時的每一次判斷和選擇,都會在日後的時光以各種形式回饋給你。但更重要的是做了選擇後,在被質疑、被否定、自我懷疑的千迴百轉裡,也要繼續選擇一往無前,選擇遵循內心,選擇堅持到底。

年輕人,願你每一次的選擇與堅持,都值得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