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何时换装“涡扇-15”?

秦皇见汉武


我们有望在75周年国庆大阅兵上看到装备涡扇15的歼20。

对于部分中国军迷来说,歼20的发动机问题已然成了巨大的心魔,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的盼着涡扇15早日与歼20合体。

虽然有一部分“国发党”坚持相信目前服役的歼20装备了太行改型发动机、甚至还有人认为涡扇15已经装机,但是冰冷冷的现实却是这样的:歼20从验证机、原型机、领先试用机以及目前在东部战区航空兵某旅正在换装的小批量生产型,所使用的发动机都是俄制99M1,也就是歼10B/C的发动机。但是,国内厂商运用再制造技术对99M1发动机进行了增推改进,使得歼20得以克服从原型机到生产型不可避免的增重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目前阶段的歼20具备了不俗的机动性,实现了有限程度的超巡。

由于99M1发动机的质量及稳定供货问题,使用国产太行最新改型的歼20原型机目前正在试飞。其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涡扇15不会很快成熟,不然军方也不会费时费力费钱的多此一举。

虽然目前的状态的歼20凭借隐身、信息感知和超音速性能的优势已经体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于三代机对抗中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但是与F22这个对手相比,由于发动机的劣势,在机动性能、尤其是超音速巡航能力方面,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F22能够实现1.6马赫超巡,使其在攻防中都有巨大的优势。而且F119发动机还有二元矢量喷管,在近距格斗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凭借强大的F119发动机和复杂的气动设计,F22是当今综合机动性能最强的战斗机---更不用提它的隐身性能也是最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军迷对涡扇15望眼欲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涡扇15的进度,大家还是要保守一些为好。

作为当前最顶级的军工项目之一,在严格的保密制度下,涡扇15的进度很难被我们一般军迷所知晓。只知道这款于2006年立项的发动机目前已经进入原型机测试阶段。

去年这张由涡扇15研制厂商放出的照片让很多军迷大喜过望,因为这张照片中出现了“XX15发动机03批”的字样。很多军迷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为涡扇15发动机已经生产了至少3批,说明早就列装了。这种乐观其实是对中国发动机研制流程的不熟悉造成,因为用于各项测试的原型机也是列入生产批次的。以太行发动机的研制历程对比,第03批太行发动机于1997年交付(用作地面测试),但是直到2002年才在歼11上装机试飞,而定型已经是2006年的事了---从03批交付到定型,太行用了9年时间。如果以这个节奏推算,那么涡扇15定型可能就是2027年的事情了。况且,03批涡扇15还在进行进气机匣结构设计研究,说明该发动机仍在研制和完善中。

去年7月份,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权威刘大响在一次讲座中透露我国第四代军用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项目进展顺利,将在未来3至五年内设计定型。即便不考虑航发口一贯的吹牛逼风气,涡扇15将与2021-2023年定型,然后要与歼20进行匹配、磨合,形成可靠战斗力也应该是2025年以后了。作为参考,太行2006年定型,但是使用太行的歼11B一直到2013年才形成可靠战斗力,标志是2014年使用歼11B的部队在当年金头盔比赛中拿下天鹰杯和数顶金头盔。

涡扇15,固然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客观的科学规律。何况,使用99M1或者太行最新改型的歼20已经是威震空天的大杀器,足以抗衡周边的F35。有些人仿佛强迫症一般,认为没有涡扇15的歼20一无是处,这是病,得治。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涡扇15版歼20是3.0T的奥迪Q7,99M1/太行版歼20是2.0T的Q7,虽然有性能上的差异,但是绝对比最顶配的途观强的多。

简而言之,发动机决定了歼20的性能下限,隐身和航电决定其上限,历史上有很多一流战机用着二流发动机,比如F14。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歼20是我国的第五代战斗机,他的战斗力基本就是世界第一了,他拥有目前全球5种五代机,F22、F35、苏57、歼20、歼31等飞机中,最大的弹仓容积,最先进的传感器系统,最强大的空优作战能力,但是有一个短板至今困扰着他,也就是发动机的问题。

我国已经在歼10B战斗机上测试了三维矢量发动机,测试成功后,就会移植到歼20上。


歼20的发动机现在用的是俄罗斯的AL31FNM2发动机,国产发动机则用的是太行发动机,也就是WS10B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俄发的推力是13.2吨,国产发动机WS10B的推力是14吨,似乎国发的推力更大,但是从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上来看,国产发动机的寿命不足,故障较多,原本WS10发动机多年改进获得的高可靠性,因为推力从12.5吨提高到了14吨,缩小了。

图为俄罗斯的117S(上图)和美国的F119(下图)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都是大推力矢量发动机。


原本,WS10发动机的寿命是3000小时,经过不断的改进,WS10A的寿命达到了4000多小时,无故障间隔已经超过了300小时,首翻寿命也达到了1200小时,完全堪用,但是经过了增推,WS10B的寿命再次下降到了3000小时以内,无故障间隔较短,首翻寿命在900小时以内,目前来看这个成绩并不突出。

歼20的空优作战能力很强,并不弱于苏57战斗机,但是发动机推力和性能较差。


所以,歼20换发势在必行,但是国产发动机的研发实力还是不如美俄那般强大,新一代航空发动机距离研发成功还需要一些耐心,在2012年的时候,中航的人大代表曾经表示,新一代发动机的核心机完成了研发, 随后几年又在测试中不断修改设计,目前,WS15发动机已经开始了高空台架测试,但是仍然没有上过飞机,上过天。

图为美国的两款大推力发动机,上图为F119,下图为F135.


涡扇15发动机的研发急不得,作为我国空军未来先进战斗机的唯一在研的大推力发动机,涡扇15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因此拉长一些研发时间以确保发动机的各类性能达到要求和标准,这是值得的,曾经我国在WS10发动机研发中过于追求进度,最终造成了根子里的故障频发问题,涡扇15则必须要在服役前就达到可靠性的要求。

图为F135发动机,和搭载F135发动机的F35战斗机。F35是单发飞机,但是得益于F135发动机,作战能力依然很强。


作为新一代的发动机,涡扇15的推力达到了15吨,一旦装备歼20战斗机,其作战能力将会进一步完善,使歼20真正成为全方位领先的战斗机,至于歼20何时能够换装,我还是那句话,急不得,耐心点,我们不催,我们不急,但是我们一定要研发成功。


海事先锋


说起发动机,歼-20这一生是真的非常坎坷,从娘胎里就带着一定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病,虽然频繁出境,大秀飞行性能,但是发动机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2011年1月16日,在成都黄田坝机场歼-20首次试飞成功开启了我国空军的五代机纪元,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歼-20的问世让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质疑的声音。有说歼-20鸭翼不隐身的,有说歼-20是假的等等各种七七八八的说法。


在众多的说法中,歼-20的先天性心脏病——发动机问题被人广为诟病,甚至有些喷子将歼-20贬得一文不值,其心可诛!歼-20一开始试飞的时候用的是我们的老熟“机”俄罗斯的AL-31系列发动机的AL-31-99M2发动机。说起俄罗斯土星的AL-31系列就不得不提AL-31F发动机,俗称“三姨父”。这款发动机可是我国的老熟人了,多年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000多台,花费了几十亿美金。不过这也的的确确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第四代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可靠性优良,寿命客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国产战斗机的心脏病之痛,给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一定帮助。

进口,始终是被别人卡着脖子,我国不愿意被俄罗斯在发动机上卡着脖子,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发展国产航空发动机。奈何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我国经济实力不足,而航空发动机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的国产航空发动机发展非常迟缓。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体量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起色,特别是2016年航发从中航工业脱离出来之后,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基本上开始进入到了快车道。

以AL-31发动机为蓝本研制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就是一款在我国航空发动机高速发展背景下而出现的性能力作。涡扇-10发动机由中国航发黎阳动力所研制,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涡扇-10的改进型号涡扇-10B推力在120-140KN左右,是我国第一款性能优于进口型号的国产航空发动机。根据一些流传出来的图片可以确认,目前歼-20使用的发动机就是我国自己国产的涡扇-10B发动机。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歼-20大秀飞行性能,从其暴力的爬升能力来看,涡扇-10B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发动机。


去年珠海航展闭幕式上,有记者向杨伟总师提问:“未来歼-20会不会使用到像歼-10BTVC那样的矢量推力航空发动机呢?”杨伟总师抢先反问记者:“你怎么知道还没用上?”引来现场观众一片呼声。这可是总师官宣,说明歼-20目前已经开始使用涡扇-10B的矢量版本发动机进行测试。目前使用涡扇-10B的歼-20虽然已经可以实现1.2马赫的超音速巡航,但是超音速巡航时间较短,说明涡扇-10B依然不能歼-20的性能要求,只是一个过渡型号。

歼20的终极发动机是沈阳动力所的涡扇15发动机,是歼-20最初设计的配套发动机但因为研发过程中遇到大量技术困难,涡扇-15的研发进程没能赶上歼-20的服役,所以歼-20目前使用是本用于配套歼-10B/C的发动机。涡扇-15目前的研发进程还属于保密状态,但是也可以根据一些公开信息感受到,涡扇-15服役不远了。
涡扇-15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可以达到10以上,推力可以超过180KN。技术指标越高,研发工作也越难,这也是涡扇-15至今还处于不断的测试与改进阶段的重要原因。目前歼-20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大规模服役已经迫在眉睫。空军是不可能让歼-20带着心脏病进入部队大规模服役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可以看到歼-20扎堆出现的时候,就是涡扇-15已经完全解决技术问题,成为歼-20心脏的时候。具体时间我无法预测,有可能是现在,也有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间谍们想来我这套取信息,洗洗睡吧。


赤焰哒哒哒


去年的11月初的,珠海航展上由东方卫视的记者向歼-20战机杨伟总设计师提问,我们的歼-20战机,何时才能换上这样的矢量发动机呢(歼10BTVC矢量发动机)?杨伟总设计师抢先答话,“你怎么知道我们没用呢?”显然杨伟总设计师通过这样一种暗示,表达了我国已经开始在歼-20战机上换装了矢量发动机。那么问题就来了,杨伟总设计师暗示的我们换装的矢量发动机是WS-15呢,还是WS-10BTVC呢?

自从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歼-10BTVC战机,并且做出了精彩的飞行动作,获得了国内外军事同行的大加赞扬。但是我们研制的这款矢量发动机的目的不可能只是为了做个表演。那么我们再根据最新的一些消息和以前的一些相关报道来推断一下,到底杨伟总设计师暗示的这款发动机会不会是WS-15呢?

WS-10BTVC的成熟,已经证明了我们掌握的矢量推力装置的可靠性,那么我们研制这样的360度全向可控推力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安装在歼20的配套发动机WS-15上。那么显然这样的工作早都在这珠海航展上表演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目前应该是成熟的应用了。



那么,歼-20战机可能再已经安装了WS-10B发动机以后,再安装一款WS10BTV发动机吗?小司觉得这不现实,其原因在于矢量发动机的研制难点不是矢量喷口,而是其相关的控制系统与战机的控制系统相结合,这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和繁重的系统工程。那么对于歼20战机的飞控系统与矢量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必须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功夫绝对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工程。不可能研制一个根本就用不了两年的飞控系统,那样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那么显然作为歼20战机,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三年内,频繁的更换发动机,尤其是涉及到飞控系统大改的情况下,这根本不符合战斗机发动机更换的规律。那么杨伟总设计师暗示的很可能就是歼-20战机已经换装的是WS-15矢量发动机,而不是WS-10BTVC发动机。歼-20战机的矢量控制系统是配套Ws-15发动机而研制的,不可能会是其他的。

另外在2019年初的新年伊始,黎明发动机制造厂的宣传画板上,张贴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一些奖励,其中的一些字眼包括××15发动机等等的相关奖励,同时还体现出××15发动机已经进行了03批次的量产。而这里的××15发动机显然就是指的WS-15发动机,那么已经进行03批次的量产,实际上就已经说明了WS-15发动机已经在进行装机实验。而这也与杨伟总设计师的暗示不谋而合。



再加上去年的7月中国航空航天工程院刘大响院士做相关的报告时称,我们国家的第四代发动机将会在未来的2-3年进行定型。而这个第四代发动机就是我们的WS-15,因为第三代是WS-10发动机。而且在去年的早些时候就传言,成飞正在建设第四条歼-20战机的脉动生产线,并且有望在2019年完成生产线的安装。那么再结合最近的相关新闻报道,那么成飞是已经做好了开始大规模生产歼-20战机的准备。只是等待WS-15发动机的全面上线,成飞必然要在2020年开始歼-20战机大规模量产的野兽模式。



所以,淡然小司推测歼-20战机已经换装了WS-15发动机,目前应该是在系统实验与调整阶段。一旦所有的实验和调整工作结束,那么WS-15也已经定型生产,那么必然就是歼-20战机开始量产的时候。只是现在的实验是为了以后的生产而做的前期准备,毕竟只有调试完美的歼-20战机才是最优秀的战机。期待我们的歼-20战机配备WS-15矢量发动机早日列装部队,为我们的航空人点赞!


淡然小司


在国产航发问题上我持保留态度,不要说是制造业尖端的航空发动机,小到航模与摩托车发动机,中到汽车、飞机发动机,大到舰船发动机,中国在这一领域是全方位落后,直到近些年才有所突破与发展,但与国际领先技术比依然远远落后。

WS-15全称涡扇15发动机,国产代号为“峨眉”发动机。是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将用于国产第四代双发隐身战斗机歼-20。于2006年批准立项研发,预计2020年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对于已经定型的飞机来说,更换新型发动机是一件大事,一旦飞机更换发动机,其型号一定会产生变化。因此,歼20使用了新的涡扇十五发动机,飞机型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截止目前歼20依然没有出现新的改进型号出现,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截至2018目前歼20绝对没有换装涡扇十五发动机。

2018年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公布了一则消息,国产第四代军用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项目,进展非常的顺利,将在未来3至5年内设计定型。刘大响院士国产大推力,高推重比发动机技术主要负责人,我们可以认定刘院士宣称的第四代军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就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涡扇15发动机,说明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刘大响院士所说的3至5内设计定型,并不意味着进入批量,从设计定型到投入批量生产,依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起码也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以航空发动机的复杂程度,按照刘大响院士估计的时间推算,歼20换装涡扇十五发动机,最乐观估计需要六至七年时间,我个人估计至少需要十年左右时间,歼20才能最终装备涡扇十五矢量发动机。

我对涡扇十五列装时间持保守态度,是因为国产航空发动机产业不仅起步晚,而且由于对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难度认识不足,导致国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走了不少弯路,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走走停停,没有意识到发动机的研发周期远远长于飞机本身。早期国产航空发动机采用与飞机配套的的研发策略,上马一型新飞机对应研发一款发动机,底下的工业水平导致飞机研发多半以下马告终,与之配套的发动机也就随之下马,都没有把配套的发动机坚持研发下去。

航空发动机长期的错误研发方式,积累的恶果终于在八十年代集中爆发出来,当世界航空发动机全面进入涡扇时代,中国依然只能制造涡喷发动机。庞大的航空产业居然拿不出一台涡扇发动机,使得国产三代机的研发几乎陷入绝境。幸亏很快来临的苏联解体,导致前苏联遗留下来的航空工业陷入困境,来自军方的订货几乎中断,急于求购先进航空发动机的中国,与求生心切的俄罗斯航空工业一拍即合,来自中国的资金挽救了濒临崩溃的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产业,同时也缓解了中国无发动机可用的尴尬处境。

引进的前苏联航空涡扇发动机,是当时中国所能接触到的最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平心而论苏联解体前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总体技术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抓住难得的机遇,以重金引进了几款先进发动机全套技术,开始了仿制苏俄航空发动机之路。虽然中国引进了全套的技术,但想吃透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照目前公开渠道可以得到的信息,国产涡扇十五发动机最早将在2022年设计定型,于2025年投入批量生产。如果期间遇到重大技术障碍,定型时间很可能推迟到2024年,于2027年投入批量生产,最保守估计2030面投入批量生产,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雯臣


说白了吧,涡扇-15何时能好?航发之事急不得,必须经过大量实验验证之后,我们的航空技术专家2016年一再表示,三年五载内能成,这事已有了一个明晰的时间点,不过,也要根据具体实验成果而定,装机近在眼前,也说不定。提前或推后,都属正常。在常人看来,发动机是发动机,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航空发动机是复杂的科学实验工程,有号航空工业之花,又喻做工业王冠最璀璨的宝石,三代军用大推已经被我们拿下,再次攻克了四代航发,可以距离发动机强国,又近了一大步,确实一件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

“世界级战斗机”。这是2018年的9月5日,香港《南华早报》认为,歼-20接近亮产。理由是,受到先进的单晶涡轮叶片影响,已可望达到稳定高品质;成飞要在2019增开歼-20的高脉动生产线,如果WS-15不过关的的话,增开没有意义;根据央视公开报道的消息,歼-20飞行员培训正在提速;再有,周边五代机增加的压力,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研制进度,即会再次受制,这对安全环境是不利的,等等。魂舞大漠看到这篇文章的实锤只有一个,那便是叶片问题,可望得到解决,具体解决没有,据综合消息判断,已经没有问题。《大国工匠》记录片,明确表示,第四代航发关键技术完成突破,当然要包括材料问题。材料是发动机的关键。据此,可以说《南华早报》的报道,大体没有什么错。

歼-20数量不多,加之是隐身机,公开报道不是很多,具体装备了多少,有无装备国产发动机,外届知道的确实不多,就是装备了,一如歼-20杨伟在珠海回答记者的话,你怎么知道没有装备?人家总是幽默的,也不可能太直白。所以猜测这些,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所可知道有一条,就快装备了,或者已经装备了。2018年珠海没看到,2020年就一定会看到,当我们再次看到的歼-20,不只是“大小眼”,威龙真正会化身威龙,给世人一极大的惊喜。据目前的种种消息来看,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伟大的歼-20就要来了,想想就挺幸福的呗,它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向我们的军工人致敬!


魂舞大漠


歼20自从2011年试飞成功以来,人们对歼20何时换上国产大推力发动机的讨论就未间断过。我们只知道国家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为歼20匹配的“涡扇15”发动机,但到目前为止8年了,歼20少批量服役了,但是否换装了“涡扇15”军方有关部门并没有证明。前段时间珠海航展歼10换了矢量推力发动机,人们都被它惊艳的表演所折服了,眼镜蛇、落叶飘等超机动动作太震撼了。“涡扇10”矢量版的研制成功,我想歼20换装“涡扇15”矢量发动机估计在未来三到五年也差不多了吧,广大军迷朋友们静待祖国佳音吧!




你我共寻旧年梦


至于歼20何时才能换装涡扇15发动机 ,这是个非常专业 ,而且很难回答的问题 ,目前官方并没有透露确切的信息显示,能在 未来的一到两年可以 在歼20战机上 换装涡扇15发动机 ,我国的涡扇15发动机 在上世纪90年代就立项研究,但是相比于美国和欧洲 及俄罗斯,我们的起步 还是比较晚 ,我们都知道 ,发动机号称为工业上的皇冠 ,可见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的 最高水平 ,我国虽然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也才40年,我们在发动机方面 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国的歼10歼11都用上了 国产的WS-10或WS-10B,推力达到了14吨以上 ,目前在研的WS-15发动机, 推力达到十八吨以上 ,如果试车成功,可以让歼20轻松实现1.5到 1.6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 ,总体性能会碾压f22 ,但是我们都知道 ,像WS-15这样的大推力发动机,其推重比最难解决的 ,我国在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也不如人家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我们的北京科技大学金 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在以陈国良院为首的攻关下成功解决了 高温高性能高铌钛铝合金材料,密度只有镍基高温合金一半,重量明显下降,这种材料 已经解决了WS-15发动机的 推重比问题 ,何为推重比?我这里大概讲一下,推重比指的是(发动机最 大的推力 与 飞机的重力 /发动机本身重力的比值)比值越高, 表示它的性能也越好 ,目前我国WS-10的推重比在8左右 ,跟俄罗斯的四代战机使用的发动机(在我国称之为三代战机)的推重差不多, 都是在8左右,而 目前各国五代战机所使用的发动机推重比都在10以上 ,我国WS-15发动机 的推重比也达到了10以上,这款发动机在2015年就已经进行了 地面测试 ,起初的推重比也只有9,现在北京科大搞出了高温高性能高铌钛铝合金 ,解决了这个推重比 问题 ,目前需要时间进行 改进和不少的时间进行测,老美发动机技术够强吧?F119也进行了十几年的测试 ,广大军迷的迫切心情 ,大家都能理解 ,但这个东西急不来 ,必须要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 ,才会真正的装上歼20,我个人的初步估计 ,至少也要到2020年之后才会露面,我要强调, 这只是我个人的预测!


Wulidong971


目前据国内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称,早在2013年就已经成功点过试车的国产涡扇-15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近些时期又有了新的消息,也据国内相关的权威新闻媒体报道称,国产涡扇-15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试用阶段了。

同样的,作为已经开始小批量装备于中国空军部队的国产第四代隐身重型战斗机歼-20,近些时间段也传出了好消息,据国外的相关新闻媒体报道称,基于已经成功的研发出了国产歼-20战机的基础之上,成飞准备计划研发设计出国产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的双座多用途版本。

至于,目前已经在小批量生产试用的国产涡扇-15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何时能够让歼-20进行换装。显然,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回答的。毕竟这款国产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相关的研发进度,可以说是严格保密的,外界也无从得知。

不过,虽然无获取这款国产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相关进度等信息,但是我们也可以拿另一款已经彻底成熟的国产“太行”军用航空发动机相关的压研制周期作为参考,推断出这款国产涡扇-15大推力航空发动机还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的定型测试工作,装配上国产歼-20机身之上。也通过综合衡量和参考过国产“太行”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之后,得出的大概结论来看,国产涡扇-15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想要彻底的成熟且可靠,还需要至少等到5年左右的时间。

当然了,虽然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可以搭载在歼-20的机身上,但是这样的等待还是非常的值得的,毕竟一旦该款国产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成功搭载在歼-20机身之上,那么这款国产第四重型战斗机最后一块空中机动性能的小短板就被彻底的弥补过来了,中国空军从此也就获得了一款彻底可以与美国空军现役装备的F-22/F-35隐身战斗机抗衡甚至局部碾压的国产战机机型了。


航空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