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它,就沒有我們的天氣預報

“看天色可能會下雨,出門時要帶把傘嗎?”這樣的疑問,幾乎人人都有過。夏天,總怕有場“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著一覺醒來世界銀裝素裹。

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天气预报

陰晴雨雪關係著公眾的日常生活,因而廣受關注。如今,以周和天為單位的預報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公眾的日常需求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渴望知道一個小時後的天氣狀況,也更加想要越來越精準的天氣預報。

可是無論天氣預報怎麼變,它都離不開一個東西,那就是實況數據。

實況數據是氣象學科發展的最基礎數據,也是模式數據產生的源頭。如果沒有實況數據,計算機在運算“模式數據”時就少了初始值,即使是迴歸到沒有計算機的人工預報時代,少了實況數據也無法進行天氣預報,由此可見實況數據的重要性。

那它又是如何採集的呢?

很多年前,科技不發達,要完成實況數據採集就需要依靠人力。氣象觀測員每天都會定時進行氣象數據記錄,然後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將數據進行彙總。

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天气预报

到了現在,數據的採集和傳輸儼然已經不是主要依靠人力了,而是可以自動完成。

在氣象觀測站中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物理量均由電子控制的機械設備完成,這些觀測站配有嵌入式芯片,芯片上有一個精確的時鐘,可以準時地週期性工作。例如在整點每隔5分鐘、10分鐘或1小時自動採集周圍的環境數據,並自動將採集的氣象數據編碼為二進制數據流,發送到數據庫中。

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天气预报

工作人員安裝風向觀測設備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

由氣象觀測站觀測到的數據信息會首先在各省的氣象臺進行彙總,然後通過“質量控制”的環節,去掉或訂正某些由於觀測設備故障造成的錯誤數據。

完成初步的質量控制後,各省就利用FTP文件傳輸的方式,將該省該時刻全部觀測站點全部物理量數據打包為一個大文件,上傳到位於北京的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的通信臺。

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中間也複雜著呢。無論怎樣,實況數據都是基礎,只有將基礎打牢固了,之後的預報才能更加精準。

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請猛戳右邊二維碼

中國氣象科普

qxkpw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