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民政局: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西北信息报讯(记者 符备战) 近年来,礼泉县民政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充分发挥兜底保障职能作用,坚持对标对表、对接群众需求,疏通政策沟渠、汇聚民生“活水”,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路子。

精准救助 让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兜底保障、不落一人”。该县民政局不断完善兜底救助“大体系”,夯实民政兜底根基,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政策性保障兜底,城乡低保平均标准逐年提升。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拓展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确保了贫困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和“救急难”功能。

同时,该县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通过入村入户宣讲政策、当面确认算收入、公开透明评结论,实现了政策宣讲到位、评定程序规范到位、“错保”等现象清除到位,明显提升了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精准度。通过动态调整,有效解决了“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

关爱保护 让“一老一小”幸福满满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细、抓实。完成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健全了发现报告制度、评估认定制度、救助帮扶制度、监护干预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以及督导问责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新建村级“儿童之家”8所,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困境儿童有所教、有所依、有所乐,打通了服务未成年人“最后一公里”。确认镇级儿童督导员、村儿童主任、儿童之家管委会主任445人,有效保证了留守儿童获得长期和高质量的服务。

该县聚焦短板,大力推进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各镇办设立了老龄便民服务窗口,建成礼泉县中心敬老院。利用村小学、村委会旧址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4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个,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就近就便、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大力推行“互联网+养老”试点,高标准建成礼泉县老年公寓、烽火镇区域敬老院。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县设立为老服务社会组织32个,为老服务志愿者55个,成立村级老年协会181个,确立省市级老年协会示范点5个,发放高龄生活补贴累计2800万元,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创新治理 让乡村振兴稳步提升

该县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出台实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协商试点、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等一系列文件措施。先后指导督促全县213个村、18个社区居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指导213个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居)委会班子成员年龄、学历、性别结构等进一步优化。围绕服务美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婚丧礼俗改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村、民主自治模范村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村规民约示范村和示范社区。先后为18个城市社区服务站配备了办公设施,落实城市社区“两委”人员岗位补贴及办公经费310万元。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群团组织22个,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10个。建立县、镇、村“爱心超市”88个,贫困村“爱心超市”全覆盖,调动了贫困群众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初步实现扶志与扶智并行,物质脱贫与思想脱贫同步。

创新举措 让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是该县民政系统脱贫攻坚的基础。近年来,县民政局按照“守住底线、瞄准对象、精准施策、同步小康”的思路,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制定出台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方案,织密织牢六张“保障网”,出台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保护、困境儿童保障等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村低保兜底制度,切实兜住兜牢了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启动了福彩圆梦助学活动,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通过建立各种保障机制,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在脱贫路上“不掉队”。同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破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让群众在办理业务时进对门、找准人,不跑冤枉路,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一户不少、一人不落”。

礼泉民政局: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