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南宋形势图

大家对宋朝的印象,多少受到教科书和影视剧的影响,视其为虚有其表,不堪一击之流。自有宋以来,除前期军力强盛之外,每每沦为被劫掠之对象;宋商业发达,海上贸易空前繁盛,却无力从根本上提升军事力量,被迫屡签城下之盟。

即:“北宋拥兵140万而“积弱” ;南宋铸币数以亿计而“积贫”。”是以出现贫、弱两对矛盾。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宋“积贫”、“积弱”确实存在,但并不代表整个宋代都是如此。

众所周知,以靖康之役为转折点(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宋朝分为北宋、南宋。与北宋对峙的国家是辽,与南宋对峙的国家则为金、元。从时间上看,这三个敌对势力共计用了近三百年才彻底瓦解了赵宋,且当年盛极一时的辽金均先于宋朝灭亡,“积弱”一说存在疑问;另外,辽金甚至西夏的存在,又很大程度依赖于宋的岁款,似乎体现不出积贫。在南宋时期,宋朝面对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先后坚持了四十余年。此时如果对比两宋的差异,大家一定能发现:自南宋以降,积贫积弱局面有所好转。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积贫、积弱这一说法究竟是谁提出的?是否真如金科玉律不能更改?

在学界,有两本书十分的著名:《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他们的作者是钱穆。

钱穆先生1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正是在学者钱穆的书中提到了积贫积弱这一说法。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图为钱穆

社科领域从未有真正的定论,故而“积贫”“积弱”终究是一家之言。好比如孔夫子的形象,在古代,五四时期,还有文革之后,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两积一说,也体现了现在这个时期的观念定势。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我们看这个说法中合理

的地方:北宋年间,“积贫”、“积弱”确实存在,这源于北宋的官僚体制:“三冗”(冗即多)

首先是冗官:赵家政权谨记唐朝的衰败,是以重文轻武。又唯恐文官难以遏制,于是将职位一切再分,层层牵制,平增政府精力;另外,大搞科举和恩荫使各阶层广泛参政造成官数巨大,特别是对官员的恩荫已到了泛滥的地步,请试想一下,官宦子弟是否值得公款扶植。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官员数量庞大

其次是冗兵:赵匡胤认为民众起义是因为无法生存,于是他大搞募兵制,屯养了大批士兵。到了宋仁宗的时候,兵力一度达到140万。数目虽然巨大,但纪律、训练还有实战并不乐观,腐败比较严重。最要命的是,宋为压制将领首先将禁军一分为三,分为三司。但三司却不能调动部队,枢密院才有资格发兵。这好比训练球员的教练,无法将得意弟子送上赛场。第二,宋朝奉行“守内虚外”家法,所以有宋一朝并未出现赤眉、绿林、黄巾、黄巢这样规模的内乱,但是出现了无法根除的边患,越是如此,越是招兵,最后造成冗兵现象。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军需庞大

最后是冗费:兵多将多官多,所以中央每年要向外支出大笔费用。而且除了这种开支,还有澶渊之盟后屈辱性赔款,这些赔款是按年计算的!相比于这种屈辱性的赔款,更要命的则是宋朝人认为钱能通神,只要用钱可以不打仗,迷信交易,所以造成了日后的无兵可用。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冗费

接下来观察说法中不合理的地方:

一 宋朝经济体量巨大:南宋的国土面积比唐朝小,但经济更发达,而且四大发明中三个出现在宋朝。唐朝一年的收入才300万贯,南宋官方的一次远航就能超过这个数目;唐朝和明朝的国土面积虽然广大,但是他们的经济十分的薄弱。现在在南海地区发掘出来的沉船,上面的货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宋朝的。请看官们注意,宋朝的铸币总量是以亿计的,远远超过了其他汉族的政权。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南宋沉船瓷器

宋的军队只在东亚逊色:宋朝只比辽、金弱,但比西夏强,攻有不足,但防守有余,在世界上并不弱小。强中自有强中手,宋朝的不幸,在于与其对垒的辽、金、蒙都是世界性的军事大帝国,宋朝的军队并不弱于同时期花拉子模、马穆鲁克、法兰西联盟等。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对比以往朝代也并不贫弱:三国后晋国统一全国,东晋经济、军事都不及宋,但是从未被人称为积贫、积弱。故而宋朝“积贫”“积弱”也存在商榷。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图为清明上河图

因此,宋朝虽然在军事上技不如人,但宋代的经济、文化仍然走在世界前列,并不能将之一概而论,宋有着独特的魅力,因而它是陈寅恪先生魂牵梦绕的“东京梦华”。

宋朝熬过了辽、金,苦撑蒙古45年,当真是“积贫积弱”?

参考文献: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钱穆《国史大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