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德國大戰誰會贏?

付車費給


誰也贏不了!這雖然是個假設性問題,但是他們真的打起來也不會分個輸贏,因為他們的軍事力量發展過於不對稱,如果玩陸戰,即便所有日本士兵都有“萬歲衝鋒”技能加成也打不過精銳的納粹裝甲部隊。要是玩海戰兩個德國綁在一起也到不了日本海附近,能防住海岸線就不錯了,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實力僅次於英美兩國,但是作戰成績僅次於美國,排行第二。德國的潛艇戰到頭來也只能起到一定牽制和擾亂作用,海戰靠的是水面艦艇,不知道那些“潛艇粉”是怎麼想的,如果真有效果德國海軍就不是被英國壓著打了。

空軍實力方面顯然是德國佔優,不管從規模還是飛機性能上,日本空軍顯然不是對手,下圖為被擊傷迫降的BF-109戰鬥機,當然德國真正厲害的戰鬥機是FW-190。

現在可以模擬一下戰場實況,從主動進攻能力的方面來看只有日本具有,德國在二戰期間連艘航母都沒建成只好坐等日軍來打。這第一戰就是海戰,日本海軍在德國潛艇的偷獵和襲擾下一瘸一拐的挺近了大西洋防線,這就尷尬了,海軍有本事打到人家門口,但接下來就是登陸戰和空戰,這來了德軍的拿手活。即便方雙空戰打了個1比1平,那麼登陸戰對於日軍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他們面對的是武器裝備不輸美軍的敵人,日本海軍的艦載機和戰列艦勢必會與堅固的“大西洋壁壘”硬碰硬一下。

大西洋防線的許多工事可抗戰列艦的直接命中

現在我們就算日本肯下了一塊海灘,並建立了橋頭堡,但是日本的後勤能力並沒有像美軍強到那樣能提供充足保險的後勤補給,而且相信已經無力向縱深進攻,德軍這邊勢必已經組織陸空力量進行反擊。這時候這個仗就要考慮怎麼打才能不欺負日軍,你說日本好不容易把薄皮大餡的坦克開到岸上去,結果被虎式坦克又強推到海里?講真的我都不敢想象,日軍的95、97坦克在虎式面前會有多麼“瘦弱”,而且我始終堅信德軍根本沒必要浪費炮彈,開著虎式撞就行。。

在太平洋戰場中美軍為了取笑日本的“豆戰車”甚至將其吊裝在謝爾曼坦克車身上。

如果打進攻戰,真的不知道日軍該怎麼組織進攻,他們面對的可是88炮和MG42,這些曾讓眾多美軍士兵都意志崩潰的武器。如果用來對付日軍坦克,連57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都用不上,直接上37毫米口徑就行。即便日軍腦中都充斥著狂熱的戰爭思想,但是武器裝備的差距可並不是那麼容易找補回來的,而且論起戰鬥素養和單兵能力德軍可一點不比日軍差。實際上除了海戰,在陸地上日軍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攻擊,從武器裝備到戰略戰術德軍都是導師級的,人家玩裝甲部隊大規模閃電戰的時候日軍的坦克正在欺負手無寸鐵的百姓,這也足以證明在蘇聯大縱深戰略下橫掃關東軍根鬧著玩差不多。

在蘇德面前,日本根本沒資格玩陸戰,不是同一級別選手。

所以說這兩個國家就算打起來也難分勝負,但假如日本與德國是鄰國,那麼日本完敗,德軍的閃電戰根本不是日軍所能抵擋的,而再強大的海上力量只能無奈的左右不了戰局。

也許應該讓日本坦克嘗試一下什麼叫“突擊炮”,什麼是坦克殲擊車,太深奧,鬼子可能理解不了,也許在他們眼中只是打上了“重戰車”的標籤。

感謝親們的交流與支持!


軍武奇兵


日德是二戰時的軸心國,兩國如開戰大打,誰勝誰負需要更多從定量分析角度來研究和推斷。

從兩國綜合國力對比看,一個是東方強國,一個是西方強國。但綜合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因素衡量,德國工業革命開端更早,經濟實力更加雄厚,國民文明文化程度更高。特別是德國的工業和製造業世界一流,武器裝備世界一流。顯然,在綜合國力對比上,德國更勝一籌。

從兩國兵力結構對比看,兩國都有強大的軍力,都有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兵員最高時均達上千萬。具體來講,德國陸軍、空軍佔據優勢,特別是在坦克、裝甲車、火炮、飛機等主戰武器裝備方面,德國優勢明顯。海軍方面,由於德軍未裝備航空母艦等大型作戰艦艇,相較日軍稍顯弱些。但陸海空各軍種綜合衡量,還是德軍佔優。

從兩國戰鬥意志對比看,一個是以傳統的武士道精神武裝,一個是以新興的納粹精神武裝,兩國軍人都被這一極端精神所灌輸迷惑和強制綁架。僅從這點上說,儘管發起的都是非正義戰爭,但兩軍的戰鬥意志還是都很強的。而日軍更甚,無限效忠天皇、戰敗剖腹自殺、戰爭後期甚至不惜“舉國玉碎”,正是這種極端精神的根本體現。

從兩國戰略戰術對比看,德軍推崇的是閃擊戰。可以說,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作戰思想。德軍十分注重戰略戰役的突然性,特別是將坦克裝甲集團快速大縱深大迂迴突擊發揮到了極致,包括閃擊波蘭、法國、蘇聯等屢屢得手。而日軍儘管作戰理念不算落後,但相較而言,還是比較傳統一些,與德軍不在一個層次上。

從兩國指揮能力對比看,德軍當時有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等世界公認的一流名將,可謂是戰將如雲、人才濟濟。這些將領,軍事素養高,軍事實戰能力強。特別是在軍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在組織指揮現代大兵團作戰上,更是顯示了高人一籌的素質能力。反觀日軍,只有海軍的山本五十六大將算得上這個量級。

從兩國交戰對象對比看,通過第三方也可佐證兩國軍力的高低強弱。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歐洲,總體上看,德軍的作戰對手顯然比日軍的作戰對手要歷害得多。 以蘇軍作為參照系,蘇軍與日軍和德軍都有過交手。但無論是戰爭初期的諾門坎戰役,還是最後的遠東戰役,蘇軍都是碾壓日軍。而與德軍交戰,則麻煩得多,不容易得多。

綜上所述,日德一旦開戰大打,顯然德軍勝算更大一些。不過,日德作為兩個軸心協作的國家,是不可能開戰的。開戰大打只是一個假設的問題。既然是假設,便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不同角度去假想和推斷。好在最終結果是正義戰爭必勝,非正義戰爭必敗。日德發動的戰爭都是侵略的戰爭,都是反人類的戰爭,最終兩國都沒有逃脫徹底戰敗投降的命運。


帥克品讀歷史名人


首先在陸軍方面,如果雙方有足夠的領土進行對戰的話(畢竟兩國離得遠,還有一個是島國),一定是德國佔優,二戰德國陸軍的統治力還是有目共睹的,那鋼鐵洪流不是蓋的,坦克裝甲車以及單兵裝備和作戰能力都優於日本。海軍方面的話,二戰日本的航母可是非常先進的,在海上對決的話,當然是日本佔優,但如果二戰開始就是這兩個國家打的話,我相信以德國的工業實力,會研製出更先進的艦船來對付日本的。空軍的話,emmm個人覺得相差不會很大,雖說德國當時空軍實力很雄厚,但二戰期間德國是以轟炸掩護陸軍為主,而日本則是海軍航空兵,二者作用有差別,側重點也不一樣,真要是輪輸贏的話,還是覺得德國強一些。嘻嘻嘻,這裡可能有一些吹德國了,誰讓日本侵略過咱們呢。登島作戰就別想了,盟軍在對日本和德國的登陸戰中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裡就不多評價對比了。


茉莉74829452


個人感覺是日本,為什麼?這裡說的是一對一的單挑,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單挑你總得過來吧。

那麼首先我們排除推土機式碾壓過來,因為不論日本碰頭德國,還是德國碰頭日本都需要經過其它國家領土,那損失就大了。

那兩個隔這麼遠的國家,只有進行海戰了。

論陸軍兵力德國有很多優秀指揮官並且裝備要強於日本,日本勝算不大。

可雙方打海戰的話那日本的實力就強太多了,就說航空母艦就足以把戰場推到德國家門口。

德國的能到日本作戰的海上力量不多,這點德國就吃虧了。

日本和德國打海戰如果勝利,那日本的艦載機就會長驅直入給德國陸軍來一頓鋼鐵的肉湯。

如果失敗了,大不了退回本土,短腿德國也沒有太多航母能打到日本本土。

潛艇軍艦過去的話,對本土有生力量摧毀不大。


南極爆冰


首先對比兩國綜合國力,德國是歐洲資本主義三巨頭之一,其科技水平,國民教育程度,經濟總量,工業生產能力等都位居世界前列,雖然在一戰中戰敗,受<>限制,武裝力量員額不得超過10萬,禁止擁有發展空軍等一系列限制,其周圍都是當時世界資本主義強國,如英國,法國,東面又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蘇俄,但其在納粹執政後為準備戰爭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強國,軍工生產能力,武器裝備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況且以一國單挑歐洲列強,一個月滅亡法國,將英國勢力驅逐出歐洲大路,又在北非開闢戰場,而且名將眾多,如隆美爾,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在北非隆美爾與英國陸軍名將蒙哥馬利鏖戰數年,在者與蘇俄之戰持續數年,若不是蘇俄有廣袤的戰略縱深,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二戰結局不知會又如何。

在看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脫亞入歐,在甲午之戰中擊敗中國北洋艦隊,又在對馬海戰中擊敗沙俄,國力迅速發展,野心膨脹,進而侵略中國,此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自鴉片戰爭以來,飽受列強欺辱,清王朝被推翻之後又軍閥混戰,民生凋敝,綜合國力與日本相比差距懸殊,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日本進攻數年,始終無法攻克,國內資源貧乏,與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無論在工業生產能力還是科技水平都有較大差距,北上戰略又被蘇聯粉碎,只能南下冒險與美英一戰。

綜合對比,德國綜合國力比日本強太多,無論科技,軍事,個個方面對遠遠強於日本,許多小夥伴說,日本海軍強於德國,其實只是兩國戰略不一樣,德國主要用陸軍和空軍來佔領歐洲,其重點發展陸軍與空軍,而日本是島國,有憂患意識,對海軍的重視程度強於陸軍,德國如發展海軍,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會滿足其意圖,而日本資源貧乏,無力與之抗衡。




醉臥沙場君莫笑ZGQ520


啄木鳥說: 肯定是德軍厲害,日軍的作戰模式還停留在一戰時代(這種落後的作戰模式照樣把我們打得很慘,可見我們連一戰水準都沒有)。 二戰早期有這麼個怪圈:美軍打不過日軍,日軍打不過蘇軍,蘇軍打不過德軍。

要是整體工業能力的話,小日本比德國差得遠。但要是比海軍水面艦艇,德國怕是不如小日本。

在陸地,各出十萬大軍的的話,德國肯定第一。

抗戰時國軍學的是德軍,但沒有德軍的素質與裝備,結果很慘。

要是整體工業能力的話,小日本比德國差得遠。但要是比海軍水面艦艇,德國怕是不如小日本。 在陸地,各出十萬大軍的的話,德國肯定第一。 抗戰時國軍學的是德軍,但沒有德軍的素質與裝備,結果很慘。

德軍受出海口限制,海軍發展有很多制約,但德國水面艦也不差,一艘俾斯麥號能牽制整個英國皇家海軍,可見一斑。

老蔣的德械師,素質和裝備差距是一方面,差距有但不是絕對的,二戰後期德軍有裝備和素質比他們還差的師,但人家戰鬥力並不差,關鍵看誰指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