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雪樓》口碑撲街,是滄月原著不行,還是秦俊傑演技不行

5月6日,秦俊傑和袁冰妍主演的電視劇《聽雪樓》首播。截至目前,已經兩集免費播出,10集會員播出。不過,從觀眾反應出來的口碑情況來看,這部《聽雪樓》基本上呈現了清一色的差評。

《聽雪樓》口碑撲街,是滄月原著不行,還是秦俊傑演技不行


滄月《聽雪樓》的原著粉絲認為,這部電視劇並未遵從原著,對不少人物進行了修訂,所以造成電視劇本身不好看。而並未讀過滄月原著小說的觀眾則認為,這部電視劇呈現出來的人物智商都是有問題的,根本沒有在武俠劇的正常頻道上,屬於典型的給小孩子看的鬧劇。

其實,對於《聽雪樓》的影視劇改編,本身就是風險極大的。因為這部所謂的武俠小說,真的只能代表十多年前網絡小說剛剛興起的那個年代的審美水平。那個時期的網絡小說,都是發表在互聯網上,依靠網友的流量閱讀,從而獲得費用。因為這種“流量閱讀”方式的存在,造就兩個現象。

《聽雪樓》口碑撲街,是滄月原著不行,還是秦俊傑演技不行


第一個現象,是小說的創作者本身追求片湯式的語言,用絮絮叨叨地方式鋪展故事,儘可能地將橋段劇情無限延伸,形成規模效應,從而獲得更高的流量閱讀回報。第二個現象,則是高端一些的讀者依舊選擇站在實體書的閱讀範疇上,而不少中學生及其中學肄業生選擇當年的網絡小說。而這個批次小說閱讀人群的審美情趣,也“反哺”了網絡小說的創作,要求這批小說不能在更高級的文學審美上做文章。

滄月的《聽雪樓》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而《聽雪樓》的不少章節段落,其實是滄月在中學時代寫成的,剩下的不少章節,則是在網絡小說興起之後,持續補齊的。因此,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聽雪樓》是一部孩子式的小說,無論從情節還是故事的主旨立意,都只能停留在二十歲甚至以下的審美層次上。

《聽雪樓》口碑撲街,是滄月原著不行,還是秦俊傑演技不行


所以,電視劇《聽雪樓》的改編,是冒著極大風險的。完全按著原著路數拍攝,會形成一種小腳老太太裹腳布的狀態,成為又臭又長的代名詞。而一旦編劇對劇情進行更高級的智商方面的調整,便面對不尊重原著等問題的指責。而且,這種人物智商上的調整,勢必傷筋動骨。所以,著名編劇宋方金老師在《給青年編劇的信》這本書中直接了當地說:編劇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不要接這類網絡小說的影視劇改編的活兒。

電視劇《聽雪樓》目前這種差評一片的局面,實際上是原著小說根本不適合影視劇改編造成的。當然,說滄月原著小說水平太差,是冒著得罪其廣大讀者的風險的——畢竟,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青少年時代滿懷欣喜閱讀的小說,竟然被視為不可回收的廢品。然而,滄月本人在武俠上的造詣,真的過分一般。其後續轉行去寫別的題材內容了,也是必然。

《聽雪樓》口碑撲街,是滄月原著不行,還是秦俊傑演技不行


武俠首先要構建的便是“為何而打”。打打殺殺的東西,肯定不是武俠小說的真正精髓。真正的精髓在於,這批俠客打殺的目的是什麼,能否攜帶更廣闊的家國天下的大情懷。這種大情懷的灌注,也是體現武俠創作者自身哲學修為的地方。一批孩子創作和追捧的《聽雪樓》,問題就出現在沒有這種修為上。他山之石,說一個。

金庸老先生的《天龍八部》,喬峰上來便打,為了是保家衛國。這是第一階段的俠的精神要旨。接下來,自己深陷江湖紛爭與懷疑苟且當中,為了名節而戰,則是另一種境界。乃至於最終通過武俠的方式提出誰是契丹誰是大宋的天問,更彰顯了作家本人的哲學意圖。《天龍八部》的好處斷然不是誰會降龍十八掌,誰會六脈神劍,小孩子才只看這些。

《聽雪樓》口碑撲街,是滄月原著不行,還是秦俊傑演技不行


《聽雪樓》恰好是這個小孩子,大家打的熱鬧點,有人厲害點,然後再搞一搞男女搭配的戲碼,就彷彿是武俠了一般。尚且覺得不過癮,無法糊弄中學生,便在遣詞造句上郭敬明化一點,能雞湯囉嗦的,盡力囉嗦起來。這也是網絡小說的一個通病,使勁在某些字句上做文章,卻沒有任何的能力在故事最終的哲學意志上做文章。

所以,《聽雪樓》看似是一個武俠,實則不過是小孩子們擅長的狗血愛情戲碼罷了。作為影視劇的改編,這部電視劇即使再遵從原著,也無力迴天。批評《聽雪樓》是頂其次的事情,如何為覺得《聽雪樓》好的那批青年觀眾提供真正優質的小說和影視劇,才是值得追問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