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sunli9ht669


年薪35萬,老稅率到手不到30萬,加上住房公積金,實際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35萬年薪的人,個人和單位繳納的公積金大約沒有6000多。摺合月入將近3萬元,高於北京2018年社會平均工資10600元的三倍。考慮到社平工資在北京富人密集區的注水效應,年薪35萬也就算上中上等水平。

第一,只用冷冰冰的數據說話。2018年全國主要城市社平工資,北京最高,達到10600元,摺合年薪12萬元,勉強達到12萬報稅的資格線。全國主要省會城市社平工資的中位數大約在7000元左右。月薪三萬,在全國可以傲視群雄。再來看看一組不靠譜的磚家數據,家庭年入36萬到50萬才算小康,50萬到80萬才算中產。如果你愛人年薪10萬以上,你家算是踏入小康門檻。當然我強烈質疑這組磚家數據。總體來說,你在北京,從收入絕對值來看,你算是中等偏上水平,你的家庭邁入了小康之家。先別高興,且看下文。

第二,從平均數據注水程度看。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北京仍是富人最密集的城市,千萬富翁的千分率為13,一百人中就有一個。你35萬年薪,一般在高薪行業裡並沒有感到自己有多高,比如,互聯網、金融、IT、科技等公司,平均年薪都比較高,比如某互聯網知名公司平均年薪65萬,普通員工並沒有這麼強烈的幸福感,因為高層年薪太高了(比如某小龍年薪4億),把員工都平均高了。同樣道理,你年薪35萬不算低,但你所在的群體,年薪普遍高,兩極分化嚴重。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起薪就是40萬起,你在同行裡都抬不起頭來。所以,你並沒有覺得很開心,你生活在富人堆裡,年薪35萬,依然感覺像屌絲,這才是你來頭條提問的根本原因。

第三,你比收入只能讓你不幸福,幸福,需要自己經營和努力拼搏。說真話,年薪35萬元在北京不上不下的,如果偏往富人堆裡鑽、與富人比、與有房的當地人比,你永遠不幸福。你這個收入層次主要集中在:高薪行業的骨幹員工、外企的中低層部門經理、大央企大國企的中層、有特長的自由職業者、小企業主、小企業的高層,等等。

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下綽綽有餘。因為大量的行業年薪並不高,剛才說了北京社平工資10600元,很多人都感覺不到這麼高。這是因為被富人平均注水了,大量的行業,比如,普通白領、公務人員,普遍在6000到8000元。更多的勞動力密集的行業,比如,服務員、收銀員、保安保潔、司機和小企業職員,月薪在6000元以下。如果與他們相比,你的幸福感嗷嗷地飆升。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有房沒房,對幸福感影響很大。年息35萬不上不下,買房夠不著,不買房不甘心。假設在北京四環附近買一套100平米的二居,大約需要600萬到1000萬元。你這35萬元簡直不堪一擊。那些有房的北京土著,拿著幾千元的工資,都活得比你滋潤。

建議,要向在北京紮根,要向活得有幸福感,一是不要攀比,心態要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二是要好好經營自己的日子,錢多有錢多的活法,錢少有錢少的活法,開心就好;三是和愛人白手起家,在相濡以沫中共同奮鬥,讓收入不斷增長,才能活得持續的幸福感。


職場火鍋


只有在北京生活了10年以上恐怕才有發言權吧。我一朋友就是在北京讀完大學、研究生之後留在北京工作了。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關於北京的事兒。

他在一個民營企業工作,基本上加上所有的年終獎、補貼等等,年收入稅後20萬。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副業,基本一年也有5萬左右。所以加起來他的收入在稅後25萬。基本上可以等同於稅前35萬的情況了。那麼他的狀況是什麼樣呢?


他去年在五環買一套房子,400多萬,小平米,當時首付了200多萬,剩下200多萬是貸款的。20年,每個月還款約1.5萬。他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2.5萬。扣除這個1.5萬還剩下一萬。他們一家的生活費一個月按照5000算,這樣就只剩下5000了,這5000就算是每個月可以存下的。但是由於剛買了房子,還借了親戚一屁股債,估計在兩年內可以還了。他們剛剛懷上孩子,孩子一出生相信又是一大筆費用了。另外,他們計劃未來一年內買車,那這個又是一大筆錢。雖然也可以貸款買車,但是基本上這3年內什麼錢都不剩,生活過的緊巴巴。當然,好就好在她媳婦也有個普通的工作,一個月工資5000,這樣雖然沒多少也可以為家庭增添一些收入了。減少一些負擔了。

但是在北京有多少這樣的人呢?工資高的必定不少,但是工資不高的也很多。大多數人的工資維持在年薪12萬左右,有的有房貸,那就更苦了。有的沒房貸,那生活相對自由一點。有的還有兩個孩子,這個苦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過年回家千萬別問人家賺多少錢,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傷害對方就是傷害你。本來人家回家開開心心的,你一問賺了多少錢,讓人家想起了外債,這個年都不好過了。有的人你一問收入,那就等於赤裸裸的打自己耳光了,人家一說年薪就是你的好幾倍,就讓你無地自容。你恨不得抽自己,為什麼要問這樣打自己臉的問題呢?


所以奉勸大家一句,過年就拜年,千萬別說錢!


老王偵查記


這真是個因人而異的事情。

我北京人:

1、家庭稅後工資性收入大概是這個的3倍;

2、家庭月支出沒怎麼認真算過,每年估計能存下來1/2左右;主要花在日常開銷、旅遊、購物等,花錢的主力是我媳婦;

3、家庭月負債9000:車貸2年無房貸(房子買的早);

4、丁克家庭。

這問題不就是個互相比的問題嗎?我拿我同事來比吧。和我辦公室挨著的同事是83年的,公司是密薪制所以我“猜”收入可能和我差不多,時不時抱怨收入不夠花。因為剛要了二胎,而且考慮到剛換了學區房所以房貸負債增加了、所以感覺他的壓力就很大,而且要了二胎後媳婦就不上班了……收入下降了一些且支持與負債又增加。

所以即便收入水平差不多,結合負債與支出以及老婆不上班等因素,我們兩個人的日常狀態差別還是挺大的——比如:

1)我花錢比他要大手大腳,我買東西會衝動而他會精打細算;

2)公司一旦發生組織變革時他比我焦慮、而我更淡定;

3)我旅遊次數明顯高於他且旅遊目的地的品質也更好;

3)收入的抱怨上我很少、他不少,他會更斤斤計較一些;

4)我們的年紀差不多、媳婦的年紀也差不多,但我媳婦開始逆生長而他媳婦開始走黃臉婆路線;

5)我的頭髮還很濃密而他髮際線退後很多;

15年時間一直在一個行業,我拿到這個收入也是應得的(想跳槽的話,每年都有獵頭開出double的offer,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離開的計劃)。

自認為也比一般的北京孩子要努力,沒靠過父母也沒有拆遷(但作為北京人壓力肯定還是要小一些);

過著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肯定有餘的生活;

工作壓力一點不比我team裡那些月薪不過萬的小孩兒們小(或者說壓力不一樣);

享受生活的時候比別人多一點但那源自多年奮鬥出來的收入以及自己的職業安全感……


咚噠隆咚鏘


本人30歲,已婚,無子女。夫妻二人年收入之和整好差不多這個數。所以想說兩句。我倆都在企業上班,家在北五環外,房貸每月7000多(不過用公積金還款所以沒什麼太多感覺)。每年吃飯消費還算正常,不好計算,屬於想吃什麼就去吃,週末家裡正經做點飯吃,工作日三餐基本都是單位食堂解決。每年去商場消費也就5000塊。平均每月去一次超市300塊錢。網購每年總共估計有2-3萬塊錢。利用年假每年出去旅遊1-2次,花費5-10萬不等(包含購物),養倆車每年就算3-4萬吧。其他聚會份子錢的估計還有個1-2萬。每年還能結餘個十幾二十萬的樣子。總之,沒有刻意省錢,也不大手大腳。很幸福!估計有孩子之後就得減少一些個人的花銷,用在孩子身上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lj0823


座標北京。說說我的感覺。

首先,年薪35萬的人不是滿大街都是,一般國企得是中層以上,外企也得有點職務。一般員工年薪12萬都不容易拿到。不是所有企業都是華為,阿里!互聯網公司薪酬高些,傳統企業員工拿幾千塊錢的也大有人在。外企也不是像前些年都舒服地拿著高工資。

其次,如果前幾年買了房子,現在年薪35萬在北京可以過的相對舒服,日常只要不太奢侈,還能有結餘。如果沒有房,要麼省吃儉用存個首付,要麼租房,我家附近算學區房,80多平米差不多8千。

第三,在北京已買房,無房貸,35萬年薪養一家三口過得很好,但是還達不到孩子上國際學校的水平。有房貸甚至無房,如果全家年收入35萬,就是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節儉一點就多存點。


家有學童小桃子


35萬絕對能活,活的多好,看個人情況。年齡,家庭,現有資產,巴拉巴拉。

北京平均工資還不到12萬,已經是三倍啦。

我的情況,北京上學,在北京19年,奔四,目前家庭工資收入稅前70多,北四環內兩套房,30萬京牌車兩輛,非京戶,一女,幼兒園階段。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現階段焦慮的是孩子以後教育的問題,替他都不是問題。雖然有學區房,但不是京戶,初高中怎麼辦呢。

04年剛工作,一年2萬多,一年存下幾千塊,現在一年四十多,也就結餘幾萬塊。和房價比較,房價上漲了約20倍,工資上漲還不到20倍,就這樣吧。


用戶6072075422143


這個涉及兩類人群:北京本地和來京拼搏的人

拿我舉例來說,我是北京當地的,

35萬對我來說夠了。房子買的早,車子家裡有,我自己也在搖號當中,搖中的話,如果按我現在的收入來說,也就只能買個10萬左右的車,而且還得還車貸。如果我年薪35萬,那買個20萬的車,都不用還車貸。

女朋友花錢還可以,自己也掙錢,支出不大。我倆花銷主要集中於吃和旅遊,其他消費不多。

所以說,如果年薪35萬的話,對我來說生活會非常好。

對於來京拼搏的人來說,

如果想在北京買房子,定居的話,35萬可能有些困難吧。因為北京的房價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除了房貸還有車貸。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北京戶口的話,孩子上學到底如何選擇是個大問題。


貓頭鷹愛旅行


這種話題肯定先招來一頓冷嘲熱諷!沒辦法沒在北京生活的人體會不到。

首先北京是一個消費層次分明的城市。以吃烤鴨舉例,不想多花錢的小區附近的親民北京菜館可能90就一套,要點面子的可以去大鴨梨168一套,商務宴請就是大董。總的一句話就是你在北京掙多少錢就有多少錢的花法。

35萬(家庭收入、有小孩)對於想在北京紮根生活費人來說屬於剛剛起步。簡單算算賬(以我舉例),房貸1萬(200萬的貸款),家裡生活費2000,小孩(幼兒園前)3500,水電煤氣物業取暖700,用車2300,夫妻日常開支6000,家裡物件更換1000。這麼算下來一個月2.55萬。

可能有人會說,你省著點花不就完了,沒掙到這麼多的就不活了?其實就像我之前說的,只能說你掙到這份錢的時候你周邊也都是你這類人,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

我的這些話只有在北上廣真正紮根生活費人能理解。


逗比侃球


本人程序員,年入20+;媳婦銀行員工,年入20+;投資理財,年入5~10不等;家中一子,2歲;我是獨子,父母名下兩套房,均為自住;京牌買菜車一輛,全款;雙方父母還年輕,身體好,有工作,以後也有退休金。

情況介紹完畢,生活是什麼樣呢?

衣食住行用全是大眾品牌,偶爾買些輕奢品。不為吃穿用度而發愁,沒有大富大貴的享受,平平常常的生活,偶爾放縱的節奏。壓力不大,心態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主要是看你的能力和你的追求能不能匹配:能,內心平和;不能,自己難受。


骷髏也有肉菊花RK


新北京人,在京生活了快二十年,老公土著,有個孩子。我聊聊吧,一家之言哈。

這個生活水平不光看薪金水平,還要看家庭環境。如果年薪35萬,沒有房貸車貸等壓力,應該還是可以活的比較滋潤的。至少是可以滿足“想吃點啥可以吃點,想買點啥可以買點,和一年兩次旅遊”的生活水準。

如果有房車貸款的壓力,減去一半的還款後,吃點啥,買點啥,玩點啥就得想想之後再做決定了。

如果你沒有房車貸款壓力,但有個孩子甚至兩個孩子,那就得算算打算在教育上支出多少了。不過說實話,自己打算大概率是抵不過大環境的,當週圍的孩子都在校外買教育時,人會隨波逐流的,因為那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

我們就是屬於最後那種,沒有房車貸款壓力,但有個上初中的孩子。孩子的吃喝拉撒保姆費用等支出不算太多,不影響生活質量。直到開始接受教育。秉承快樂教育理念的我在看到劇院裡都是站著看戲的人之後無奈只能也站了起來,並且一站不可收拾。

上幼兒園時挑了個不錯的公立園,每年要花贊助費,四年一起交,也不少了。我家孩子上的早,兩歲半不到上幼兒園,託班、小班、中班、大班,一共四年。氣憤的是我們畢業後那年就有了不能收贊助費的政策了。之後就是各種興趣學習。託班時沒有報名學習各種興趣愛好,想著就幼兒園學的就不少了,畢竟孩子還小。結果到六一幼兒園匯演時才知道,沒報班的小朋友都沒有上臺的資格。後來一問才知道,平時報班的小朋友上興趣班時,不報班的就在睡覺的教室裡自己玩。what?驚的我額頭流了汗。後來興趣班一個不落全報了。什麼舞蹈英語陶藝steam等。

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鋼琴、圍棋、跆拳道、游泳、美術。然後慢慢加入學科類的,數學英語物理......不學也不行,感覺像上了賊船,上去了就輕易下不來。又像莫名就被套了籠頭一樣,後面老有根無形的鞭子在抽打著趕著你往前行。一旦有不想課外學的念頭,就覺得自己是很不負責的家長,剝奪了她學習的機會。沒辦法,只能一再壓縮自己的生活水準,家庭收入都往孩子身上傾斜。

至於費用,周圍的朋友支出大概都在一年十萬左右的範疇吧。

當然生活費上還是支出不大的。一個三口之家,如果外出吃飯較少,外賣也叫的少,那麼一個月三千多就能吃的不錯了。我家在外面吃的多,外賣也叫的多,因為孩子經常在外上課,時間來不及,基本上週末都是在外面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