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看好“一带一路”

巴基斯坦人看好“一带一路”

摄影丨李英武

巴基斯坦人看好“一带一路”

位于拉合尔老城的婚纱市场

仍然是当地人光顾的重要地方

自从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之后,计划投资46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的建设项目就如火如荼地展开。巴基斯坦民众非常看重“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会,尽管有质疑,但各大项目建设所带来的成果逐渐消除了质疑。

这是《北京青年》周刊探访巴基斯坦的第五篇稿件,点击可跳转至前四篇:

1.《中巴到底有多“铁”?请看本刊记者发自前方的报道

2.《在巴基斯坦,我们遇到了这些追风筝的人》

3.《探访巴基斯坦“花之城”:遵从传统亦渴望富裕》

4.《中巴两国经济“网红”为什么这样红|来自瓜达尔港的报道》

支持与质疑之音混杂在一起

在位于白沙瓦以南20公里的奘格里村,村民们表达了他们对“一带一路”的感受。一位村民说,“20多年前,中国人来我们这里修了从白沙瓦一直到卡拉奇的N55公路,现在我们听说中国人会再次回到这里来修高速公路了。”N55公路横穿奘格里村,村民在公路两旁做起了生意,他们逐渐脱离土地,融入到商品社会中,家庭收入增加了,农民获得了实惠。如今,高速路成为他们新的期盼。

在瓜达尔港,为中国港控工作的瓜达尔人达龙说,瓜达尔港建设项目让数百上千本地人摆脱了以渔业为生的传统谋生手段,当地人有了体面的工作,还获得很多培训机会,他们的生活改善了。

不过,全球最大的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巴基斯坦公司主席雅兹·吉拉尼也基于他们的调查报告向我介绍了不同的声音。这份报告指出,知识阶层的担心主要来自包括中国人是否会兑现承诺、来自中国的劳动力是否会挤压本国就业市场,中国的工业强势地位是否会削弱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巴基斯坦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巴基斯坦是否在引进另一个“东印度公司”、巴基斯坦是否会成为超级大国角力场、中国人是否赚取更多等七个方面。

他说:“总体来说,70% 的普通民众是非常支持‘中巴经济走廊’的。”

希望中国资本建设自己家乡

统计结果还是很让人吃惊。吉拉尼说,质疑之声不仅在大学校园中可以听到,在政府部门里也有类似声音。但近两年,吉拉尼本人走访大学和政府组织,并阐述自己的看法。他说,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殖民主义深深伤害了巴基斯坦民众,但是时过境迁,现在是逐渐全球化的社会,国际资本的进入将会大大有利于巴基斯坦本国经济的发展。比如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中国公司雇佣了大量本地劳动力,又把道路、桥梁、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建好后留给了巴基斯坦。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帮助,巴基斯坦进入重要历史发展机会。

我接触的巴基斯坦知识分子委婉表达了担心,但他们都觉得“一带一路”或称“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好事情,但他们之间也有分歧。白沙瓦大学新闻系主任法祖拉·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觉得CPEC很好,但他发现中国人投资到开伯尔省的项目并不多。来自吉尔吉特地区的同学塔萨瓦说,中国人投资到吉尔吉特的项目不多;来自俾路支省的记者阿瑞夫·俾路支和一位来自信德省的教授也说投资到本地的项目不多。他们都说,投资到旁遮普省的项目最多。

据介绍,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省,人口占全国一半多,达到1.1亿人,该省经济发达,而首都伊斯兰堡也在该省。处于人口少数地位的其他各省居民都觉得CPEC过于偏袒旁遮普省。

摄影丨李英武

巴基斯坦人看好“一带一路”

拉合尔以东30公里的瓦加口岸

巴基斯坦和印度士兵在操练降旗仪式

援助和投资分属两个概念

外界不会想到,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但差异似乎指向国家认同和地区认同之间。按说同属一个国家,缘何还分彼此呢?其实,这与巴基斯坦国内政治环境有关。巴基斯坦旁遮普、信德、开伯尔和俾路支四个省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分别居住着不同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在巴基斯坦,不同民族内部用本民族语言交流,而民族之间用共同的乌尔都语交流。由于巴基斯坦社会是多元社会,部族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和国家利益有差异很正常。

这就不奇怪在王灵桂主编的《全球战略观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开伯尔省政治人物认为CPEC偏向旁遮普省,因此向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提出质询。中国大使馆也及时回应:中国政府无意涉足地方政治。

在交流中我发现,少数民族感觉项目分布不公的出发点还是认为投资是好事,希望投在本地。但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误区,CPEC是投资不同于援助,这是商业性行为。投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风险自担。自然,投资到哪里必须要把收回成本和创造利润放在第一位。

巴基斯坦著名私立大学哈姆达德大学副校长赛义德·哈桑提出,各地区政府和媒体不该抱怨投资流向的不平衡,而是应该考虑本地区是否对外资具有吸引力。如果缺少吸引力,当地政府该考虑如何改变现状,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摄影丨李英武

巴基斯坦人看好“一带一路”

拉合尔老城中的瓦兹尔汗清真寺

一个男孩在讨钱

中巴民众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CPEC可谓尽人皆知。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大到飞机小到手机,中国货有着很好的口碑,就连往来白沙瓦和拉合尔的长途大巴车,金龙客车的票价也比普通大巴贵30%。有中国的帮助,巴基斯坦将会进入发展快行道。

但有些巴基斯坦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包括一些中国媒体将巴基斯坦形容为“资源供给国”或“过剩产能输出地”。比如在瓜达尔港的建设,有人认为是中国谋求在印度洋的出海口。

在互联网上,中巴网友一些观点相似,方向却相反,他们都认为对方获得了更多的好处,自己吃了亏。一些中国网友认为,巴基斯坦获得了最好的基础设施,中国付出很多。

《“一带一路”关键词》一书作者尚虎平认为,一定要在国际上做好“一带一路”宣传工作——只有明了“一带一路”具体内容后,其他国家才会放心。“产能过剩”不是“落后产能”,只是国内市场饱和,而正是其他国家需要的。是互利共赢,不是“吃独食“”甩包袱”。

他认为,中国应多讲“惠及所在国民生”,少讲“中国海外利益”——降低“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等论调危害,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记者手记:民间交往加深相互了解

我总是想起一件趣事,它让我体会到中巴两国文化的差异和交往的缺乏。

在奘格里村,当我双手捧着烤馕大快朵颐的时候,同学阿弗雷迪很惊讶地望着我 :“你怎么上了左手?”我一脸疑惑,这才得知,原来,巴基斯坦人只用右手抓饭吃,而左手接触食物是被认为失礼的。

后来在瓜达尔港,我采访当地人纳赛姆的时候,他告诉我在中国留学的一段经历:当他们三位巴基斯坦同学在食堂尽情抓饭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停下来吃惊地看着他们。他们后来知道,中国人吃饭习惯用筷子,而用手抓饭被认为是野蛮的。即便当中国人听说巴基斯坦裔著名作家莫辛·哈米德辩称“:几千年的进化已向我们证明,用皮肤接触食物会让我们胃口大开”,也不免值得再度探讨。

摄影丨李英武

巴基斯坦人看好“一带一路”

夜幕降临,拉合尔老城车水马龙

中巴两国有很多文化差异,在巴基斯坦的一个半月行程中,我只是略知一二。而与此同时,两国文化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双方对于家庭的重视程度,对于亲情的理解。还值得一提的是,小时候爱看的《阿凡提》动画片,同学阿弗雷迪说,他们有相同的故事,只不过主人公名字换成了“纳斯鲁丁”。纳斯鲁丁帮助贫苦农民整蛊地主老爷,这是他儿时最喜欢读的故事。

我们分享相同的道德观、审美观和价值观。

李希光的《中巴经济走廊》一书写道,中巴关系是“全天候、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但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高层交往多,民间交往少;经济交流多,文化交流少。双方民间需要深入交流,要了解彼此语言和文化,了解彼此的文化思维模式,以拉近感情。“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中分量最重。

杨晓

摄影 李英武

巴基斯坦人看好“一带一路”

识别二维码

下载“北京头条”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陈更:未名湖畔咏唱青春诗篇

马岩松:蓬皮杜迎来中国时刻

高文:头脑里要波澜壮阔,随时准备扬帆起航

邱志杰:一个Mapper,和他的地图说

凡有井水处,都能听到他的钢琴声

比“柏林双熊奖”更酷的,是咏梅

点击以下封面图,一键下单新刊

「 2019年5月2日 陈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