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短暂,一晃而逝——漫谈我国秋季气候特征

秋季短促

总体而言,我国四季分明,北方冬长,南方夏长,春秋短促,秋季最短。比如,哈尔滨8月11日入秋,9月29日入冬,秋季只有不到50天,次年3月15日入春,冬季长约三个半月;广州10月29日入秋,且秋去春便来,4月16日入夏,夏季长达约六个半月。

秋季短暂,一晃而逝——漫谈我国秋季气候特征

秋季短促,是因为温度下降迅速,而最直观地表现则在植被的变化上,随着气温的下降,落叶木本植物的叶子多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许多本草植物将会枯萎甚至整体死去。

秋季短暂,一晃而逝——漫谈我国秋季气候特征

“一叶忽惊秋”(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秋季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到来;铺展得也很快,转眼之间“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去得也很倏忽,初冬时已是“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 白居易《冬夜对酒寄皇甫十》)了。“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左思《杂诗》),植被变化得如此快速,好像进入秋季后的时光被按了快进键一般。

秋季短暂,一晃而逝——漫谈我国秋季气候特征

秋季色彩斑斓,宛如一幅优美的油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白居易《内乡村路作》),“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礼赞秋天色彩的诗词,简直和秋天飘落的树叶一样多。

然而,这种令人陶醉的美景延续的时间也很短暂,可以说是秋季短促的一个缩影、一个佐证。香山红叶驰名中外,其最佳欣赏时间前后不到一个月。我有幸两次游览香山,却或迟或早都错过了那片最浓最美的秋色,至今仍觉十分遗憾。

秋季短暂,一晃而逝——漫谈我国秋季气候特征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时期宋玉所作《楚辞·九辩》似乎定下了悲秋的基调。

由“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的夏天,转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曹雪芹《代别离·秋霜风雨夕》)的秋天,诗人又或因老病,或因宦海浮沉,或因聚散,或因羁思,或因时光易逝,不免处境伤怀,是以“悲秋”。

秋季短暂,一晃而逝——漫谈我国秋季气候特征

但我认为,秋天美好但却短促,容易引发人们类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简简吟》)的感叹,或许也是“悲秋”的原因之一吧。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四季中,我最喜欢秋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