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的地方,离益州只有20里,刘备为啥见死不救?

硬时睡不着噢


关羽在襄樊之战当中输给了曹操,后边又被吴将吕蒙白衣渡江抄了后路,关羽在败走麦城之后在临沮这个地方被潘璋的部将马忠所擒,后被东吴杀害,留下了千遗憾。要说临沮这个地方距离益州地界确实不是是太远,但是可不是只有二十公里,从现在的地图上看临沮距离秭归有百十公里。

当时的刘备为什么没有出兵救援关羽成为了一个千古的历史话题,有一部分的结论是刘备的阴谋论,认为刘备看到关羽在荆州势力大增,怀疑关羽有分庭抗礼的意图,故意不去救援关羽,借助曹操和东吴的手杀了关羽,以保住自己打下的蜀汉江山。笔者认为这个论断不太靠谱,就不说什么桃园结义,关羽的死导致荆州的丢失是刘备最大损失,关羽在荆州驻守五年,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单刀赴会笑对东吴,而且关羽还很会治理水军,因为关羽在荆州使得觊觎荆州的曹魏和东吴都不敢轻举妄动。这样的一个精干的左膀右臂,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刘备夺西川和汉中的时候是高枕无忧的,不可能会做这种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然而恰恰就是关羽在襄樊失败了,又被吕蒙偷袭不得已败走麦城,在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傅士仁相继反水,上庸的刘封孟达拒不出兵,导致关羽最后在临沮这个地方被杀害。关羽在荆州地区作战没有得要一兵一卒的援助,作为大哥和老板的刘备也没有援助关羽一兵一卒,对于这样的形式,刘备为什么对关羽见死不救呢?笔者认为刘备即使想救援也真的是来不及了,当时的形式转变太快了,如果在时间空间允许的情况之下,刘备一定会救援关羽和荆州。

以下就对为什么刘备没有出兵做扼要分析。

第一点、刘备当时处于巅峰时期,过于相信关羽能力。

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在临沮被杀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夺取了西川之后,和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取得胜利,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杀死曹军的大将夏侯渊,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当时的刘备集团是达到了巅峰时期,曹操都感受到了刘备集团的威胁。刘备安排关羽一人独自防守荆州,并不是关羽是刘备的义弟也不是因为关羽的勇猛,而是在刘备集团中关羽是文武全才的人,他是最适合守荆州的。从两点可以看出来,第一就是刘备在之前的作战当中,如果要分兵的话肯定是和关羽分兵,曾经在徐州就是让关羽带领家眷守卫下邳,对刘备是忠心不二的,千里走单骑把关羽的忠和义体现的淋漓尽致;再有就是要守卫荆州这个水系发达的南方城市,就必须要会带领水军,而恰恰就是关羽很擅长带领水军,虽然关羽是北方将领他却会带领水军,这和关羽有带兵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刘备在当阳被曹操打败之后,就是关羽率领的水军去迎接刘备的。

第二点、忽略了曹魏和东吴的实力,就没有做出防范于未然的准备。

关羽在樊城失败之后,后续的失败是坍塌式的,因为刘备抽调了大部分的精兵强将全力以赴的夺取西川汉中,在荆州这个根据地只留下了关羽一个人作为主将和几万兵马,如果多留一个赵云也不至于会如此。东边的孙权一直觊觎荆州这个地方,从赤壁之战之后就多次派周瑜和鲁肃讨要,一直用言语说辞来回应,久而久之必定会引起孙权失去耐心而用武力来解决。北方的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当中损失惨重,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赤壁之战当中损失的大部分是刘表、袁绍、吕布的降兵,曹操自己的本部兵马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身边的谋臣武将也都平安的返回,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触及了曹操许昌大本营的安全,曹仁守城徐晃解围,这个时候曹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或许是谁也想不到的。而对于这种事情的发生,诸葛亮安排关羽联合东吴抵抗曹操,而没有考虑到曹操和东吴联合的后果。

第三点、关羽在襄樊地区的胜败反差太大,没人会想到东吴偷袭,整个荆州的战况变化太快。

在襄樊之战当中,关羽首先占领了襄阳之后又包围了樊城,赶来救援曹仁的于禁和庞德被关羽大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拿下樊城这个军事重地几乎是探囊取物了。却想不到的是徐晃来了之后联合曹仁把关羽大败了。如果此时关羽在樊城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大不了不打就是了,还有荆州的地方在关羽手里,刘备也会这样想的,打曹操的地盘打不下来不打不就行了。但是万万谁也想不到的是东吴在此时偷袭关羽,东吴的突然反水,估计是谁也想不到的,刘备当时在成都,他也不知道关羽在丢失荆州以后当时无家可归狼狈不堪的样子,等他知道荆州已经丢失的时候,关羽也已经死了。曹操和东吴夹击关羽的作战计划太过美妙了,很少人能够反映过来的,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又加重了关羽被杀的砝码,整个丢荆州的过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关羽被套路了,如此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刘备做什么都来不及。

第四点、刘备安排刘封孟达在上庸为侧翼和后援,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刘备在夺汉中的时候,就安排刘封和孟达去夺取了上庸,并且在这地地方驻防,上庸这个地方在地图上看的话是很巧妙的。上庸距离襄樊是很近的,虽然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刘备让刘封占领上庸的确切意义,但是可以臆断出来的两点就是,首先是上庸可以作为以后夺取襄樊的一个侧翼,再有就是关羽是单独防守荆州,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就是关羽的侄子,叔侄二人同时守卫荆州,就是给荆州加了个双保险。但是刘备只考虑了刘封和关羽虽然都是猛将,却没在意关羽看不起刘封,因为刘备称王后立嗣的事情询问关羽,关羽的说辞得罪了刘封,所以关羽在麦城的时候刘封没有出兵相救。虽然刘备已经为关羽安排了后援,但是因为关羽的高傲自大,刘封却没有发挥出刘备的意图。

第五、临沮这个地方只是离益州的边界近,但是离成都还太远,刘备出兵也救不了关羽。

三国时期临沮距离秭归一百多公里,离永安是两百多公里,距离成都是一千多公里。我们现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关羽在麦城的时候就开始向成都求援,也许信使还没有到成都,或许关羽就已经死了,因为麦城已经是没有粮食了,关羽在麦城是坚持不下去的只有突围,突围就会遭到东吴的伏击,当时的通讯技术要来回往复两千多公里,没有十天半月的时间是根本做不到的。用一句开玩笑的话来说,就是除非关羽给刘备发条微信:大哥快派人来救我!!刘备看到信息之后,动用一下某国的空中游骑兵部队,关羽在麦城就可以得救了。

综上所述:刘备并不是不救关羽,而是刘备距离关羽太远了,刘备认为关羽在荆州是可以稳稳当当的,但是魏吴两家的精美合作使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再有刘封因为个人的恩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让关羽一生的英名停止在了临沮。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都看到这里了就顺手点赞关注吧,谢谢你的高抬贵手。


蔡公子讲历史


关羽的败亡,对于刘备集团来讲是个难以挽回的损失。从此,不仅诸葛亮《隆中对》里,由汉中出陇西、从荆州北上两个方向钳形攻势的战略规划破产,而且受困于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道德绑架,刘备又在随后发动的夷陵之战中,把蜀汉的家底输了个精光。

既然关羽的生死、荆州的得失对刘备集团如此重要,那么当关羽在樊城、襄阳一线与曹操激战,直至被东吴吕蒙抄后路夹击,败退突围到距离益州地界只有几十里的麦城时,为何从未见到过来自于刘备方面的救援策应呢?

要解答这个谜题,首先要澄清刘备与关羽的地理间隔误区。

麦城的确离益州边界很近不假,但距离刘备布置在成都大本营的主力部队,可就是远水难解关羽的近渴了。

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刘备从成都到荆州,若无充足的时间用于布置兵马、粮草、军械,仓促之间根本也无法对关羽做出相对的策应。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7月。这个时间,刘备刚刚在两个月前结束与曹操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尽管战胜曹军夺得汉中,但刘备自身也是耗费了不少实力,需要一段时间休整与补充兵马。

恰恰此时,襄樊前线捷报频传,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重创曹操精锐部队,威震华夏,大有天下无敌的气势,似乎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就能够摆平这一路的曹军。

再加上刘备自赤壁之战的近几年来,据荆州、占益州、夺汉中屡屡得手,势力急剧膨胀,整个集团上下骄傲自满情绪日益滋长,对关羽在襄樊一线的战事,大多也抱着看好的心态。

况且在荆州与益州之间,刘备并非毫无设防,两地交界的上庸一带,就布置有刘封跟孟达的部队,随时可以就近支援身处襄樊的关羽。即便关羽那边的战局出现变化,益州这边也可以先让刘封、孟达拖延一下战况,为大部队的救援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以上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给了刘备集团一个错误的信号——关羽经略的荆州战线不需要特意增援。

只是令刘备意想不到的是,东吴孙权竟然撕毁孙刘联盟,派吕蒙白衣渡江,快速袭取了关羽后方的大本营,并且对襄樊一线关羽的部队形成夹击态势。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7月到12月,短短4个月内襄樊之战胜败之势急剧转变。

这时候的刘备,即便立马点兵点将马不停蹄得往荆州赶,也来不及救援关羽了。

更要命的是,原先特意布置,用来策应益州和荆州两地的上庸刘封、孟达部,居然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眼看关羽在近在咫尺的麦城兵败被俘,从始至终都没派兵救援。

这里头,或许也有关羽个人方面的原因。

关羽居五虎上将之首,在刘备集团内部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偏偏又性情傲慢,往往与同僚相处不善。

就连雄踞江东,又有联盟之谊的孙权,关羽都不给面子,面对孙权提出的联姻要求,竟然蹦出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放在其他人身上,就更别指望关羽给出一副好脸色来了。

性格决定命运,情商短缺的关羽,却偏偏还是个爱出风头的主。眼看刘备在汉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就想着自己在荆州也要有所动作,于是贸然发动了襄樊之战。

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刘备刚刚结束汉中之战,实力耗损严重。而且夺得的汉中版图,里头的百姓人口大多被曹操迁走,无法补充刘备军马,因此并不适合发动像襄樊之战那样大规模的战役。

站在整个刘备集团的角度来看,关羽据守荆州的作用,是为了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攻打曹魏,使得曹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首尾不能兼顾。

可关羽不在刘备与曹操还在汉中对峙的时候出兵,反而等到曹操西北战线稳固后发动襄樊之战,这就使得原先两面夹击的战略流于形式。

更微妙的是,刘备集团夺得益州、汉中,再加上原先占据的荆州,整体实力急剧上升,已然打破了先前与东吴的力量对比。孙权防曹操,现如今更防着日益做大的刘备,孙刘联盟反倒出现了向孙曹联盟转变的势头。

关羽选择此时发动襄樊战役,抽调大批兵力去到前线作战,等于就是将一个空虚的后方留给了东吴,孙权岂有不捡便宜的道理!

由此可见,整场襄樊之战,是刘备集团多年来顺风顺水,得意忘形亢奋之下发动的一场错误战役。结果陡然间跌了一个大跟头,折损大将关羽不说,连战略格局,也被重新打回到了魏蜀吴三足鼎立蜀国最弱的状态。


剧透历史


关羽的死,让无数后人感到为之惋惜。

因此也就产生了很多和关羽的死相关的疑问,关羽是在麦城被吕蒙给杀害的,当时的麦城明明距离刘备的益州只有几十里地,刘备为何不来救?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当时的刘备是在干什么,他是在益州饮酒作乐呢,还是出去战争了?

若是刘备因为不务正业,不来救关羽,那关羽的死,真可谓是千古之奇冤,但是,若是当时刘备,也在战争中呢?

没错,当时的刘备却是是在战争之中,而且关羽之所以会打襄樊之战,也是和他有关系的。

当年刘备拿下益州来之后,为了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地盘,他就带领部下去北边的汉中和曹操作战去了。

这时候为刘备镇守荆州的关羽,在得到刘备出军的消息之后,他为了配合刘备,也对曹操发动了,位于中部的襄樊之战。关羽以为这样就可以,吸引一部分曹军的注意力,减少点刘备的阻力。

没想到自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他就成了整个战争的主角。

关羽作战那还是很英勇的,刚开始关羽的战争打的很顺利,又是水淹七军,又是斩庞德,捉于禁......,弄得曹操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关羽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的战役,也告诉了刘备。同时,这也给了刘备一个错误的信号,关羽是没有危险的。他可以毫无顾虑的在战场上厮杀了。

可是,就在关羽雄心勃勃,志得意满想要一举拿下襄樊城的时候,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密信,大致的意思就是他们东吴和曹操联合起来,一起干蜀汉。

这对于曹操来说,当然是一件利好的大事了。他就欣然同意了,但是,此刻关羽还正从荆州向襄樊这里调集兵力的。

襄樊这里是曹操的重军所在地,若是关羽把镇守荆州的大部分士兵,都给调到襄樊来,这说明荆州之地就空虚了。

没错,孙权就是打的关羽所镇守的荆州之地的主意,他们就是想把刘备的荆州之地给吃下来。

结果可想而知,关羽腹背受敌,在中间成了夹心饼干,被东吴和曹魏的联军,打了一个大败。最后,关羽不得不带领部队,向刘备所在的益州进军。

也就是他们走到了麦城的时候,关羽和儿子关平等人,被东吴都督吕蒙的部下给捉住了。随后,吕蒙就把关羽给杀了。

所以,关羽兵败被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刘备在关中,根本赶不来救援。

当时关羽是有向刘备的养子刘封求救的,但是,刘封因为嫉恨关羽,没有救援他。最后刘备得知之后,又把刘封给杀了。

关羽和刘封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关羽曾经给刘备建议过,要刘备杀了刘封,否则,他的存在,日后会对刘禅即为造成威胁。

好了,这大致就是刘备没救关羽,导致关羽死于麦城的缘由。


史学达人


依据历史材料记载,《三国志·先主传》: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对等攻申耽于上庸。 从这咱们能够看出,关羽之所以要北伐襄樊,首要意图,是为了搅扰曹操视野,由于那时候,刘备正在预备汉中之战。

《三国志·武帝纪》: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刘备拿下汉中,称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从这段材料来看,刘备现已成功拿下汉中,关羽被封为前将军。

一切的工作,都依照事前的方案开展,刘备拿下来汉中,关羽能够撤兵了,但是,这时候,天公做美,送给关羽一个大好的机会,《三国志·武帝纪》: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关羽捉拿于禁,斩杀庞德,一战威震华夏。



这时的关羽,想攻下樊城和襄阳,最终不得不向刘封和糜芳求助,刘封和糜芳怀恨在心成心不救,关羽最终四面受敌,最终死的当地离益州只要一二十里路,仍是没有逃回去,那就间隔这么近,为啥刘备不出动军队相救呢?

(1)刚才咱们说了,关羽的首要意图,是为了搅扰曹操视野,并且刘备都拿下了汉中,他想,关羽早就撤兵了,这是最主要的一点。

(2)关羽战况十分有利,捉拿于禁,斩杀庞德,还有刘封、孟达、麋芳、士仁等相助,惋惜的是,麋芳、士仁不战而降,刘封、孟达、按兵不动。


巴黎人802740


关羽是忠义的代表,一提到关二爷人人心中都升起敬佩之情,这样一个忠义之士,却在襄樊之战中输给了曹操,他败走麦城后在临沮被马忠所擒,后又被东吴所杀,实在是一个千古遗憾,在人们的心中更希望关羽这样一个英雄豪杰能够最终取得胜利,寿终正寝,但是对于关羽来讲,战死沙场也许才是一个英雄最终的归宿。

当时刘备距离关羽只有二十公里,却没有出兵解救关羽,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不断议论的话题。




人们纷纷猜测这其中的原因,有人说这是刘备故意不救关羽,以防止关羽日后实力渐强对抗自己,笔者感觉这种说法实在是荒谬之极。我们仔细分析当时的局势,当时临沮离姊归何止二十公里,从现在的地图上看至少有一千公里,以当时的装备和行军速度刘备根本来不及救援关羽。

先不说关羽和刘备之间有桃园结义的情谊,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了追随刘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笑对东吴,独自一人镇守荆州,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表现出他对刘备的忠肝义胆。他是刘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试想刘备怎么会不救关羽,让自己失去这样一个得力的干将?

当时的战况,刘备肯定是想救援关羽的,但是已经来不及,因为当时的形势转变的太快,如果刘备事先知道关羽已经处于那样危急的形势下,他无论如何都会救关羽的。但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刘备没有机会去救关羽呢?


首先刘备当时占据有利形势,正所谓乐极生悲,人在得意时就容易疏忽大意,他过于相信关羽的能力,没有作出足够的防范。

当时刘备夺取了四川之后,和曹操在汉中的战斗中也取得了胜利,老将黄忠杀死了曹军的大将夏侯渊,自此刘备自称汉中王,当时刘备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形势。这时刘备安排关羽独自镇守荆州,一是因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不二,另一个原因是关羽擅长带领水军,荆州属于南方水系发达的地区,关羽虽然是北方人,但他却很会带领水军,当初刘备在当阳被曹操打败之后,就是关羽带领水军去救援他的。

其次是过于相信东吴,太过大意没有想到东吴会反水,使得关羽腹背受敌导致失败。这期间的变化太过迅速,使得刘备措手不及。

当时刘备调取大部分的精兵强将夺取汉中,在荆州只留下关羽和几万兵马,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损失惨重,但是当时损失的主要是刘表、袁绍他们的兵力,曹操本身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直接影响到许昌的安全,许昌是曹操的大本营,因此曹军全力以赴誓死反抗,战斗力非常强。

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拿下樊城几乎是探囊取物,没想到徐晃联合曹仁打败了关羽。其实和曹操的战争并不是非打不可,如果实在打不过大不了退兵。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东吴此刻突然反水,联合曹操对关羽进行夹击,使得关羽腹背受敌无力抵抗。

孙权早就觊觎荆州,曾派周瑜和鲁肃向刘备多次讨要未果,时间一长孙权便失去了耐心,当时诸葛亮本来是要联合孙权攻打曹操,没想到东吴背信弃义,反过来联合曹操给关羽重重的一击。当时刘备还在成都,等他得到消息时,关羽已经战死,荆州也已失守,他已处于无家可归的境地。


第三点就是刘备安排的刘封、孟达没有对关羽进行救援,导致关羽的最后失败。

行军打仗最忌讳为了私利而不为大局着想,当时刘封和孟达夺取了上庸这个地方,上庸距离襄樊非常近。刘备本来打算夺取了上庸这个地方可以为襄樊做一个保障,但是没想到刘封最后没有支援关羽。

刘封之所以不救关羽,是因为之前刘备关于立嗣的问题曾经询问过关羽,关羽认为刘封的存在日后会阻碍刘禅继承刘备的位置,因而得罪了刘封,导致关羽被围困之时无人救援。



由上可知,当时刘备并不是不救关羽,实在是距离太远,刘备又对关羽过于相信,万万没有想到荆州会腹背受敌,也没有想到援军居然在关键时候没有发挥作用。如果当时有现在的通讯和作战装备,派空军来救援也许还来得及,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那是不可想象也无法企及的。就是在这样阴错阳差的情况下,关羽的一世英名从此画上了句号。

关羽虽然走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和赤胆忠心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关羽就是忠义的代名词,他会永远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


小焱论史


关羽是刘备的好兄弟,若是刘备知道关羽有危险,他可能不救吗?

毫无疑问,刘备肯定会救的。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来救关羽呢?

因为当时的刘备正在汉中和曹操打仗呢,虽然关羽在襄樊在也和曹操打仗,但是,关羽败的太措不及防了。

不要说刘备不知道关羽要吃败仗了,就连关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这么快就败下了阵来。

按照关羽的设想,他水淹七军,斩庞德,捉于禁。可以说这个仗打的是顺风顺水,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关羽拿下襄樊也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意外真的发生了。

而且这个意外,发生的真的是很意外。

在这个紧要关头,一向和蜀汉交好的东吴,背叛了蜀汉,主动联合了曹操。

那时候的曹操,被关羽和刘备两面夹击,正不知道怎么办呢?

正是在这个紧要关头,没想到雪中送炭的,却是他一项的仇敌孙权。

孙权给曹操来的密信,说的是不要让曹操声张,他会秘密的出兵到关羽的大后方,也就是从荆州进军,杀关羽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关羽腹背受敌,所以,这个战争关羽必败无疑了。

当时,曹操也觉得这样做没有错。不过,他还是和部下商议了一下。

曹操的谋士说,孙权让你不公开这个信,这个对他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若是把信公开,对我们就有好处了。

曹操一时还没想明白。

曹操的谋士继续说,孙权要拿刘备的荆州之地。这是早晚的事情了,我们公开他写来的信,改变不了他出军拿下荆州的计划。

但是,我们一旦公开了,刘备和孙权之间就不会再联盟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会加深,到时候我们对他们实行各个击破。这不是对我们很有利的一件事吗?

曹操一听,确实是这个样子。

所以,曹操就让人抄写了很多封信,然后射到关羽的大营里,他生怕关羽看不到。

但是,当关羽看到曹操射来的信的时候,事情已经没有了转机。

因为孙权的部下,吕蒙和陆逊已经把荆州的大部分地盘,给拿了下来,他们正像一个口袋一样,向关羽这边收了过来。

吕蒙和陆逊之所以能这么轻易拿下荆州来,就是因为关羽把大部分驻守荆州的部队,给调到了襄樊这边来打曹操了。

所以,在吕蒙、陆逊和曹操的前后夹击下,关羽顷刻之间就败了。当他逃到麦城的时候,被吕蒙的部下捉住,然后被吕蒙杀害了。

此刻的刘备即使得到消息,也来不及救关羽了,一是刘备的兵在关中,赶不过来,二是成都的兵,基本上都被调出去打仗了,根本无兵可调。

刘封虽然接到了关羽的信,但是,他和关羽的关系不好,也就没有来救关羽。所以,关羽也就必死无疑了。


汉史趣闻


看了大家之前的评论,多是说刘备故意害死关羽,是无耻的大阴谋家。哈哈,其实我对这个问题也有点小怀疑。关羽为人桀骜,不适合独任,这一点刘备这个做大哥的是知道的。当时刘备取川,缺兵少将,让关羽自己守荆州是可以理解的,但取得益州后,为何还不派几员大将来帮忙呢?益州和汉中,虽是刚打下来不久,但益州百官和老百姓早就思得明主了,因此民心还是比较稳的,我想兵马也不下50万。要我是刘备的话,一定派大将并带一点兵来和关羽共守荆州。

但要说刘备是故意害死关羽呢,又好像有点牵强。我承认小说里的刘备确实够阴,不算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我想还不至于杀死关羽这一大助力。

第一,关羽虽傲,功高震主,但还不失忠心,没必要除之。第二,就算刘备要杀关羽,那方法有太多了,没必要搭上荆州吧,荆州地盘可不算小啊,兵马也有20万,岂能拱手送与别人。

再说说为啥见死不救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你说的距离不对吧,麦城在今天的湖北境内,而刘备远在成都,两地怎么会只有20里呢?

其次,关羽为人高傲,天老大,他老二。相信平时没少得罪人吧,荆州重地,四面环敌,不是一个骄傲的将军能守得住的,兵败也是早晚的事。

第三,当时关羽兵败,离刘封、孟达最近,但孟达似乎不喜关羽,拒不发兵,还和刘封说:关羽曾劝大王废掉公子,他既不顾叔侄之情,今公子又何必念叔侄之义,因此刘封也不发兵相救。廖化没办法,只得入川找汉中王求救,但怎奈路途遥远,一来一回需要时日,关羽残兵守孤城,可谓是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怎能相持?

综上所述,我觉得刘备对荆州和关羽是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

应该这样理解:刘备得到益州和汉中后,想一统天下,凭自身实力虽然不怕孙权,但想胜曹操还有点困难。怎么办呢?只能先易后难,就是先打东吴,只要拿下东吴,就能和曹操划江而治,统一天下可以说是指日可待。这样问题就来了,平时刘备打的口号是连孙抗曹,匡扶汉室,要打也得打曹操啊,打孙权没理由啊,还是小舅子。那怎么办呢?只能放任自流,荆州让关羽一个人玩去,守得住那是关羽命好,要是顺手灭了孙权就最好不过了,你背黑锅。反之要是被孙权灭了呢?就为弟报仇,正好有了攻打孙权的理由。输赢都不吃亏,就看关羽够不够料了,结果关羽不够料,丢了荆州,自己也死了。

各位看官,你们说是这样吗?


好孩子就是我


说说我的观点吧:我的结论是刘备集团要除掉关羽,并非刘备一个人的注意,主要来源于诸葛亮,主要原因是政治观点不同,无法调和,刘备集团以诸葛亮法正为首的一批人拥护刘备称帝,对汉朝取而代之,如果可以击败曹操,拥立汉帝,之后再禅位,都姓刘,天下舆论过得去,如果不能击败曹操,那就选择合适机会自己称帝。。。曹操集团自打荀彧被逼死后,基本都洞悉曹操的想法,他即使自己不称帝,也要给后人扫清称帝的障碍,所有矛头都指向一个人——关羽,关羽忠于大汉王朝,一下几点可以很清楚的说明:1、刚刚开篇,关羽说要去投军,投军就是打农民起义的黄巾军,说明关羽志在政府,刘备以汉室后人身份自居,关羽跟他打天下。2、刘备兵败去曹操那里避难,一次打猎曹操用皇帝的弓箭射中了梅花鹿,曹操领受大家赞美关羽想杀他。3、刘备取下益州自封汉中王,封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为将军,关羽不受,他说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实际上,他认为刘备的官是自封的,没有经过政府,他不承认,而他大半辈子都是用汉寿亭侯这个官衔,因为是皇帝封的。类似例子还有很多,随着刘备地盘扩大,集团实力增强,自然想更进一步,这个时候,封疆大吏关羽就如同一个定时炸弹,关羽掌握荆襄九郡党政军大权,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诸葛亮一生谨慎,冒险的事情他不干,刘封孟达如果没有上面的指令,借他们几个胆也不敢不救,刘备也顺手除了刘封为了阿斗,孟达不愿就范降魏,后来诸葛亮同意他归蜀也能说明点问题。。。曹操来说,忌惮关羽也是不称帝的原因之一。。。于是,两个集团的谋士利用荆州之地让孙权出手杀了关羽,刘备虽然失去荆州,但三足鼎立依然存在,刘备一向看不起孙权,所以在关羽死亡很多年后他出兵攻打东吴,那个时候,刘备已经称帝。。。对于政治家来说,自己的政治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兄弟情义什么的都是我们普通人玩的东西,他们只有利益和相互算计!!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海阔天空Xk


在关二哥眼里天下只有他大哥三弟估计对孔明曹操还有他的几个朋友也是比较欣赏的,其余人等皆不入眼,刘备从曹操手中夺了汉中有些飘了胜利来的太快了他自称汉中王封关羽五虎上将之首,这些好消息让刘备集团的人备受鼓舞大伙儿都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这时候关羽更是坐不住了,他想大哥夺了汉中我应该再给他一个惊喜,所以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感觉这是个机会,在没有得到刘备授权的情况下自行发起襄樊战争,曹军主帅曹仁派于禁庞德驻守樊北这二位可是名将当时包括曹操都想着有这两人最起码能抵挡关羽一阵子,


但是名将毕竟是人遇见关二爷关圣帝君必将被秒杀关羽施唤雨术天降大雨汉水暴涨冲破坝,樊城被洪水包围曹军全部被淹,关羽趁机进攻,于禁被俘归降,庞德被俘大骂关羽英勇就义,这人啊不是你骂别人就是别人骂你,关羽就爱骂人孙权曾想跟关羽结为儿女亲家,提亲的人刚一说关羽就破口大骂,虎女焉能嫁犬子,骂孙权骂就骂了关键是关羽出征的时候骂了南郡的两位守将,这二位可是给关羽供应军资粮草的,这两人因某件事办的不到位被关羽骂了一顿,还说你俩给我等着我回去再收拾你们,

于禁降庞德S捷报传到刘备哪里刘备大喜二弟真乃虎将也传令放假三天全国庆贺。有句话叫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刘备是万万没想到他再也见不到他一生惯着宠着的二弟了,樊城主将曹仁坚守樊城,有人劝他弃城乘快艇逃跑,曹仁的谋士只淡淡说了句,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曹仁当即决定誓以樊城共存亡正好这时曹操派徐晃的援军赶到,关羽跟徐晃是朋友两人见面的时候还叙了一会旧,谁知道正聊的热乎徐晃脸一变下令说“得关云长头者赏千金,关羽都懵了说“大哥怎么这样讲话?徐晃说“这是公事,结果关羽被打的撤离樊城,

他在路上还嘀咕关系这么好咋说翻脸就翻脸关二哥想不到也不明白但更让他想不到事还在后面,樊城之围解除后徐晃并没有乘胜追击,不是徐晃念旧情而是曹操不让他追,曹操要坐山观虎斗,他知道孙权的屠龙刀已经磨好了正等着关羽,曹孙已经结盟可爱的关二爷他是想不到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在关羽攻占襄樊时,孙权手下那个装病装孙子他最看不起蓄谋已久的吕蒙已经白衣渡江。

而被他骂的那二个南郡守将一看吕蒙来了立马献降吕蒙进城后出狠招他厚待关羽及其将士家属还让他们写信给跟随关羽的随员报平安,关羽得到南郡失守的消息匆忙往回赶,走到一半他的部下已经没有人会替他卖命了,关羽知大(势已去逃往麦城,从麦城往西走,走到漳乡(湖北当阳县东北)部下全部离他而去投降,孙权料定关羽会逃早就安排了朱然和潘璋在临沮(湖北远安西北)等着关羽并下令羽至即斩。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快他还想着徐晃跟项羽有一场恶战,他哪能知道曹操就是借他之手杀关羽让刘备恨S他羽俘被杀,


谁也没想到那个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刚刚用唤雨术其实就是老天帮忙发洪水关羽正好赶上了,大破曹军的武圣关羽竟会败的如此之快,孙权没想到,曹操也没想到,刘备更是没想到,听到的都是捷报,怎么突然二弟就没了呢,想救已经来不及了,他更想不到刘封这个逆子竟敢不去救他关二叔,历史有时候越读越有意思刘秀的陨石术关羽的唤雨术等巧合肿么这么多。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老张头讲故事


首先,关羽死的地方离益州肯定不止20里。恐怕得有上百里地呢。。。

不论关羽离益州有多近,都是没有用的。因为要救关羽,需要有大量的军队。不是益州所有地方都有驻军。益州军队主要驻地,应该是成都、汉中等军事要地,这些地方离荆州有上千里呢。

潘璋、朱然等人已经率军驻扎在了荆州、益州之间的通道上。关羽回不去,益州援兵来了,也难以打过来。

关羽战败,也是突然发生的事情。从孙权偷袭荆州,到关羽战死,大约也就两个月时间。古代可没有电话,是要靠人去传信的,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通路被吴军阻断的话,信使更是难以及时传出消息!

调动兵马是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行的。况且,刘备刚刚与曹操在汉中激战了一年多,已经是军心疲惫。此时要出兵救援,速度会比平时更慢。更何况,出蜀之路崎岖难走,到处都是高山、河流,行军很花时间。

关羽还是很有自尊心的人。他丢了荆州、军队惨败,心里自然十分愧疚。我甚至怀疑,爱面子的关羽,有可能根本没有向刘备求援。这样,刘备更无法知道关羽的情况了。

综合各种情况,刘备见死不救是说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