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为何单单放过夏侯惇?

风一样的小菇凉



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乾坤。关羽因其忠义无双,作战勇猛受后人称赞。而过五关,斩六将,更将其忠义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关羽头降曹前,就曹操约定三事,其中一件就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无论天涯海角都要前去追随。白马坡斩颜良文丑以后,刘备亲自给关羽写信,让其投奔袁绍处,关羽感激涕零,未经曹操同意,发放通关檄文,便匆忙出发,前往河北袁绍军营。


关羽途径曹军五个关隘,因没有曹操过关檄文,遭到守关将士的反抗。东岭关斩杀孔秀,洛阳关斩杀韩福孟坦。汜水关又在镇国寺斩杀了卞喜,荥阳关斩杀了王植,却被胡班所救。黄河渡口,一怒之下,又杀了守将秦琪,关羽就这样一路历尽艰难。然而关羽在最后又遇到了夏侯惇,二人展开厮杀,最终却不欢而散,关羽斩杀六将,为何唯独放过夏侯惇?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夏侯惇勇猛过人,关羽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关羽正要过黄河,却被孙乾告知,刘备已经前往汝南与刘辟回合去了。关羽正要出发寻找刘备,背后尘土飞扬,一路人马杀到,约三百余人,为首将领正是夏侯惇,惇大叫:关某休走!关羽令孙乾保卫两位嫂嫂,自己回身来迎夏侯惇。

关羽指责夏侯惇追赶,这是有违背丞相大度。夏侯惇却说并没有收到丞相相关书文,又指责关羽一路过关斩将,定要擒拿。说罢,夏侯惇拍马舞刀,直取关羽,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夏侯惇越战越勇,三百名将士又将关羽围住。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关羽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毕竟他人少势穷,又孤身一人奋战。夏侯惇又有三百将士严阵以待,而夏侯惇本人也是曹操名将,勇猛过人。关羽与夏侯惇过招之后,已经知道其战力,也称夏侯惇为英雄,枪法绝伦,可以说关羽当时并不一定能拿下夏侯惇。


其次关羽夏侯惇交战,遭遇多次劝阻,张辽成功解围,关羽没必要再为难夏侯惇。关羽大战夏侯惇,突然有使者策马赶到,让夏侯惇不要与关羽交战。夏侯惇问及使者丞相是否知道关羽过关斩将之事,使者却说不知。

夏侯惇并不愿放过关羽,只说擒住关羽交给曹操处置,杀与不杀,那是他的事。关羽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大喝道:你以为我杀不了你。夏侯惇声称,虽能斩杀颜良文丑,但未必能胜我。二人左冲右突战到一起,数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正在此时,张辽策马赶到,大叫:云长、元让,休得争战!丞相因担心关羽沿途有阻碍,特令我传令各关隘,让其通行。夏侯惇问及丞相是否知道关羽过关斩将之事,张辽声称丞相已经知道,并责令各将不要为难关羽。 无奈之下,夏侯惇只能放行,既然曹操已经让关羽通行,关羽就没有必要再为难夏侯惇,自找麻烦了。演义曾这样记载:

辽曰:“我见蔡将军自有分解。既丞相大度,教放云长去,公等不可废丞相之意。”夏侯惇只得将军马约退。


再次关羽顾忌两位嫂嫂的安危,又急于见到刘备,并不敢恋战。关羽毕竟只身一人奋战,有没有兵马,他自知占不到什么便宜。再者说夏侯惇还有三百人马,如果夏侯惇缠住关羽,这几百人前去捉拿两位嫂嫂,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关羽并不敢恋战。


此外,关羽此刻最为关心的,还是尽快见到刘备,毕竟他已经知道刘备的确切下落,二人桃园结义,情真意切,又有很多时间没有相见,把两位嫂嫂安全送还,才是大功一件。关羽知道自己的职责,这也让他不敢与夏侯惇过多纠缠,早早撤退,才是他明智的选择。

你是如何看待关羽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关羽作为蜀汉大将,对刘备忠心耿耿。他曾在下邳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招揽,却演绎了一出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下落后,关羽就迫不及待地带着长嫂不远千里寻刘备,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千里走单骑。途中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为人所津津乐道。但鲜有人关注的是,关羽途中还与夏侯惇有过一战。关羽这一路走来杀伐果断,斩杀曹操数员大将,为何独独没有立斩夏侯惇呢?<strong>

夏侯惇这个人年少有勇,能征善战,前六将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他一不怕死,二武力高,让关羽有所忌惮。夏侯惇在濮阳与吕布交战时,曾被流矢射伤眼睛。他无惧疼痛,直接拔矢啖睛,可见他为人确实剽悍。关羽此行为寻兄长,还有护卫兄嫂之责。心中有所忌惮,他就不敢贸然与这样横的人物来拼个你死我活。

而在双方交战中,一来一回数十回合,夏侯惇并未落得下风。可见要斩夏侯惇并不是一件像前面关羽斩杀六将那样轻而易举的事。

夏侯惇乃是曹操心腹。曹操虽然为人奸诈,但对关羽确实是仁至义尽。关羽重情重义,他曾感叹“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曹公知之,必以我为负恩之人矣” 。可见杀人并非关羽本意。对于曹操器重之人,关羽也不敢妄起杀心。他一直记挂曹操恩情,否则也不会后来在华容道义释曹操。<strong>

曹操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就已经追随在其左右。在讨伐张鲁等战役中,夏侯惇都有参与。曹操对他尤为看重,特许他不经通传就可进入曹操卧室。曹操为人多疑,连帐中侍从都曾误杀过,却让夏侯惇自由出入,可见其对夏侯惇的信任。

曹操一直都有称雄的大志向。当时有臣子劝其称帝,夏侯惇表示应先攻下蜀后,再让江东称臣,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登基。而曹操最终也采纳了夏侯惇的意见。由此可见夏侯惇乃曹操近臣。关羽虽是武将,却并非不知人情世故之人。若是他斩杀夏侯惇,不仅是忘恩负义之人,更会让曹操记恨。关羽决不会如此莽撞行事。<strong>

关羽之所以不斩夏侯惇,背后还有一人不能忽视,那就是张辽。关羽并不想与夏侯惇为敌,但夏侯惇却步步紧逼。曹操已经派出了接连两个使者来说情,夏侯惇仍不愿放行。此时关羽怒从心起,渐渐对夏侯惇起了杀心。千钧一发之际,张辽赶来阻止。张辽此行所奉的也是曹操旨意,说话也站得住脚。他本身又是魏军大将,夏侯惇同僚,夏侯惇自然肯卖面子给他。张辽与关羽又私交甚好。曹操杀吕布后张辽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想斩张辽,是关羽跪地求情,张辽才免于一死。关羽投降曹操也是张辽一手促成。可见两人交情不浅,因此关羽也愿意退让一步。

关羽不斩夏侯惇,既有两人自身的原因,也有偶然的机缘。关羽与夏侯同为三国期间的大将,若是少了一人,这战场上都会少些精彩。如此两人各自保全,反倒是件好事。


邓海春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大战夏侯惇,并不是想放夏侯惇一条生路,而是他根本斩不了夏侯惇。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确实添加了一段戏,关羽在和夏侯惇大战时有一句台词:“如此,关羽便不再顾及杀了丞相的爱将有个不妥了。”从这句台词来看,关羽是表明了自己有能力斩杀夏侯惇,只不过碍于曹操的面子,手下留情了。那么关羽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原文记载

关羽的这句台词在原著中并未出现,当时只是说二人交战十余合,结果不知:

原文:关公怒曰,吾岂惧汝耶!拍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不十合。忽又一骑飞至,大叫“二将军少歇!”……

从这一段记载来看,夏侯惇和关羽二人交战十余合,刚刚热身,就被来使打断。结合当时的其他叙述和客观环境而言,两人并未分出胜负,因为在其后两人还想交手,不过被张辽制止。





夏侯惇实力

我们再来看夏侯惇的一些亮眼战绩,夏侯惇曾经跟吕布单挑过两次:第一次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曹军身陷埋伏,吕布策马挑战,夏侯惇挺枪纵马,上前跟吕布单挑,先是数合不分胜败,其后吕布大军掩杀,曹军大败,夏侯惇也敌不住吕布随军败退;第二次是在濮阳城外,曹操兵败,吕布追杀,夏侯惇引军救援,两军大战一个下午,直到黄昏时分才各自退却。这一段并未有二人单挑的纪录,不过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规律,两军相迎,大多都是将对将,兵对兵,所以二人应该有交手,而且最终谁都没有败,各自和平撤军。从夏侯惇跟吕布的两次交手来看,夏侯惇绝对不是平庸之辈,刚烈脾性加上高强武艺,至少可以排在三国一流名将第一梯队。




二人交手战绩

此外,夏侯惇同关羽也是有过两次交手,一次便是过五关斩六将时的短暂交手。另一次则是在下邳之战,关羽曾跟夏侯惇大战数十回合,当时夏侯惇有诱敌因素,从从容容跟关羽交手,且战且退,最终将其诱入包围圈。二人两次交手,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恶战,从战绩来看,夏侯惇绝对是有着跟关羽恶战的实力,只不过向来没有机会罢了。

关羽夏侯惇二人第二次相争时,实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失,夏侯惇独眼,关羽箭伤初愈,这些因素也都要考虑。结合原著而言,关羽固然武力超群,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神威盖世,其武力值高于夏侯惇是有可能的,但要说关羽能斩夏侯惇于马下,我觉得并不现实,二人实力差距微乎其微,在面对面交锋的情况下很难真正有人被斩于马下,除非像关羽斩颜良,赵云刺高览这样的突袭情况下才有可能。所以二人大战时关羽未能击败夏侯惇,不是他手下留情,而是实力不允许。


古史余韵


夏侯惇没和五关六将一样被斩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夏侯惇武艺本身就不差。

关羽斩将的招式特点主要是凭借身高力大配合刀重马快秒杀对方,一般力量不足气势上虚或兵器不结实的武将怼上就是一刀秒杀。而只要前几刀没被秒,有点实力的人都能跟关羽坚持二三十回合,毕竟在灵活性方面关羽远不如赵云,像纪灵和管亥也是和关羽打了三十回合才败或被斩。而夏侯惇武力肯定比这二人强而且技能全面,尤其是被射中眼睛后拔矢啖睛还当场反杀曹性足见此人也是十足的狠角色。即便他武艺不如关羽,但关羽要拿下他也得费上一番恶战,原著中二人交战没多久就被叫停,不管关羽有没有放水,这点时间都不足以打败夏侯惇。

其二:关羽也会审时度势

五关六将在曹操心中的份量基本处于不入眼的,被斩掉六个后马上能从下面提人上来接班。而夏侯惇作为曹操的不仅位高权重而且还和曹操时一家族人,地位无可替代。从夏侯渊被斩后曹操的表现来看就知道夏侯兄弟在曹老板心中的份量有多重,要是把夏侯惇都杀了,那后果就很严重了,这个道理关羽不可能不懂的。





本无心风月


关羽与夏侯惇的较量,正史没有记载,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有提及。关羽不杀夏侯惇,既有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当然还有“剧情需要”。

第一,关羽没把握胜之。关羽和夏侯惇相比较,谁的武力更高些呢?毫无疑问,十个人有九个人会选关羽。关羽能跟公认武力第一的吕布战上50回合,而夏侯惇在吕布方天画戟之下走不了30回合就败走了。

可是,冷兵器时代,包括现在一些体育赛事也一样,有时候比赛结果并非就是真实实力的体现。首先,关羽是客场作战,在人家曹魏的主场逞威风,本身就不占心理优势。再者,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又长途跋涉,在体力上、心气上,都不如夏侯惇。关羽在曹营时间不短,也素知夏侯惇的威名:夏侯惇年少就习得一身好武艺,14岁曾激情杀人,以勇猛刚烈著称,成为曹营一员虎将。虽然说夏侯惇没能在吕布面前走上50个回合,但能敢于与吕布一战,就说明其实力不俗、勇气可嘉。

而夏侯惇这次也是为了报部将被杀之仇而来,士气更胜一筹,所以关羽未必有必胜把握,不敢轻易以命相搏。

第二,关羽不敢杀夏侯惇。为何说关羽不敢呢?首先,夏侯惇是曹操的亲族,算是堂弟,还是曹操的爱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得基本都是曹操不愿意抬眼看的杂鱼,如果关于真要杀了夏侯惇,曹操岂能善罢甘休?

再者,即便是曹操想饶过关羽,以夏侯惇在曹魏的影响力,其亲属部下如夏侯渊、曹洪、曹仁等诸将,也不会饶过关羽。到那时候,关羽护送两个嫂子,根本无法安全出走。

所以,与夏侯惇一战,关羽既不能认怂,又不能力斩之,实际上内心十分矛盾。幸好张辽及时解围,才让关羽脱身。

第三,夏侯惇未必真与关羽打。纵观夏侯惇一生,几乎都是不离曹操左右,深得其信赖。曹操信赖夏侯惇,不光是因为他们的亲属关系和夏侯惇的武勇,更是觉得他听话。

试想,曹操亲自为关羽送行,要放他走,他的部将们哪个敢不从?

但是,自己的部将被杀,夏侯惇如果此时不选择给部下出头,那么他在曹魏也没法继续混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截杀关羽。但真要让他杀关羽,他也不敢。于是二人切磋了一阵子之后,和事佬张辽前来,正好也解除了夏侯惇的尴尬局面。


第四,这是罗贯中的剧情需要,他塑造了一个刚毅果敢,又稍有鲁莽的夏侯惇,并通过张辽的出现,再次把曹操对关羽的钟爱之情升华,为后来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做铺垫。


团团文史


这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杜撰情节,正史没有记载。即使是杜撰的情节,也要照顾到历史事实,历史上夏侯惇和关羽同年死亡,所以过五关的时候就不可能出现关羽把夏侯惇杀了。剩下的就是分析罗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写了。

2、《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具体内容:关羽携带刘备的老婆从曹营出发前往河北投奔刘备,第一关东岭关,守将孔秀不放行,被杀;第二关洛阳,太守韩福和牙将孟坦竟然想要活捉关公,被杀;第三关汜水关,守将卞喜也想拿下关公,被杀;第四关荥阳,太守王值是韩福亲家,想要放火烧死关羽,被杀;第五关黄河关隘,守将秦琪是夏侯惇部将,被杀。自此过五关斩六将完成,关羽即将离开时,夏侯惇才率兵追上。

3、夏侯惇与关羽对峙时,曹操的第一个使者已经拍马赶到,要放关羽离去,此时关羽心中应该是石头落地,就没有必要去杀人,况且对方还是曹操的大将,族弟夏侯惇,关羽在曹营受曹操大恩,嫂子还是靠曹操才得以保全,关羽是重义气之人,怎会在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前杀其大将,恩将仇报?

4、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关羽想放了夏侯惇,夏侯惇却不想放了关羽。夏侯惇不是无名之辈,有能力和关羽一战,所以自恃武功,团团围住关羽,曹操的第二位使者到了,夏侯惇也不放行,此时关羽怒了,和刘备比起来,夏侯惇的重要性还是不值一提的,双方交战,也许再几个回合关羽就要斩夏侯惇于马下,这个时候来了个重要人物。

5、这个重要人物就是张辽,夏侯惇在关羽眼里就是陌生人,张辽不同,两人在徐州时就相交,当时张辽是吕布手下。曹操攻破徐州后,也是张辽的请求,曹操才同意保全刘备的妻室,如此大恩关羽不敢不报,张辽也带来了曹操的最高指示,凡事不过三,夏侯惇也不能再拦阻。所以关羽和夏侯惇都卖张辽面子,各干各的事去了。

以上就是整个过程,所以总结来说,关羽不能违背历史杀了夏侯惇,罗贯中知道,所以关键时刻派出了张辽化解了矛盾,最后双方相安无事。


荣耀历史


我是生活问道。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今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没有杀夏侯惇。

我们先来捋捋关羽过的哪五关?斩的哪六将?(关羽的路线走的对不对我们就不讨论了)。



第一关洛阳东岭关,一回合斩的孔秀;第二关洛阳,不到三回合斩的牙将孟坦,被躲在暗处的洛阳太守韩福射了一箭,斩韩福于马下;第三关汜水关,受普净和尚点拨,杀了设伏谋害他的把关将卞喜;第四关荥阳,荥阳太守王植与洛阳太守韩福是亲戚,于公于私都要置关羽于死地。但是王植知道硬拼不行,因此和从事胡班商议要烧死关羽一从。但得益于关羽与胡班父亲相识,胡班又仰慕关羽,关羽得救,又怒杀追赶上来的王植;第五关滑州,滑州太守刘延不敢得罪夏侯惇,因此不敢给关羽准备船只,关羽也没有难为他。来到黄河渡口时渡口守将夏侯惇的部将秦琪自恃武力,不放关羽过黄河,关羽一怒之下斩了秦琪。



关羽是在转向汝南去的路上被夏侯惇追上的。

因为一心要与刘备张飞汇合,所以关羽在之前过五关斩六将时并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那时每走一步其实都是步步凶险,处处危机。毕竟是处于曹操势力范围,他不知道曹操是不是有意安排的拦截人马,在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用最有效的方式最短的时间逃离曹操的地方,这也是他不敢等曹操批文的原因,谁也不知道曹操是不是会反悔。

当他杀了最后一个关口的守将之后,才松了一口气,也才明白曹操是真心放他走的,因此才会自责“曹公知之,必以我为负恩之人矣。”按照关羽忠义千秋的性格,能把之前痛恨的曹操在心里称为曹公,其实已经将他的地位放到了一个非常尊敬的位置了。

当夏侯惇追上来时,关羽的心情是很复杂的。首先他有愧于曹操,即使来的不是夏侯惇,他也很难在下杀手;其次,他知道夏侯惇与曹操的关系,敬重曹操,也不可能下杀手;第三,此时关羽已经脱离曹操势力范围,相对来说已经安全了,没有了那种必杀之心了。我们可以看书上所写的,夏侯惇要和关羽打斗时被曹操特使拦住,此时关羽和根本就是没有任何要和夏侯惇打斗的准备的。

关羽的态度是渐进的。当他看到来使的说明并没有说服夏侯惇时,态度变为“怒”,告诉夏侯惇“我不怕你。”持刀迎战,双方打了十几个回合。这个阶段关羽的目的是让夏侯惇知难而退,这个时候,关羽是没有杀心的。

真正让关羽起了杀心的是第二个特使的到来不但没能劝住夏侯惇,反而助长了夏侯惇乖戾。派人围住了关羽一行,这相当于是开启了作战模式,将关羽又置于极度危险的处境。因此,关羽态度立刻大怒,舞刀迎战。

一次是持刀,一次是舞刀,可以说,这个时候关羽是动了杀心的。

按照双方战绩来分析,夏侯惇属于一流高手,关羽属于超一流高手。三十回合内关羽不敢说能杀了夏侯惇,但是三十回合之后,夏侯惇必死无疑。

因此,张辽一来,关羽立刻停手,但凡是有可能,他是不愿意再杀曹操部将的,尤其是曹操本家的心腹之人。

只能说夏侯惇比较聪明。如果他一上来就说出和秦琪的关系,是有私心来追关羽的话,只怕早已人头落地了。

不要太高估夏侯惇拔矢啖睛的铁血,后来关羽的刮骨疗伤可比他还艮的。


生活问道


刘玄德徐州兵败投袁绍,关云长芒砀山降汉不降曹。

芒砀山张文远劝降关云长,关羽约事三件,其中就有一条:他日如得知大哥消息,不管千里万里,必去相会!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美女豪宅、高官厚禄,待云长礼遇有加。

无论曹操如何厚待关羽,在得知兄长下落后,关羽毅然挂印封金,决然离去!

毅然决然的关二爷一路过关斩将,誓死与大哥刘备相依相随!这也就有了“忠义无双”的美名!

东岭关孔秀、洛阳韩福、孟坦,汜水关卞喜,荥阳太守王植,黄河渡口秦琪,这些关隘守将,在傲气冲天的关二爷面前,当真是有如“土鸡瓦犬”之辈,“插标卖首”般的存在!在曹操营中,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算个啥,杀了也就杀了吧!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了六将,一路高歌,护卫二位嫂夫人来到了渡口,眼看过了黄河就可以与兄长相会,不由心中大喜。

突然,一声大喊:关羽,你可识得我是何人?云长自是知晓曹操手下有两员兄弟大将:夏侯惇与夏侯渊!此二人实属当世悍将。夏侯惇拔矢啖睛之事世人皆知,此人在曹营中地位相当之高,武艺非凡。

夏侯惇早期就跟随曹操,统兵领将,战功卓著。关羽知道,今天算是遇到劲敌了!

几翻唇枪舌战下来,二人终是交上了手,对于武将来讲,说不明白就只有刀枪相见了。来点真本事比啥都有说服力!

夏侯惇的武艺真不是吹出来的!独眼也是一条龙啊!当然了,关二爷的冷艳锯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一来一往,二人大战了数十回合,当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关羽其时斩彦良诛文丑,威名正盛,战力也是强悍一时。但一路过关斩将,劳心劳力,鞍马劳顿。夏侯惇以逸待劳,奋力厮杀,也只能和关羽战成平手,要想擒杀关羽,凭一己之力恐怕只是徒劳!

在单打独斗上来讲,夏侯惇的武艺应该稍逊关羽一筹。但黄河渡口,关羽要想斩杀夏侯惇也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关羽是单骑一人,百十回合内很难取胜,三两百招之后应该有机会,但夏侯惇以逸待劳,手下数十骑严阵以待,夏侯惇稍有险象,其部下绝不会袖手旁观。再者,关羽不可能不分心、不担心马车里的二位嫂夫人。

还有,虽然说关羽是降汉不降曹,但曹操待他却实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人都是感性的,特别像关羽这般的忠义之士,他能不理解曹操的良苦用心吗?

夏侯惇是曹操的什么人?兄弟啊!如果就这样让你关羽杀了,曹操以后怎么面对部下众多将士?况且,此时此刻,关羽是杀不了夏侯惇的!有二位嫂夫人要护卫,能有脱身的机会就谢天谢地了!

黄河渡口,关羽一时半会是赢不了夏侯惇的。与其说是关羽“放过”夏侯惇,还不如说是曹操传信及时。如果不是张辽急来传言,恐怕关二爷这一关是难过得去的了!

“演义”就是演义,曹操信守承诺,(罗贯中)在黄河渡口放了关羽一码,已就为后来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埋下了伏笔。

所以,就单以“演义”而论,根本不存在是关羽“放过”夏侯惇之说的。

一家之言,不尽周祥之处敬请海涵。多谢你的赏析,望赐良言校正,不甚感激!




上善若水36526


关羽,和刘备,张飞,桃园结义为兄弟。关羽不知刘备和张飞去向,就投降曹操。曹操太看好关羽侠肝仪胆,豪情万丈,能力超强无人比。曹操就用高官厚禄和金钱美女收买他,他不为所动。关羽得知刘备和张飞准确消息后,马不停蹄地去追随刘备,走时来不及辞谢曹操大恩大德。曹操知关羽出走,出逃的消息,不忍加害关羽,特地关照信使通知守边关将士放行。在信使还没传达到放行命令前,关羽就过五关斩六将了。这时,曹操大将夏候惇前往阻击关羽,关羽不敢太放肆,滥杀无辜了。如果,关羽这时趁势趁机杀掉夏候惇,关羽也走不出曹操大本营,领地,地盘。这势必太伤曹操的心,势必遭曹操报复。还好,有张辽来传达曹操放行指令,命令,这才解了围。要不,关羽要杀死夏候惇,不知杀到什么时候呀!夏候惇绝不是省油的灯,是杀伐很好的著名将领,大将。这正是今天曹操在此地放过关羽,明天关羽在华容道放过兵败如山倒的曹操。这也正是,你今天救我一命,明天我会救你一命。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也就是说,曹操和关羽都有君子协议,约定,要做知恩图报的君子,绝不做恩将仇报的小人。


中国美6220


关羽在拜辞曹操之后,护送二位嫂子前往河北寻找兄长刘备。沿途经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滑州五处城关,斩杀了把关拦路的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员大将,至于为何不杀夏侯惇。演义里也有详细记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关羽颇有叹息意。书中原文是------关公于马上自叹曰:“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曹公知之,必以我为负恩之人矣。” 故而夏侯惇追关羽言之有理,关羽无话可说,只能怒曰“吾岂惧汝耶!”拍马直取夏侯惇,但曹操第一个使者已经来了,且夏侯惇是曹操的族弟,结合曹操第一个使者传达的公文及夏侯惇合曹操的亲情关系,此时的关羽对夏侯惇不可能有杀人意



战不十合的时候曹操的第二个使者来了,夏侯惇还不放行,而且指挥手下军士,将关公围住,这时的关羽才真正地怒了!书中原文------关公大怒,舞刀迎战。此时的关羽已有了杀夏侯惇之心,正欲交锋时可惜张辽来了,不然的话,夏侯惇是否能保住性命就不一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