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坐标都未改变,河南开封市古城墙

开封城墙原为隋唐汴州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唐建中二年(731年),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扩筑。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相继建都开封,对开封城墙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葺。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

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坐标都未改变,河南开封市古城墙


东京开封城墙包括外城、阙城、宫城三重。外城、宫城仅成遗迹。

阙城,即宋代内城,一名里城,或名旧城,周围20里155步,另一说21里。李勉重筑后,宋代屡有增修,南面三门,东面二门,西面二门,北面三门,共有10个城门,东西两面还有两个水门。金人占据东京后,曾加以扩筑,当时"就取艮岳之土搬筑以为北面城垣,其景龙江改为城濠。"

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坐标都未改变,河南开封市古城墙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重修汴梁城。至正十七年(1357年),元守将为防红巾军攻城,将汴梁城"四方城门只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俱塞。"

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坐标都未改变,河南开封市古城墙


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筑开封府城,一改旧式土城结构,砌以砖石,周围20里190步,高3丈5尺,广2丈1尺,护城河深1丈,阔5丈。建有5个城门,东2,南1,西1,北1;角楼四座,敌台84座,警铺83座,城门建有月城三重。永乐、嘉靖年间也曾重修。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河决灌城,水退后,"开封旧城郭俱被泥沙围拥地下,垣形卑甚,"残破不堪。

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开封府城,"各门营建如旧制"。乾隆四年(1739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九年(1764年)又重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河又围城,水退后再次重修,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开工,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九月竣工。经过这次修复,城高原仅2丈4尺,修复时又增高1丈,上宽1丈5尺,底宽2丈,并添女墙6尺。这就是现存的城墙,经建设局测量周长14.15公里。

1928年,在南门东边另开一门,直对北门,名新南门,俗呼小南门;1931年,拆去各城门楼。

1954年在南门西边(西南门),1957年在西门南边(小西门)各开一门,1959年,在宋门、曹门之间辟一门(新开门),1980年又在曹门之北辟一门。现开封城垣共有10座城门,各门瓮城已无存,仅留南门瓮城。仅有的一座原建的城门--宋门,于1980年也被拆除。1994年,修复工程开工,先是修复大南门瓮城部分,1997年,又修复西门,1998年10月,西门城楼落成并对外开放。

开封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