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刘备的死都与东吴有直接关系。为什么刘备死后,诸葛亮却把矛头直指曹魏?

闲云野野48


原因在于特殊的三国鼎立格局

刘关张三兄弟皆直接或间接死在孙权的手上。

公元220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被前来支援的徐晃援军与驻守樊城的曹仁联合击败,后来得知孙权偷袭了大后方,荆州之地尽失,无奈从襄阳、樊城撤退南下,而在路途中,关羽派使者查看江陵等地是否也落入孙权手中,而孙权手下大将吕蒙得知,关羽使者到达江陵,热情招待使者,并带其游览了江陵情况,江陵虽落入东吴手中,但是吕蒙并没有对江陵大肆屠杀,而是安抚百姓,为有病的百姓治病,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做给关羽士兵看的,使者回来后,从使者那里打听到自己得亲人安然无恙,便无心恋战,行军途中便四处逃散,而本来有数万人马的关羽,如今只剩下数百人。


而吴军步步紧逼,最终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被擒拿,最后被吴军斩杀于临沮。

公元221年,刘备兴兵伐吴,张飞作为先锋率先从阆中出兵江州,而在出发之前体罚了手下两名将领张达和范强,而两人因此怀恨在心,趁张飞去睡之际,将张飞头颅割下,投靠了孙权,并将张飞的头颅献给孙权。


公元223年,刘备伐吴兵败,军队损失惨重,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尽皆战死。让刘备刚建立的蜀汉政权摇摇欲坠,刘备因此生了一场大病,最后逝世于白帝城。

刘备临终前将蜀汉托付给诸葛亮,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从223年---228年致力于蜀汉内部建设,平定南蛮地区,此后蜀汉才真正意义的上的统一。


蜀汉政权稳定之后,诸葛亮发起了对曹魏的讨伐。

而这有人就不懂了东吴给予了蜀汉那么大的创伤,刘关张三兄弟尽皆死于东吴之手,为何诸葛亮不是伐吴,而是北伐曹魏呢?

其实这是受三国鼎立格局的影响,看似是三国鼎立,其实实力悬殊很大,三国总共有天下共有13州,而曹魏独占九州,东吴占据三州,蜀汉占据一州。

三国中最属蜀汉弱小,而东吴和蜀汉要想生存下去,就要联合起来,这样才对能对抗曹魏的进攻,而如果东吴、蜀汉两国再打起来,最终得利的还是曹魏,所以夷陵之战之后,孙权和刘备都知道不能再打了,两国便握手言和。

而诸葛亮一向是主张孙刘联合的,所以蜀汉政权巩固之后,因为东吴是盟友,而唯一能打的就是曹魏。

其次就是诸葛亮想完成刘备一生的心愿,刘备的心愿便是兴复汉室,而曹魏表面辅助汉献帝,实则是汉贼,而刘备和曹魏的关系便是你死我的。


而诸葛亮想要完成刘备的心愿,必然要率先攻打曹魏,所以蜀汉政权稳定后,诸葛亮便准手北伐。


历史黔


不是诸葛亮不喜欢伐吴,而是不能伐吴。

当时魏蜀吴三方势力中,曹魏的实力远远大于单独的吴蜀,

吴蜀联盟是对抗曹魏、保证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

如果吴蜀不联盟抗魏,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再有就是古代打仗讲究个师出有名,伐吴肯定是师出无名的,师出无名将会导致蜀汉将士离心离德;蜀汉本身就是几股势力相互交错的,但魏不一样,刚刚取代了汉,打魏就师出有名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是哥不想,实力不允许阿

东吴是陆军弱的掉渣,水军堪称第一,诸葛亮明白蜀汉的水军不如东吴,攻打东吴不过是再一次复刻夷陵之战的惨败,鼎盛时期的曹操都没办法吃的下吴,况且,东吴山水险峻易守难攻,远不如平原作战来的容易!


毛火荣


在蜀汉后主刘禅继位的第一年蜀汉建兴元年(223),诸葛亮就遣使与吴修好,《三国志》原文为:

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我们不难发现,刘备也是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去世,蜀汉和东吴重新通好的时候,其死与东吴直接有关的先主昭烈皇帝尸骨未寒。这是不是意味着诸葛亮包括后主忘记国仇家恨呢?却又不然。

从根本上来说,诸葛亮做出这个敌人和同盟者的取舍在于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第一,这和蜀汉政权的合法性有关。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上表中提到『曹操阶祸,窃执天衡』,另一上表中提到『唯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群臣拥立刘备为帝的文书中也提到『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可以说,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曹魏篡夺汉朝皇帝之位是最大的敌人这个前提之下,谁是最重要的敌人不容忽视和改变。

第二,这和蜀汉政权的号召力有关。

蜀汉政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刘备集团,对蜀地从士族豪门到平头百姓,都是一个外来的军事集团,伐魏反曹,虽然也会因为沉重的军事经济负担引起反弹,但毕竟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义名分,还能作为号召,而如果只是因为刘关张等人的私仇与东吴为敌,号召力几乎为零。

综合这些因素,诸葛亮必须也只能把矛头直指曹魏,而为了对付曹魏,也必须与东吴化解仇怨,重修盟好。


谈古论金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是个有眼光的战略家,他一早就在《隆中对》提出过相关的观点。

(刘备集团曾经占领的荆州地区)

1、“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曹操势力很强,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是现在(207年的时候)刘备还斗不过他。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有实力,有谋略,手下贤能的人又听命于他,不能和孙权斗,要把孙权当成自己的盟友。

(《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智谋的结晶,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后期刘备也没好好去遵循这个计策!)


那么,刘备的地盘从哪儿来?答案是先拿下刘表的荆州,再拿下刘璋的益州;接着就是巩固荆州和益州这2个根据地,还要继续联合孙权。等到“天下有变”,刘备就可以北伐——从益州和荆州同时出兵,恢复汉室了。刘备还真的夺取了荆州部分地区(核心地区江陵是向孙权“借”的)和益州,《隆中对》部分实现了!


也就是说,诸葛亮一开始就没想过和孙吴发生冲突,而是时时刻刻想着和孙权集团联盟。但是刘备不这样看,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之后,就对孙权开始傲慢无礼了。尤其是后期刘备和孙权两个人,为了江陵一带的地盘,不惜撕破脸,打了起来。

(关羽丢荆州,蜀汉损失巨大。此后刘备攻打吴国,更是差点赔光了本钱)


关羽丢失了刘备占领的荆州地区(核心地区为江陵),刘备起兵伐吴,最后夷陵之战大败。这个时候如果蜀汉集团还是和孙吴集团继续死磕,肯定只能让曹魏得利。所以,诸葛亮很清醒,一定要联合孙权,同时出兵打下魏国的凉州,蜀汉还有翻盘的希望!

(没了荆州地区,蜀汉只能出汉中走秦岭北伐。诸葛亮一直没有打过东吴占领的荆州的主意,目的是想专心对付曹魏集团)


总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把矛头直指曹魏的原因:
1、诸葛亮一直不想和孙吴集团翻脸,一直把孙吴集团当成拉拢的“合作对象”。
2、刘备死之后,蜀国国力衰弱,再和孙吴纠缠,不但打不下什么地盘,还可能让曹魏集团“渔翁得利”。


小林品历史


魏就像当今的美国,中俄联合抗美。中俄有茅盾是家仇,中美是国恨。舍小家,取大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972


诸葛亮的哥哥和嫂嫂、所有亲人都在吴国怎么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