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廷林專欄:海南感悟之旅(一)

冶廷林专栏:海南感悟之旅(一)

海南感悟之旅(一)

青海在偉大祖國的大西北,青藏高原的東部,青海西部有個柴達木盆地,是祖國的聚寶盆。青海的冬季主色調是白色,這裡有白色的鹽湖,白色的冰川,白色的雪山,白色的雲朵。在青海有好多落葉喬木,一到冬季樹葉落地了,樹幹樹梢也似乎是白的,青海人的心情也是白的,就像天空的雲朵一樣潔白無瑕。青海人世世代代熱戀著養育長大的家鄉。儘管心情是潔白的專一的,但是心是熱的,血是紅的,情是燃燒的,想走出去看看祖國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繁榮昌盛的願望是飽滿的。為此,2019年2月,我和好友張映錄一家人以及來自西寧、海東、海西的漢族、藏族和回族20多人臨時組成旅遊團像南方出發。

2月16日

頭天晚上,兒子和女兒特意回家為我們送行,還給了飽含盛情的現金,祝我們旅途愉快。16日早上八點,他倆開車送我們到縣城指定地點與好友張映錄一家人會面。當兒子和女兒離開時,我很感動,因為平時他倆在家並不太重視禮儀禮節,但在我們離開時他們的表現很優秀,才感覺到他們真正長大了!其實,他們在我們身邊不想表現自己,不想表現得很成熟,因為不想我們感覺到已經很老邁,這也算是“現代版”的一種孝敬。真的,他們懂得很多,知道的也很多!

我們乘坐的汽車在蘭西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抖落了樹葉的樹幹像發了瘋似的向後躲閃,令人眼花繚亂。九點多我們到了西寧市曹家堡機場,那裡人聲鼎沸,通知旅客的喇叭聲不絕於耳,一派忙碌的景象。機場的服務人員很有禮貌地給我們選了飛機座位號取了機票。從兒女回家送行的禮節到服務員的彬彬有禮,我深切感覺到中華民族的禮儀之深厚,中華民族是真正的禮儀之邦!幹了一輩子教育工作的我深感快樂和自豪。

老張是我們當中最勤快最精明的人,主動引領我們走上去海南的征程。11點我們登上了飛往廣西北海的3U8975次航班,半小時後起飛。我的位置在第五排,對前面演示安全操作的空姐動作和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一個戴著紅色帽子,穿著紅色衣裙的漂亮空姐隨著喇叭的播音示範如何操作的動作,她的動作和表情文靜而柔軟,嫻熟而動人,讓人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發自骨子裡的“笑容可掬”。高條端莊的身材,笑容滿身的表情使人深感中華禮儀文化的博大精深,乘坐這樣的飛機就會心情舒暢,不由得心胸寬廣,如是我們正在飛行的藍天。我們來到北海的上空,放眼望去深綠的海和湛藍的天在極目之處融為一體。我在空中親眼目睹了天海握手的景觀,預想此次自費出遊不虛此行。經過三個小時的飛行,下午兩點多在北海市福成機場降落。

一下飛機就好像身上著了火一樣,悶熱難當。三小時前,我們從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登機,穿的是禦寒的厚厚的衣褲,來到北海就像在夏天穿著冬裝一樣反差。幸好貼身預備穿好了夏裝,要不有多尷尬,我們心急火燎地脫去“青海衣褲”,感覺從火海中得救的快感!我們走出飛機場時,又見到了一隊空姐,她們的笑容依然那麼燦爛!

在北海坐輪船去海口的碼頭周圍沒有找到清真飯館,老張兩口子就陪我們在路邊大榕樹下隨便吃了些從青海帶來的幹饃饃,權當是吃了晚飯。我和老張從小學到初中在一起讀書,後來在一箇中心學校工作,一直沒有離開過,更沒有紅過臉鬥過嘴,親同手足,兩個不同民族的兄弟情如山一般巋然不動。我看見大榕樹暴露隆起盤擰接錯的龐大根系,就想到我們的情感交融的友誼。我們都喜歡讀書寫作,合著了好多作品,合寫35萬多字的長篇小說。這就是我們友誼的見證。在我的心目中,他的人格就像眼前的榕樹一樣高大。我想,心靈感悟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旅行!

5點半登上了“棋子灣”的大輪船。同船的六七百人都很興奮,爭先恐後地來到甲板上感受船的航行,海的廣闊。當然,我們更興奮,因為我們是第一次乘船航海!大輪船緩緩移動,推起層層波浪,我們的心情也起了波濤,隨著船體在大海里航行。

2月17日

因興奮前半夜船上聽濤沒有入睡,後半夜睡得很沉,旅遊的美夢被老張吵醒。凌晨六點來到海口。在導遊的引領下,我們順利地住進了一家酒店。然後導遊推薦了幾個免費景點讓我們自由活動。我們一行四人搭車來到“海口市世紀公園”。原來海口市世紀公園是個以大眾休閒健身活動為主題的綜合性運動休閒文化公園,是個濱海公園。公園佔地面積很大,裡面有寬闊的塑膠跑道和足球場,但臨海一面主要是以市民休閒為主,毗鄰海岸,空氣新鮮。

公園上空有許多縱橫交錯的立交橋,一架橋下有一處規模宏大的花卉市場。各種鮮花安坐在過道兩旁的花盆裡,碧葉就像剛剛洗過澡,紅花就像細細化過妝,翠的如滴,紅的如流,白的如耀,黃的如飄。來自青藏高原愛花如命兩位婦人在每盆沒見過的花前拍照留影,恨不得把每盆喜歡的花吸進眼裡,帶回家鄉。她們陷進了花的“泥潭”裡不能自拔。老張等得不耐煩了,直到沉下臉罵起來,她們才一步一回頭無奈離開。

在公園裡、大路旁、風景區有一種樹,我非常感興趣。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樹,樹幹直的就像水泥電杆,沒枝沒叉,光滑到頭,最高大的似乎與六層樓房同高。它的頭上長著丈許長的羽毛樣的十多條葉子。我有個奇怪的想法:看它的直杆就像好多美女光滑秀美的小腿直立著,慢慢把視線上移就會看到令人窒息的“羽毛裙”。所以,我向當地人詢問這種樹樹名以及它的生活習性。可是沒人能滿足我的好奇心。我在一個“識花君”的微信小程序上拍照識別,才知道這樹叫“王棕”。王宗(學名:Roystonea regia (H.B.K)O.F.Cook):又名大王椰子。喬木;單幹,直立葉痕不明顯,葉簇生於幹頂,葉片大,長達3米以上,葉鞘長大,羽狀全裂,羽葉狹長柔軟,列序不甚整齊,深綠色。幹粗壯雄偉,中下部膨大,呈佛肚狀,徑達40釐米以上,確為棕類之王,是顯示熱帶壯麗風光的典型樹種,樹形優美,幹常膨大,狀奇特,廣泛作行道樹和庭園綠化樹種。果實含油,可作飼料。世界各地多有栽培。王棕是海地的國花。

我們在海邊散步,那裡人不太多,多數都是遊客。在用水泥鋪成的海邊小道上,有個只穿背心和褲頭的七旬老人在練“娃走”,我為了滿足好奇心前去搭訕,他很客氣地跟我搭話,聽起來海南話裡裹著一些青海話,的確有點奇怪。原來他在青海民和當了十多年的生意人,一回到海南他的頸椎腰椎就疼,在青海沒有這毛病,練“娃走”就是為了緩解疼痛。他說:“青海好,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青海的面片,青海的手抓都好吃。”他這麼一說,我的味蕾開始翻江倒海了!

下午,我們來到離酒店不遠的一條小河邊,有的人在泛著綠意的水邊專心垂釣,有的在菜畦除草施肥,我們一路看見了好幾條蛇,農民們若無其事的幹活,不像青海人那樣一見蛇就大驚小怪。也許那裡蛇很多,不傷人,還當作除鼠的益蟲;或許見蛇是司空見慣的事,人不怕蛇,蛇不咬人,人蛇和諧相處,遵守自然法則。青海此時還是寒冷的冬天,這裡卻是赤日炎炎的夏天。這對沒出過遠門的青海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但這是千真萬確的,這就是自然的神奇,自然的法則!

我想:旅遊不是走了多少路,看了多少景點,拍了多少照片,花了多少錢來衡量,而是讓身體換個空間,心靈有個感動的釋放來詮釋旅遊,從而產生對人生的一些感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旅行。我們今天的旅行就獲得了這樣的感受!

(未完待續……)

冶廷林,男,回族,生於1964年12月,系民和縣李二堡鎮人。現為民和縣李二堡鎮中心學校中學高級教師,曾任李二堡中學校長。省作協會員,海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員,民和縣民族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民和縣作協理事。與張映錄合著出版長篇小說《嬗變》,在縣級及以上刊物發表短篇小說、散文、民俗作品多篇。曾獲民和縣教師徵文一等獎,第一屆海東市“新海東、新夢想”徵文三等獎,連續兩屆獲得“記憶年味”徵文優秀獎。

===============================

青海在線文化傳媒出品。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青海讀書》公眾號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歡迎廣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說、詩歌、書評、新書推薦均可。文責自負,自己校對。投稿時請發作者簡介和需要配圖的照片。郵箱:[email protected],讀書QQ群:371156841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