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驿之祸”压倒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在朱温护送下,昭宗重新回到长安,朱温此时吞并关中,势力正炽,已有篡位之心,且朝臣大多受诛。朱温乘机派部万人驻神策军旧营,以其侄朱友伦典掌禁军,派遣心腹担任宫苑使、皇城使、左右街等职,将京师、皇宫、百官全都监控起来。

宰相崔胤虽与朱温表面亲近,内心却不甘受其控制,便以防御李茂贞为由,募兵六千人充当京城禁卫。朱温暗中派部卒假扮平民前往应募,控制了这支队伍。经此事朱温对崔胤起了猜忌之心,便产生将昭宗迁往洛阳,以就近控制的想法。

“白马驿之祸”压倒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事之秋

不久,朱友伦击鞠(古代一种球)时坠马身亡,朱温疑为崔胤等谋害,于是天复三年十二月杀崔胤等朝官,强迫唐昭宗、妃嫔以及百官迁赴洛阳,拆毁长安宫室衙署及民间房屋,取其木材顺渭河漂流而下,长安从此沦为一片废墟。当唐昭宗路过华州(今陕西华县)时,百姓夹道山呼万岁。昭宗哭着说:“不要再称万岁,我已不再是你们的皇帝。”

昭宗迁都后,侍卫六军逃亡散尽,身边只有小黄门打毬供奉以及内园小儿共计二百多人。朱温担心他们生乱,意欲除之而后安。先是挑选二百余人,与内园小儿貌相似,尔后令医官许昭远告内园小儿作乱,召集到别朝,至时一人擒拿一人,缢于坑所,然后穿其衣饰,充作内园小儿。昭宗起初没能辨别,很久方才察觉。自此,昭宗的近前皆是梁王亲信。

“白马驿之祸”压倒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忠而不忠的朱温

朱温迁昭宗于洛阳,屠其左右,使昭宗成为孤家寡人,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引得天下藩镇群起攻之。李茂贞、杨祟本、李克用、刘仁恭、王建、杨行密、起匡凝等皆以兴复唐室为号,起兵挑战朱温。朱温东征西讨,又恐洛阳生变,便谋划废昭宗,另立新君,加以控制,日后再图谋禅代。于是派判官李振、氏叔琮赴洛阳。龙武统军朱友恭等在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弑杀唐昭宗,立昭宗第九子辉王李祚为帝,改名柷,史称唐景宗(又称哀帝)。

“白马驿之祸”压倒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唐末藩镇割据

天祐二年,朱温借宴会之机诛杀昭宗其余诸子。朝中大臣结党斗争,宰相裴枢等自恃出身名门,轻视同僚;柳璨进士及第,靠佞媚奉承,陷害朝臣登宰相位,双方争斗不息。朱温想要亲信张廷范出任太常卿,宰相裴枢则认为太常卿按以往惯例要以清流人士充当,张廷范乃朱温客将,不便担当此职。朱温听后大怒道:“我本以为裴枢生性纯厚不浮薄,现在看来裴枢亦不过如此。”

“白马驿之祸”压倒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天象之说

当年四月,彗星现于西北。五月,彗星光芒大亮,扫过文昌、轩辕、天市三区。这时有占星人说:“这预示着君王大臣将有大难,应该以刑杀来应对天象。”宰相柳璨趁机将素来所厌恶的人说与朱温:“这些人聚众闹事,横加议论,且心怀怨望,不如尽杀之以消除灾难。”李振也对朱温说:“朝廷之所以纲纪紊乱不治,都是由于这些衣冠浮薄之徒所致。况且大王还要图谋大事,这些人都是朝中难以驯服之徒,不如尽杀之。”

“白马驿之祸”压倒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振臂一呼

朱温此时正欲谋划篡位,因此欣然同意贬斥一批朝臣要员。同年六月,聚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赵崇、王赞等被贬朝官三十余人于白马驿,将他们全部杀害,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朱温谓之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唐纪八十一》

凡是朝中不依附于朱温者,且又自认门第高贵,或经由科第出身而身居三省台阁官员、地位稍微显赫者,都被诬告为朋党,因此被贬逐而死的有数百人之多。朝中士大夫为之一空。“白马驿之祸”为朱温图谋篡夺唐政权扫清了最终障碍。

朱温大肆屠杀朝臣后,急于代唐自立。柳璨建议按历代易号的惯例,先受“九锡”,尔后行“禅让”。但朱温急不可耐,以为柳璨故意拖延时间,立刻将柳璨斩首。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改封济阴王,加以囚禁,改元开平,定国号梁,史称后梁。第二年,朱温杀哀帝,李唐皇室湮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