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上海要秉承引才傳統,築牢人才高地

改革開放40年,是上海經濟、社會迅猛騰飛的40年,也是我國留學工作深入展開、留學歸國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的40年。通過不斷集聚留學歸國人才,上海已經逐步發展為國內、國際的“人才高地”,已成為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和創業的首選城市之一。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十餘萬留學歸國人員集聚上海,為上海的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

上海集聚留學歸國人員的成就,是與我國留學工作的整體氛圍分不開的。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留學政策穩步提升,地方配套措施緊密實施,為上海集聚留學歸國人員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1978年,教育部《關於加大選派留學生的數量的報告》,作出派遣3000人出國留學的計劃,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領域最廣的出國留學熱潮由此掀起。1981年,教育部發出《做好留學回國工作的通知》,要求國內派出單位配合使領館做好教育工作,規定進修人員必須按期回國,對回國人員統一分配工作。1986年,國家教委發佈《關於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若干暫行規定》,提出出國留學工作的若干原則。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確立了指導出國留學工作的“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方針,這一方針適應了改革開放形勢下發展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的需要,理順了為公民出國留學提供方便和學有所成後為國家作出貢獻之間的關係,代表著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出國留學活動的基本方向。1997年,“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寫入中共十五大報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黨和國家對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越來越重視。2000年,人事部頒佈了《關於鼓勵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的意見》。2004年的《中央人才工作決定》特別強調,加大吸引留學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力度,按照拓寬留學渠道、吸引人才回國、支持創新創業、鼓勵為國服務的要求,制訂和實施留學人才迴歸計劃,重點吸引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2006年人事部制定《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十一五”規劃》,提出了要在5年內“使留學回國人員新增數達到15-20萬人,爭取吸引留學人員回國服務20萬人次”的目標,以應對我國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嚴重不足。

2013年10月21日,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國家將按照“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把做好留學人員工作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任務,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我們熱誠歡迎更多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新的十六字方針不但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留學工作的主導思想,還為今後工作的開展作出了指示,新的十六字方針是原有十二字方針的繼承與提升。在2014年的全國留學工作會議和2015年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新的十六字方針被多次提及。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設人才強國”,為我國新時代的海外人才工作指明瞭方向,集聚留學人才是其中重要的內容。

上海是全國最早出臺留學人才引進政策的城市。1992年7月,《上海市鼓勵出國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的若干規定》率先提出要“鼓勵出國留學人員來上海參加經濟建設,發揮出國留學人員的科學技術專長和對外聯繫的橋樑作用,促進上海的經濟發展”等意見。此後,《關於出國留學人員來上海投資興辦企業的有關規定》《上海市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若干規定》《鼓勵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陸續頒佈。這些政策對於上海集聚留學人員,讓他們以各種方式參與上海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間,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留學歸國人員無疑可以依憑其國際化的視野與經驗,通過其掌握的海外先進理念與技術,成為這一過程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力量。上海為充分集聚留學歸國人員嘗試了諸多途徑與方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1989年6月,上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回國留學人員服務機構——上海市回國留學人員服務中心。1996年,上海市人事局正式成立“上海市留學人員聯誼會”,與海內外廣大留學人員及組織建立了廣泛的聯繫。1997年4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市人事局專門成立了留學人員工作處,與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合署辦公,同時承擔人事部上海留學人員工作和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上海分中心的工作職能,加強對上海留學人員工作的領導。此後,為統籌協調“上海千人計劃”的實施,上海市還專門成立了上海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小組,並在市委組織部設立上海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專項辦公室,作為工作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具體負責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同時,上海市僑務辦公室、各級僑聯、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等相關機構也積極配合做好留學歸國人員引進、服務工作。上海市人事局還主動走出上海設立海外人才聯絡處,在全球範圍內招聘上海緊缺的優秀人才,開中國省級政府人事部門在海外設立專門機構引進海外人才之先河。這些機構共同構築了較為完整的留學歸國人員服務體系,使上海的留學人員集聚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從2003年8月起,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發佈了《關於本市實施“萬名海外留學人才集聚工程”的意見》,啟動了“萬名海外留學人才集聚工程”,力爭在2至3年內招聘l萬名中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參與上海的社會經濟發展。至2005年7月31日,上海完成引進高層次海外留學人員8085人,11月30日,已成功集聚海外留學人才10203名,提前完成預定目標。在此基礎上,第二輪“萬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共計引進10324名海外人才中有留學人員5217名,也提前9個月完成目標。2007年第三輪“上海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工程”啟動,集聚工作進入常態化管理工作模式,逐步形成長效機制。為配合國家層面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千人計劃”的落實,2010年第一批上海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上海千人計劃”)啟動。此外,2005年“浦江人才計劃”、2008年“3100工程”“歸谷工程”“雛鷹歸巢計劃”、2014年“揚帆計劃”等人才計劃的順利實施,極大地提升了上海人才集聚的效能,促進了留學歸國人才來到上海、服務上海的進度。

吸引留學人員來到上海不是終極目標,服務好、用好留學歸國人員,讓他們投身到上海城市發展建設中去才是目的。1997年7月,上海設立了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專項資金,發佈了《上海市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專項資金管理方法》,由市財政首年撥500萬元專款,資助在滬的機關事業單位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此外,還設立了“白玉蘭基金”“上海市青年啟明星計劃”等專項資金,為留學歸國人員開展科研活動提供專項經費資助。為引進的國(境)外人員來滬工作、居住提供規範和優良的服務。2002年上海推出了《上海市居住證》B證制度,凡來上海創業、工作,居住半年以上的海外人才,包括加入外籍的留學人才,可申領上海市居住證B證,並頒佈了《關於出國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申報戶口的實施辦法》《關於出國留學人員及其家屬來滬工作辦理戶口的通知》等相關政策,從社會保障、家屬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為留學歸國人員提供便利,以解除留學歸國人員的後顧之憂。上海海關在審批通關環節為高層次人才進境自用物品及科研教學用品開設“綠色通道”。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注意突破傳統體制束縛,將黨管人才的宏觀調控職能與市場在高層次留學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機結合起來。2002年,上海成立了人才服務行業協會。2006年,在浦東率先探索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試點改革。2010年11月,全國第一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正式運營。海德思哲、光輝國際等全球頂尖的獵頭公司先後引進上海,國內大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也均落戶上海。經過多年培育發展,上海的人才服務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能夠為社會提供包括人力資源培訓、測評、高級人才尋訪、人力資源管理諮詢等服務,為留學歸國人員的集聚開闢了更加廣闊的渠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同年留學人員回國人數較上一年增長11.19%,達到48.09萬人,其中獲得碩博研究生學歷及博士後出站人員達到22.74萬,同比增長14.90%。留學事業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人員是我國人才建設的重要對象。

改革開放40年,上海集聚留學歸國人才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要求在2020年“確立人才國際競爭比較優勢,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度進一步提高,本土人才國際化素質和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能力顯著增強,承載海內外人才發展的平臺日益具有國際影響力,引進2000名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在滬常住的外國專家達到21萬人”。《上海市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也將“人才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達到2000人,常住上海的境外人才達到18萬人,留學歸國人才達到17萬人,重點領域本土人才國際化培訓累計達到5萬人”當作2020年的總體目標之一。

上海如今面臨著再上新臺階的要求和使命。 2018 年 3 月 26 日,李強書記在全市人才工作大會上強調,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定要“堅持人才發展的國際導向,大力引進國際人才”。集聚留學歸國人員,不斷增強上海的人才優勢,上海仍然任重而道遠。上海將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繼續以其高開放度、高融合度和強吸引力的獨特魅力與活力吸引著“海歸”們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