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二)~飞花终成泪

《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二)~飞花终成泪

《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二)~飞花终成泪

《逝去的武林—掩泪悲千古》

原文:说练武后连说话都不许,否则元气奔泻,人会早衰早亡的,更何况唱戏。那位武师名唐维禄,薛颠刚当国术馆馆长时,对于有的挑战者因碍于辈份情面不好出手,有一两次是唐维禄代为比武的。唐维禄以腿功著称,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师兄尚云祥。尚云祥传下的崩拳里有一个类似于龙形的跳跃动作。一次唐维禄和尚云祥一块去看戏,时间晚了,俩人便抄没人的胡同走,好施展腿功。唐维禄人高腿长,疾走在前,尚云祥身材矮胖,落后几步,以崩拳一跃就超了上来。唐维禄有一个李存义传的药方叫“五行丹”,是比武受伤时救命用的,形意门中得此药方者不多。唐维禄将那药方传给了李仲轩,让他受了自己拳术、医药、道法的全部传承,为衣钵弟子。但唐维禄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名头的乡野武师,为了让自己的徒弟能够深造,便请求尚云祥收他为徒。当时尚云祥年事已高,所收的徒弟都有徒孙了,传承已有两三代,而他还未到20岁。对于唐维禄的请求,尚云祥说,收徒可以,但李仲轩将来不要再收徒弟,否则我这门的年龄与辈份就乱了。

风清露阳:记得以前微信上朋友和我讨论“五行丹”的事,他练形意拳时呼吸不当,贪功求力造成了很严重的疾病,但是也说不出什么病,就是气虚,所以就想着哪个形意门的支派会有这个药方传承,可以治练拳出错的疾病。这和练拳方法有关,练法错误再加上心态急躁。

我所练的一支有这个药方,或者不叫“五行丹”,但是不知道具体在谁手里,能不能遇到、得到传承看造化了,也许也没有传说中的这么神秘。以前人闯荡江湖,保镖护院,经常有用武之地,同时医疗和营养保障不利,有的时候在野外受伤难有救助,身上备着一些补气、顺气、补血、止血的药救命用,从这方面来讲,我们现代人可能不必要这种丹药了,我们所缺少的是闲时和闲心。

如果只是练法不对,但心态平和,不紧不慢的练着,结果是练不好也练不坏,等于白练白费时间,但不会练出毛病。这就能知道所谓太极拳养生的说法没有道理,最好的结果就是练不好也练不坏,因为目前广传的太极拳的练法上有很大缺陷,甚至说完全没有练对的地方,如果练对了,打败徐晓冬这类人是很轻松的事情。

所以说练法不对,不能打也不能养生,练太极拳最好的效果就是白耽误时间,练不好练不坏身体。尚云祥不叫李仲轩收徒,很可能是因为尚并没有把形意拳真东西都教给李仲轩,可以说教给他的很少,只是碍于情面记个徒弟的名字,李仲轩对于尚来说其实可有可无,不指着他往下传功夫,试想如果尚云祥对李仲轩倾囊而授,一定会要求李收徒的,不然东西传不下去就断代失传了。

《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二)~飞花终成泪

原文:
李老跟随尚云祥学艺的时间并不很长,是断断续续的两年。据他说在拳术未成时,为谋生计去了天津,一直忙忙碌碌。尚云祥谢世后,渐渐的便与武林少了来往。李老当年对我说:“之所以教你练拳,是觉得你学武的热忱不会持续多久,就先暂且教教。”现今回想起来,他的晚年极其落拓寂寞,可能只是想借着教小孩来给自己找点生活乐趣。笔者买的那本《形意拳五行图说》的作者靳云亭也是尚云祥弟子。可李老教的拳架和《形意拳五行图说》影印照片上的姿势相差很大,主要是没有靳云亭表现出来的那种左右撑开,上下兜裹的横劲。李老说先前唐维禄教的也是这股横劲。唐维禄曾比喻:“如果和别人比试撞胳膊,他直着撞来,你在相撞的时候,将胳膊转一下,他就会叫疼。”这是个力学原理,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相撞了,而是以一个抛物线打在对手的胳膊上,学会了这个抛物线,浑身都是拳头。这种遍布周身的抛物线,便是形意拳的横劲。

风清露阳:李仲轩中年时期到底在做什么、经历了什么,也许只有徐皓峰及其家人知道,《逝去的武林》一书只记载了李仲轩青年和晚年的生活、习武的碎片时光,对其中年这一大段人生经历没有说明,网上有一部名为《宣老之死》的网络小说,好像暗指李仲轩,其中有一些情节说明李老中年时期可能受到了薛颠一事的牵连,但是还留得命在,《逝去的武林》隐含了作者对李仲轩、薛颠的惋惜和同情,但是已成历史不能改变,不能明言,所以表达的非常隐晦。

至于靳云亭师傅的功夫,是不是像书里面所说的不得知,本文不做评价,唐维禄说的胳膊相撞的抛物线问题,实际是武术对练的初级练法,师兄弟或朋友之间互相练的,形意拳的打法练法也有相似的练法,不是互相碰撞,是顾法和接手。这种接手需要身上的功夫,记住一点,形意拳的打法训练完全依靠自身的功夫,而不是依靠技巧,技巧是实战中偶尔恰逢随机应变出来的也是依靠功夫水平。

《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二)~飞花终成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