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求知若渴

李小龍馬上訂閱了所有能找到的健康和健美運動雜誌,包括喬·韋德的《美國先生》(Mr. American)《健美者與力量》(Muscle Builder/Power)。他把這個雜誌有價值的部分裁剪下來並整理保存好,在洛杉磯時他只要一有空就逛各類書店尋找健美雜誌,他擁有從本世紀初到60年代的各種各樣的力量練習的雜誌或書籍,他對這方面知識的渴望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從那以後直到1973年去世,李小龍積聚了大量的有關哲學、武術的書籍,另外還有約400冊有關健身、健美,運動訓練學、營養學和舉重等方面的書籍,他仔細鑽研,把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劃線,並在空白處註明。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書房裡的李小龍。真正高水平的武術家,頭腦發達程度應超過身體的發達程度。思想和意識決定一個人所有的行為

訓練計劃

經過鑽研大量資料和信息,李小龍彙編了一套適合自己並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力量,又相對不增長體重的訓練計劃。

它包括每週3次的訓練內容,恢復手段和營養等,尤其是把素質練習和武功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其本已很高深的武功昇華至幾乎完美的程度。

結果證明這樣做的效果是驚人的。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小龍每天都要進行系統的柔韌訓練,這是他在香港時期即堅持的訓練,而詠春拳並不強調柔韌性訓練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跳繩、跑步也是李小龍宗師每天堅持的訓練內容。李小龍認為:強大的體能支持,是技戰術得以充分發揮的保證

李小龍的訓練模式包括提升人體素質所必須的三個核心原則——

發展柔韌素質的伸展拉長練習,

發展力量素質的負重器械練習,

以及發展循環呼吸系統的有氧訓練

他的訓練計劃幾乎是完美無缺的。

赫伯·傑克森說,李從不在訓練館內練習,李認為他在自己的天地練習時更能集中注意力。他的健身器材都是最“新型”的。李小龍安排的力量訓練比重很大,彷彿是要把失去的時間彌補回來,而且改變了過去對力量訓練的看法。

事實上,他從中受益匪淺,並把這計劃傳授給最常來館訓練的學生之一——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賈巴爾對《肌肉與健美》雜誌記者說:

李小龍是在1970年夏讓我進行力量訓練的,那是每週3次的計劃,大多數內容都是布魯斯經常練習的,

雖然我當時只能做每項兩組各12次,但是它的確有效!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在李小龍家後院,李小龍以直立的賈巴爾下巴高度為目標,練習騰空飛踢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歷史事實:李小龍曾指導了世界最頂級的NBA巨星進行力量訓練,並取得成效。李小龍是頂級的自我訓練家

李小龍對力量練習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據伊魯山度回憶,除每週3次力量訓練外,李還在武功練習中滲入很多相似的練習。他說:

李小龍在武功練習中經常手持啞鈴進行拳擊練習,每次練習進行12組,每組100次,雙手各持1、2、3、4、5、6、7和10磅啞鈴進行‘金字塔形’遞增6組,

然後再依次遞減重量,進行6組拳擊模仿

李曾讓我和他一起練過一次,哇,練習後三角肌和手臂是如此痠痛!”

但還不僅僅是這些。李小龍在那三天的力量訓練日和未負重練功以外的時間裡,就會用啞鈴“發洩”多餘能量

“他就是那副啞鈴。”琳達說道。他從來不閒著。當電視裡有拳擊賽時,他經常是邊看邊持鈴“模仿”,

即使是在看書時,也是一隻手拿著書而另一隻手做著啞鈴練習,真是不可思議。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小龍意氣力合一的恐怖暴擊

力大無比的前臂

李小龍尤其注重前臂訓練,以增強他的握力和擊拳力量。他的妻子琳達說他對前臂練習幾乎到了“入迷”的地步,只要有人採用任何一種新的前臂練習方法,他一定要想辦法得到它,他甚至讓他的一位在舊金山的老朋友

李鴻新(英文名George Lee,喬治·李)給他製造幾種握力練習器。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小龍設計,李小龍弟子製作的前臂訓練器

李鴻新說:“小龍經常把設計草圖給我,然後讓我按照要求和規格去完成,當然了,我也不傻。”他笑笑後接著說,“我知道小龍設計的這些器械對練習肌肉是很有效的,所以我往往給他寄一個的同時,也留一個在家自己練。”

鮑勃·沃爾(Bob WaLL)是李小龍的另一位朋友,他還在李小龍主演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等3部影片中扮演過角色。他說李小龍力大無比的前臂在他的功夫中佔有很突出的位置。他說:“李小龍的前臂和身體的比例是我所見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異常發達,而且還擁有一雙鐵拳和十隻鋼指,真是太可怕了。”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愷回憶說,李小龍做這個擸手掛捶的動作時,拉力太大,造成他肩頸部肌肉瞬間出現不適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前臂肌力訓練,對於李小龍增強出拳打擊力度,擒摔、封手抓握力度均有大用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日本空手道高手、武打影星倉田保昭對於李小龍記憶最深刻的是什麼?

奧林匹亞健美先生多里安·耶茨這樣評價李小龍:“他渾身每塊肌肉是如此結實,擊出的力量是如此可怕,他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人。”

李小龍的拳頭是令人生畏的,他曾將一個鋼絲條編制的頭盔一拳擊個“坑”

,而這個頭盔事實上已經經受住了好幾次砸擊!

1965年,李小龍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系列電視劇《青蜂俠》中扮演二號男主角加藤時,與“青蜂俠”的扮演者、好萊塢影視明星範·威廉姆斯(Van Williams)成了好朋友。兩人都擁有粗壯的前臂,但取得的方式不同,李是通過練功有目的的訓練獲得,而後者則通過多年“騎野牛”的競技表演和越野摩托而練就。

這位身高1.86米(6英尺1英寸)、體重95公斤(210磅)的大漢是當時惟一能和李小龍“掰手腕”較量的人,現在想起這些事來他還不好意思地說:

他(李)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之間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我超過他有40磅,

但是他的前臂是我所見同等體重的人中最粗壯的。”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青蜂俠》範·威廉姆斯和李小龍

李小龍在“掰手腕”比賽中總是獲勝。

據赫伯·傑克森回憶說,李曾開玩笑說,準備當“此項目的世界冠軍”。李的另一位好朋友木村武之說,你如果抓住李的前臂,感覺就像抓住了“一根結實的棒球棒”。

李小龍每天堅持練習前臂,他認為前臂的密度很大,所以必須每天給予它們一定量的刺激,才能夠強壯

範·威廉姆斯回憶說:“李小龍那時總是開車帶上琳達和布蘭頓(李國豪)到我家來度週末,即使來我這裡他也不忘練習,總是隨身帶著練習的用的小玩意。他從不沾菸酒,是名真正潔身自好很不錯的人。當我在他死前約一個月看到他們時,他看上去真是棒極了,他的身體就像岩石一樣堅硬。”他說:“李小龍很尊重我,只要我們在一起,氣氛就會馬上活躍起來,他還經常開玩笑,有一次他將一張粘貼物粘在我車子後窗上,上面寫著‘《青蜂俠》保護此車’”。

當電視連續劇《青蜂俠》播出後,李小龍名聲大震,他訓練更加刻苦,並修改了計劃的部分內容,增加了器械重量,減少了次數,並在每項練習中相應增加兩組練習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龍的腹肌

在李小龍身體各部分肌肉中,腹肌最結實,線條最清晰。

《黑帶》雜誌社經理水戶上原(Meto Uyehara)回憶說,李小龍特別注意腹肌力量訓練,

他說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腹肌,那麼幹一切事情都“沒門兒”

琳達說,李練習腹肌簡直到了“入魔”的程度——仰臥起坐、羅馬練習椅、懸垂舉腿、倒掛起身……查克·羅禮士說,有一次到李家時,看見他把獨子李國豪放在腿上練習舉腿,同時雙手持啞鈴擴胸。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懸垂舉腿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小龍的腹肌訓練椅

赫伯·傑克森說,李還告訴過他正確的倒掛起身方法不僅要向上“捲縮”,而且在到達上邊時身體扭轉,使深層腹肌和腹斜肌得到深度刺激

另外,李小龍還自己創造了一種難度很大的腹肌練習法,他稱其為“

升旗”。當他躺在長凳上時,雙手握住頭後的固定物,肩部支撐凳面,腰腹和下肢筆直懸空,即使這樣,他還能做舉腿練習。

影片《龍爭虎鬥》的演員楊斯回憶說,在影片拍攝期間,他曾目睹了布魯斯的這一“升旗”絕活,真是驚呆了。他說李居然能把身體和下肢筆直懸在半空而且還能舉腿真是不可思議!他說一個世界內不會再出現第二個這樣的能人了。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小龍視跑步為訓練之王。圖為李小龍和範·威廉姆斯海灘跑步鍛鍊中

有氧訓練計劃

李小龍的超人天賦是顯而易見的,他的體格可使任何健美運動員為之羨慕,他的所有計劃都是以改進肌肉線條為目的。李小龍認為,通過長期訓練身體最大肌肉群結合有氧練習的方法,可達到最大限度消耗脂肪的目的

李小龍是有氧練習的積極倡導者在健美界還未認識到有氧練習益處之前,他就熟知並積極採用,有時還在力量練習後進行有氧練習,他當時運用較多的計劃是15~45分鐘內跑3~10公里。

鮑勃·沃爾回憶說:“李小龍的8公里跑得還不錯,有時他會給自己出難題,有時會後退跑;有時會在大風天時跑;有時跑一公里,走一段,再跑一公里。”鮑勃說:

每次我和他跑步都是一種受罪,李小龍是名全能運動員。

和他一起練習不容易,他在任何練習中都好強。”

另一名曾和李小龍一起進行過有氧訓練的是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這位美國NBA前超級明星迴憶說:“當我們在1970年夏天一起訓練時,我們經常在李小龍家附近的洛杉磯貝爾空港羅絲蒙德大街頭跑步,有時我也跑山路,然後進行健美練習,有時他也採用騎45分鐘固定自行車,直到渾身大汗為止。”

赫伯·傑克森回憶說,李小龍在騎固定自行車時會繫上一根韋德腰帶(類似於一種桑拿帶),他說:“那是氯汀橡膠製作的黑色腰帶,他在練習前把它系在腰上,練習後不久開始加壓,只看到汗水像溪流一般淌下來,李感覺到這種腰帶對減少腰腹部脂肪很有效,不管他這種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他身上的確一點脂肪也沒有。另一項布魯斯喜歡的練習是跳繩。”

丹·伊魯山度也說:“李小龍非常喜歡閱讀健美雜誌,除收集健美練習計劃外,還不斷地尋找適合他的運動營養補給品,如果發現一種新的品種,他就會馬上買來,嘗試是否有效,如果不適合他的話,他就立刻選用另外的品種,他永遠都在進行實驗。”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小龍線條清晰,結實有力的發達背肌

一名本能訓練者

李小龍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通過自己實踐得出的。他曾經說過:“反思自己的經歷,吸取精華,棄掉糟粕,這就是我獨特的訓練方法。”

他在60年代末初步形成自己的訓練體系,為日後的深厚功底打下了基礎所以在70年代初期他已在為一名“本能訓練者”。正如喬·韋德說的:“一個人在一個訓練階段或訓練日,本能地感覺到自己該練什麼,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身心達到一種入境的程度,這就是走向完美的開始。”

李小龍在70年代初的訓練完全是一種“本能”的訓練。鮑勃·沃爾在李小龍死後數次去過李在香港的家,他說:“李的每個房間都有幾種健身器械,他一有空就練幾下,他的車庫,對了,他從來就沒有在車庫裡停過車,因為裡面全都是健身器材,到處都是槓鈴和啞鈴,他時刻都在練習。”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生活狀態,李小龍以類似舉重挺舉方式單手舉起125磅槓鈴

沃爾說,那個時候李採用的是“兩練兩休”方法,但有時計劃也有所改變。一般情況下每項練習3~6組,每組15次左右,這個時期他的環索練習較多,每次練習都包括各種角度的環索練習,他一直在探索著不同的方法。

曾拜李小龍學過武藝的黃錦銘(Ted Wang)回憶說,李經常進行不同角度的腹肌和上肢力量練習。他的臥推練習很像韋德“輕重訓練原則”的應用——用72公斤重量進行3組,每組10次臥推,再用45公斤重量進行20~30次臥推,然後調高或調低臥推凳進行不同角度的練習

黃錦銘還補充說,李還有一種獨特的“短距力法”,如在臥推時手臂只彎曲8釐米,然後再爆發用力推直,有時還做一些等長收縮練習。

琳達·李說,李小龍的體格在1971年下半年已達到最佳狀態

,她說李小龍從1972年以後因片約太多和其他事情,訓練時間相對少了。她想了一下又說,那期間是一部片子緊接一部片子,回到香港後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健身鍛鍊。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靜態拉伸和動態踢腿,都是李小龍柔韌性訓練的一部分

柔韌——武術家必備的熱身訓練

李小龍另外一項健身計劃的基本要素是柔韌性練習李堅信訓練前的熱身和柔韌練習是全部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他的柔韌練習始終都堅持進行,這項練習從他年少練功時就開始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後來一次意外使他永遠記住了那次教訓,那是在1970年。有一次他想“偷懶”,在未作任何準備和利展活動的情況下練習槓鈴,導致第四腰椎受傷,神經受壓,這是李小龍生平所受的最為嚴重的運動傷害。

這次教訓對李小龍來講是深刻的,他在醫院裡足足躺了3個月,再糟的是,醫生告訴他今後不能再做踢打動作和練習,雖然李小龍後來經過實踐否定了醫生的“判決”,但是他永遠不會再忽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了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李小龍不僅擁有發達的功能性肌肉系統,更加令人驚異的是他意識和神經指揮和控制肌肉的能力

一代永恆的功夫傳奇

儘管人們在評價體質時總是習慣以肌肉的發達度為標準,但是沒人能夠否認李小龍那精幹發達的身軀和出神入化的武功,他不愧為一代“武功傳奇”,儘管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神化般的故事將永存人間。

古羅馬哲學家西涅卡說過:

“生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度過她有價值的時光,那將是永恆的。”

李小龍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其中之一就是他的敬業精神。他充滿艱辛拼搏的一生是短暫的,然而卻是充實的,他留給後人很多,很多......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龍史傳真 | 速度與力量:李小龍!超人就是這樣練成的(下)

作者:美國著名李小龍研究家、曾得到李小龍夫人琳達女士授權的李小龍筆記與遺稿整理人、前“振藩截拳道核心”主要成員、《肌肉與健美》高級記者約翰·立託(John Litt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