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少說話

楊修之死: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少說話

職場人一定要記住:要聰明,而不要追求精明。《老子》中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如《紅樓夢》中寶玉至太虛幻境看見一首形容王熙鳳的曲子,“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楊修之死: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少說話

做人不必太精明,太會算計的人,往往會失去很多東西。

工作“難得糊塗”:說多了,對誰都不好

《三國志》中《曲略》有這樣的記載:“楊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謙恭才博。建安(漢獻帝年號)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曹操)請署倉曹屬主簿......”

楊修深受曹操的賞識,為什麼曹操最後又殺了他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楊修總是猜中曹公心思,讓他下不來臺。羅貫中《三國演義》中提到:“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解。”

曹操“忌”的是什麼呢?曹操“忌”的是楊修不給他面子。關於面子,這是中國人的傳統中最關心和重視的東西,所謂的“人有臉,樹有皮”。楊修多次不給他的主子曹操面子,讓曹操忌恨他,這是做奴才的一大忌諱。

楊修之死: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少說話

楊修是曹操的主簿,很懂曹操的心意,曹操一舉一動背後的心思,楊修都知道。

  • 闊字謎

有一次,曹操視察丞相府的修建工程,嫌門太寬了,就在門上寫個“活”字。楊修一看,馬上叫人把門拆掉,說,魏王嫌門太闊了,還是修窄一些吧。後來曹操再來視察,發現門窄了,就知道楊修這個人明白他的心思。又一次,曹操在他很愛吃的酥點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一見,就打開盒子,與眾人分吃了酥。事後,曹操查問下來,楊修說:“盒上寫著‘一人一口酥’,我們不敢違背丞相命令,就分吃了。”曹操心中不快,卻無話可說。

  • 雞肋事件

有個“雞肋”的故事也很出名當時,曹操在跟諸葛亮打仗,打到進不得、退不得的時候,曹操下了個“雞肋”的口令,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楊修就告訴大家,丞相想收兵,我們收兵吧。別人問他為什麼?楊修說,現在的局面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如收兵。

  • 看得透 說的也透

曹操天性多疑,非常警覺,生怕別人趁他睡著殺他,就說自己會在夢中殺人,叫人家不要在他睡著時接近他。有一天,他睡到一半,毯子掉到地下了,但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近身侍衛就悄悄走上去,把毯子撿起來給他蓋好,誰知他一下跳起來,把那侍衛給殺了,然後又倒頭大睡。於是,誰都信了曹操夢中殺人之事。只有楊修說,不是丞相在夢中,而是你們在夢中啊。

大家想,身邊有這樣一個人,誰會舒服?後來,曹操就找了個理由,把楊修殺了。《道經·第二十章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楊修之死: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少說話

工作中永遠不要做精明的人,哪怕心裡知道怎麼回事,最好也糊塗一些,不想刨根問底。因為不管真相怎麼樣,都在不斷地變化,一切都在變化,追究也沒有意義。老是顯示自己精明的人,沒人會喜歡,搞不好還弄得“殺身之禍”。

不要“丟了西瓜撿芝麻”

腦力充沛才會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芝麻”,有了選擇才會更容易煩惱。大家熟知的《西遊記》中的妖精,哪個不是精明國人,哪個不是精於算計,可他們對多沒有好果子吃。如果大小妖精不是那麼善於打探消息,就不會有滅頂之災,正是因為知道吃了唐僧,長生不老,所以厄運難免。

楊修之死: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少說話

世界上沒有捷徑,在小事上糊塗一點,好事不要自己都佔了,分享才會聚攏人心。錢財利益沒有掙完的時候,別忘了感情排第一。無關原則的事情,不要斤斤計較,大度一點,人生那麼難,何必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小事上糊塗一點,有胸襟有氣量。吃虧是福,小事上糊塗一點,吃一點虧,是為自己的未來積福。

曾國藩在家書中也曾說“小事糊塗,大事清楚”,小事情上講風格,生活中瑣碎的事就像河水中的沙粒,既然阻斷不了河水,又何不放一放呢?

曾國藩行走官場近四十年,官至兩江總督,在複雜的官場中生存下來,並且步步高昇,與他“小事不聰明”的心態息息相關。

聰明難,糊塗也難。一生那麼短暫,不要在小事上較真,得饒人處且饒人,活得自在坦然。

曾國藩: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清代的曾國藩和左宗棠,他們是平定太平天國的兩個功臣,當時人稱他們是“曾左”。兩人雖為清朝忠臣,可關係並不和睦,他們經常在諸多問題上持的觀點各不相同,故而成為了彼此抨擊的對象。

其實,相較左宗棠,曾國藩仕途順利。當曾國藩官居卿貳的時候,左宗棠還是個默默無聞的舉人。左宗棠曾經是曾國藩的幕僚,曾國藩也對他極其器重,在他的推薦下,左宗棠才得以步步高昇。

如果是別人,被人推薦,應該自謙是他的門生。但是左宗棠不願意在曾國藩下面,無論在公開的場合,還是私人的書信中,左宗棠都和曾國藩以兄弟相稱。對於左宗棠的傲氣,曾國藩沒有在意,更沒覺得是對他的侮辱,對左宗棠依然是信任和合作。

楊修之死: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少說話

後來左宗棠當了總督,翅膀開始硬了,每次見到部下,必罵曾國藩。

但曾國藩恰巧相反,從來沒有在任何場合說過他的壞話,在左宗棠出征,其他區域紛紛拖欠餉銀的情況下,唯有曾國藩管轄的區域不斷送來餉銀。

曾國藩還把最能打仗的部下劉松山送給了左宗棠,後來,劉松山屢建奇功。自大的左宗棠,最終被曾國藩之度量所折服。

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送來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

在輓聯後面,左宗棠署的是“晚生”二字。而生前,他從來沒對曾國藩自稱過晚生。

曾國藩之度量,就是這般讓人歎服。

正是憑藉這份度量,他網羅了無數大才。曾國藩之部下,26人成為督撫、尚書,52人成為三品以上大員,成為知府、知州、縣令者,更是數不勝數。這就是他所說的:寬則得眾。

沒有人會一輩子高光閃耀,也沒有人會一輩子都暗淡無光,人總是階段性的波浪起伏,隨著命運顛簸流離。

因此,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學學曾國藩,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大益處的——做人不必那麼精明,每臨大事不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