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法於陰陽——書法中的“陰”“陽”之妙!

東漢大學者蔡邕在《九勢》中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清劉熙載在《書概》中說:“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沉著屈鬱,陰也;奇拔豪達,陽也。陰陽剛柔不可偏廢。”可見,陰陽乃書法綱紀。在書法藝術的方方面面,無處不有陰陽。

大道至簡,法於陰陽——書法中的“陰”“陽”之妙!

陰陽表現在用筆上

在書法書寫中,從握筆到用筆,陰陽是伴其全過程的。握筆遵循指實掌虛,落筆要求提按有度,行筆講究徐疾變化。

指實為陽、掌虛為陰;重按為陽,輕提為陰;疾速為陽,徐緩為陰。所以在書法創作中行筆要注意徐疾結合,輕重有度,線條既有沉穩厚重,又有飛白飄逸,做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以達到陰陽平衡的均衡之美。

大道至簡,法於陰陽——書法中的“陰”“陽”之妙!

陰陽表現在用墨上

墨色的濃淡就是一種陰陽,淡墨為陽,濃墨為陰;枯墨為陽,潤墨為陰。在書法作品中追求墨色乾溼、濃淡和枯潤的變化,是每一位書法家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的課題。歷史上董其昌善用淡墨,王鐸善用漲墨,這些大師級的書家,在其作品中成功運用了墨色上的陰陽變化,成為了後世之楷模。

大道至簡,法於陰陽——書法中的“陰”“陽”之妙!

陰陽表現在章法上

一幅書法作品的謀篇、佈局稱之為大章法,一個個單字的結體稱之為小章法。一張潔白的宣紙無所謂陰陽,一旦落筆成篇就有了陰陽。疏朗為陽,密結為陰;奇險為陽,平穩為陰;字大為陽,字小為陰;線條多直為陽,多曲為陰;白多為陽,黑多為陰等。書法中的章法布白,往往是書家最難以掌控的,一幅作品從宏觀上把握好陰陽適度,才能彰顯出這幅作品的章法之美。

大道至簡,法於陰陽——書法中的“陰”“陽”之妙!

陰陽表現在鈐印上

書法作品中鈐印,是一件完整作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陰陽理論的角度看,印章在書法作品中至少有兩種意義:一是印章的硃紅色屬陽,白字黑字屬陰。紅色的印章蓋上起到以陽補陰,陰陽互補的作用,作品為之一亮。

二是印章本身又分為陽文(紅文)和陰文(白文),在鈐印過程中也要注意印章的陰、陽文平衡,故落款處的押尾章,多為一陰一陽。 一幅書法作品加蓋幾枚印章為宜,主要根據全篇佈局的需要,過多則冗繁,以陽衝陰,失缺調和;過少則難以起到陰陽平衡、點晴添彩的作用。鈐印的多少以及印章的大小、位置,是對作者藝術感覺的一種考驗。《易經》中有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之論,印章為陽,所以建議在鈐印時以奇數為宜,以增強其補陽的效果。

大道至簡,法於陰陽——書法中的“陰”“陽”之妙!

陰陽表現在書法美學上

中國書法美學紛紜繁雜,古往今來立論諸多,但從陰陽理論去把握、去衡量、去考究,則不外乎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崇尚“蕭散”、“疏淡”、“簡遠”風格的作品,亦屬陰柔之美。追求“豪壯”、“傲岸”、“雄強”風格的作品,當屬陽剛之美。梁啟超在論書法時曾說,北派書法“遒健雄渾,峻峭方整”,南派書法“秀逸搖曳,含蓄瀟灑”。就是指千百年來,各具千秋的南、北派書法所呈現出的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