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釣魚經常用到酒米,不論是泡小米還玉米粒,有一種傳說就是一定要用麴酒。一瓶麴酒也不太貴,都承受得起。但是有一些人固執地認為越貴的東西魚越愛吃,所以在有的人甚至用五糧液來泡酒米。

魚餌,說白了就是一種商品,而商品的市場價值和使用價值未必成正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性價比未必高起碼在特定的情況下性價比會降低。之所以能產生這樣的心態,基本上和幾種誤導有關。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在店鋪購買餌料時常有顧客詢:“這魚餌好用嗎?”商家的回答幾乎都是一句話:“這麼貴能不好使嗎??這種回答看似沒毛病,其實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一想多釣魚就別買便宜的了。每個釣魚人的最高追求都是多釣魚,只要承受得起,就肯定掏腰包,如果承受不起,哪怕節衣縮食抽旱菸也要買,於是成全了漁具店。

還有就是釣友間的誤導,有一些比較富裕的釣友,也有時間,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聯繫釣技自然會有回報。如果有一些釣友固執的認為對方釣的比自己好,是因為對方的魚餌比自己的貴就大錯特錯了。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釣魚是個系統的工程,魚餌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總聽見有人問:你用的是啥魚餌?可是沒人問加了多少水以及開餌的手法。而這兩點直接關係著魚餌的狀態,餌料狀態的重要性絕不亞於魚餌的成分,在野釣中甚至比魚餌的成分還重要。所以,我對那些寧可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迷信和使用昂貴魚餌的釣友只能呵呵了。

這種思維的延續就會出現五糧液泡酒米的現象了。既然五糧液和普通的便宜麴酒從價格上來說差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泡酒的哥兒們也一定會期待著魚獲上能提高個幾十倍上百倍吧?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假設別人只釣了5斤魚,那麼按照上面的倍數換算一下,五糧液這哥兒們能釣多少?起碼一百斤吧,可能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嗎?

說到這,我還要從我自己理解的角度說說關於酒泡各種米的實用價值。

先來說說酒泡小米。酒泡小米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誘餌或者釣餌使用。那麼這麼長時間以來,為什麼大家都用小米呢?小米就是那麼一小粒,使用比較單一,用酒泡高粱或者大米代替小米不行嗎?使用其它作物泡酒的話,可以根據實際的釣魚魚情選擇大小,這樣選擇空間加大了適用的範圍更廣了,這豈不是很好嗎?可是為什麼沒入去做?難道魚只愛吃小米?如果是那樣的話,那些魚餌廠家早就生產出以小米為主的餌料了,可是目前來看,市場上沒有這種產品,不是魚餌廠家無能,而是小米沒有那麼神。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那麼酒泡小米的優勢在哪呢?就是因為它體積小,打窩之後,小米會掉入淤泥內或者石縫之中,魚兒被吸引過來,想要吃,卻夠不著,此時自然而然的就會找到釣餌。也就是說,最關鍵的點是小米的體積小,魚想吃又吃不到,吃到了又吃不飽,所以才會在釣點內不停徘徊。那麼,滿足這個條件的更便宜的替代品就出現了—小玉米渣。一斤小米的錢可以買二至三斤玉米渣。成本降低了,效果一樣。

同樣來說,我們也可以泡高粱米以及各種規格大小的玉米糙,比如在小白鰷橫行的水域可以用酒泡高粱米打窩,堅持用小米的話,窩子肯定留不住,因為小白鰷能很輕鬆地吃下小米,即使吃不下也會在短時間內把小米叼走。而顆粒更大的高粱米就持久多了,再不行的話可以繼續更換顆粒更大些的玉米渣。有窩料在釣點內存在才能誘來魚。所以,酒不僅只能用來泡小米,只要你願意,大米、糯米、小麥都可以泡,也包括玉米粒。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再說說被廣泛使用的酒泡玉米粒,這種釣餌也是由來已久。其實,鮮嫩玉米就是很好的魚餌,但是過去只有秋季很短的時間內有鮮玉米,因此才使用酒泡玉米來保險。可是,用酒泡的辦法保鮮效果糟透了,完全不是期望的那樣。原本鮮嫩豐滿的玉米粒泡在酒中沒過多久就乾癟了,並且越泡越硬。乾硬的玉米粒掛到鉤上擋嘴,造成刺魚不牢,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等嫩玉米下來後這種酒泡的玉米立刻就沒了優勢,還是多汁的鮮玉米粒效果好。

所以,玉米並不是酒泡後效果才好,酒這個東西在釣餌中可有可無。還是以目前我們使用的商品餌為參考,如果酒真的有作用,那麼市面上為啥沒有酒製品的魚餌呢?有人一定會說:有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底窩料都是酒味的!我承認,它是有一股酒香,但那不是酒,不含或者只含有少量的微乎其微的酒精。我們聞到的酒香實際上是曲香,一種純淨的不含雜菌的澱粉酶,可以使穀物的澱粉糖化,和我們所說的實際意義上的酒是有區別的。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市面上還有一種小包裝的玉米粒,個別的裡面確實有一點點的酒精,但是酒精度比啤酒的還低。也就是說,這款釣餌的核心絕不是酒。既然是這樣,那麼,玉米粒幹嗎要用酒泡呢?完全沒必要吧。酒泡玉米粒只是釣友炮製各種魚餌的一個代表,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各種以酒為基礎的炮製沒有意義,並不能有效地提高上魚率,尤其是在當下這個隨時可以買到鮮玉米或玉米罐頭的時代。所以,五糧液泡玉米粒在我看來就是個笑話吧。

再說了,貴的魚餌,那只是它的市場價值而已,它的效果沒那麼神奇。沒有任何一款魚餌可以叫魚捨生忘死前赴後繼去咬,起碼它不是萬能的,況且它也並非無可替代。現在我們的國貨絲毫不比進口的遜色,並且本鄉本土的製品,就是針對我們本鄉本土的魚的胃口量身定做的,只是有的人對國貨還存在信心不足而已,哪怕是同樣的價位,也一定要進囗的。比如日本的某大牌魚餌在我們國內是有加工廠的,有的人就會挑揀:這是原裝的還是天津產的?天津產的就不買了。都是一樣的成分和配比,國產的就不買了。有這樣心理的是不是大有人在?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一個絕對的釣魚高手有一次去外地的水庫,他的釣魚技術可以說是頂尖的,他的漁具、魚餌都由廠家提供贊助,在用餌方面可以不計成本地使用,可是他卻空軍了。和當地釣友一交流,當地人告訴他我們這的鯉魚、草魚只認小麥,用麥粒就能釣到,不用麥粒,多高的高手也得空軍。一把麥粒值幾個錢?

春秋釣大鯽魚都用蚯蚓,蚯蚓才幾個錢呀?不比進口餌料好用?夏天水庫野釣,用得最多的是嫩玉米,一塊錢一棒,進口魚餌還是比不了吧?更有甚者,南方的釣友釣草魚只隨手拔幾棵草或者摘幾片竹葉就能收穫多多,高檔魚餌白送他們都不用;夏天釣鯰魚,我就地取材,用蝦籠子撈小魚小蝦作釣餌,有能和這兩樣東西相媲美的商品餌嗎?至於用國貨大勝進口餌料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魚餌使用,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我並不是要把高檔餌料一棒子打死,我只是想奉勸那些迷信高檔餌,尤其是用高檔魚餌魚獲還不理想的釣友,魚餌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擬人化”地把魚餌故意弄得越貴越好。就算是昂貴的魚餌,不同的人使用也會有不同的收穫拋開其他的環節,單從餌料來說,每個人開餌的狀態都不同,一百個人能開出一百種餌料狀態,餌料的狀態在釣魚中起的作用絕不容忽視,開餌絕不是餌料加水攪拌均勻那麼簡單,而是要使餌料的狀態適應魚情。會用餌才能用對餌,會用餌未必只選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